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智慧云收费站新进展及发展思考

采用一体化的智能设备甚至是交易体来建设智慧云收费站,将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40108115517.png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智慧交

自2020年高速公路撤消省界收费站以来,基于行业全网化的发展要求,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运营和服务模式基本保持一致,传统的入口自助发卡车道则由于通行介质的变化、车牌车型识别率无法保障等问题暂别大众视野。

截止2022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7.73万公里,2022年度高速公路车流量95.32亿辆(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2022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收费站已超万座,收费车道数量也达8万多条。

1 撤站后智慧收费探索方向分析

在撤站后,面对万来座收费站的运营、养护及管理诉求,行业管理单位、路段运营单位、技术支撑单位等纷纷围绕此展开众多的创新,这些尝试和探索概括而言,主要是从硬件设施、收费软件、收费方式这三个方面出发,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促进新应用、新场景和新模式的创新,并以此促成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等效益和效果。

其中,原在撤站期间淡出大众视野的车道自助发卡、缴费等设备,在完善及强化了新能力、新内容后重新涌现,并且带动自助发卡、自助缴费、收费岛窄岛化建设等新场景发展,给收费站运营管理带来明显的降本效益,如节约了收费站车道用地、降低收费人员工作压力等;同时,叠加远程值守及特情处理能力后形成的整体方案,更是快速获取了行业的认可和青睐,促进了少人化、无人化收费模式的活跃度,众多产品和系统在近年获得快速推广和应用。

除此之外,收费站的传统车道收费软件也正朝着具备在线化、平台化、集中化特征的云收费软件方向不断迭代和演进,经过近两、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此方向的技术渐趋成熟,体系和模式亦逐步获得行业的认可,并被视为是未来智慧云收费站的核心智慧元素,既是当中硬、软有机结合的基础,也是各类运营、管理和养护效果、效益体现的核心关键。

当下智慧云收费站发展方兴未艾,广东、江苏、甘肃、天津等绝大多数省市区都建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试点,既有面向新建收费站的整站建设,也有面向旧有收费站改扩建的升级工程,智慧收费机器人、集成化设备、云收费软件等则是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而从这些试点最终展现出来的效果看,因建设目的不同,造成每一个智慧收费站试点的呈现不管是在外观展现还是应用效果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各地对智慧站建设方向、标准及定位也各有侧重。

2 智慧云收费站试点效果分析

针对过往传统收费站存在的设备设施品牌杂乱、基础建设成本较高、运营管理支出较大、车辆通行效率不高等问题,反观当下推崇的智慧云收费站,可对其创新归纳为以下四个组成元素:

一是轻量化基础设施:主要从土建和房建方面作出的探索,如窄岛、钢结构岛,钢架构的雨棚以及替代传统站房的方舱或者服务岗等,都是围绕基础设施进行的轻量化改造实现,从而达成“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整体形象”的目的。

二是集约化智能设备:主要是从收费岛上的机电及交安设备、设施所进行的集约化设计来展开,以此实现多设备集中且支持IP化的控制,如自动关道机、自助发卡/缴费机器人终端、岛头/岛尾智能节点、智慧收费亭等。

三是远程集中式值守:主要是从云收费软件及用于支撑远程值守业务的云坐席软件来作出的改变,以其作为业务核心,对接车道前端自助服务终端,实现自助发卡及自助缴费,以及支持对自助车道及ETC专道的特情自助和远程介入处理,促进收费广场少人化或无人化管理。

四是交易前置快速通行:主要包括针对ETC车辆的ETC匝道预交易和特情车友好预引导;以及针对CPC车辆的匝道预计费,在等待前车通行的时候,提前提供通行费预缴的服务,让车主在车道只需交还CPC卡后即快速通行。

微信图片_20240108115520.png

基于以上四个元素,当前所开展的智慧云收费站整体架构其实已跃然纸上。从降本增效的需求到新技术应用的引入,从传统车道收费软件到新型云收费软件的转变,从单一功能性设备到集约化智能设备的整站交付等均突出的展现这四大元素在智慧云收费站体系中所发挥的不同程度作用和效果。

3 智慧云收费站的关键点思考

“降本、增效、提质、保畅”是建设或改造智慧收费站的基本需求,但是在近两三年的创新试点过程中,有如下几个关键点相关参与方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质疑,对此,分享一下个人的见解:

第一点:什么是智能设备?对目前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多功能单体设备,如机器人、N合一装备,什么样的设备才算是智能设备呢?笔者认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拼装式的集约化设备,一类是主控式的智能体设备。

此两类设备的明确区别在于,拼装式集约化设备只是多个设备装在一起,在使用时与传统多个设备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物理空间位置的差别;而主控式智能体设备是具备自主算力,能根据自身遇到的情况,自主地发挥作用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计算实体。

第二点:什么是软硬一体化?传统的单能力设备(如天线)向软件提供了设备控制接口,输出单一能力服务;收费软件则按业务流程按部就班执行业务并控制相应的设备,无论是收费软件服务商还是设备服务商,不同厂家的产品功能和性能基本相差无几,该服务形态已经没有太多可提升或可优化的上升空间。

对于智慧云收费站而言,只有深度融合智能设备与收费软件,充分发挥出软件与硬件的协同特点,才可以挖掘出更优的降本增效解决思路和整体服务能力。

第三点:什么是边缘计算?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是两个计算的方向,那什么样的计算需求更适合在云端计算或者适合在边缘端计算呢?显而易见,云计算更偏向于数据量大、计算复杂或逻辑规范统一的业务;而边缘计算更适合于响应快、单点稳定性高的业务。

由此,笔者认为在云收费软件建设中,更适合将业务逻辑处理上升到上层云计算环境中处理,将设备控制作业下沉至边缘端执行,以提升控制能力的低时延和高稳定性,以及面向车道端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服务能力。

4 智慧云收费站的延伸思考

通过总结多个智慧云收费站建设的试点情况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智慧云收费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一,从智能设备向交易体延伸。目前的门架计费以及匝道预交易,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在一个“点”上完成计费扣费的收费全过程,对此暂且先称为“交易体”。将这种交易体能力进行整合,则可以在任意的物理空间扩展交易能力,例如在收费广场、收费车道也可以按交易体的方式来发展和建设,如目前已开展的匝道预交易、岛头天线交易、岛中智慧收费机器人、移动应急终端等均蕴含此类能力。

以此拓展思考,则用岛头智能节点来实现岛头ETC交易、用机器人来实现多点自助缴费,甚至是把岛头向前延伸布设更多的交易体(如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这样则在收费广场内,可按交通流量的需要,随处都可进行交易。岛尾的栏杆机则仅关注当前车辆是否已完成交易,已交易则抬杆,未交易则拦截或补偿交易等。

第二,从分项工程向整站的一体交付延伸。收费站的建设或改造单就软件和硬件就涉及多个厂家,把整个收费站看成一个整体“产品”,而不是一大推不同服务单位的软硬件产品堆叠,通过集约化的智能设备促进一体化程度发展,从而支撑软硬一体化的整站交付,对运营单位而言就是一个整体“产品”。

这种建设模式,其实在建筑行业、家装行业已是非常成熟,而个人计算机更是早早地完成了从组装电脑向品牌机、一体机的演变;同时,从建设到运维,都只面向一个服务单位,对于业主来说无疑更加省心。

5 结束语

采用一体化的智能设备甚至是交易体来建设智慧云收费站,笔者认为都将是当下建设智慧收费站中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发展方向,从颜值上(外观的一致性)、服务上(提供整体服务能力)以及性价比上(建设及运营成本)将更有竞争力,这相比于传统收费站的建设或运营管理都有较高的效能、效益提升。

当然智慧云收费站还有很多可值得或需要到大家继续探索深研的点和面,期望在未来与大家在实践中共同推动高速公路智慧云收费站的建设。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