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车联网——打造智能交通平台

2011年11月4日,“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车联网专题会议”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正式召开。

2011年11月4日,“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车联网专题会议”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正式召开。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来自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先生为我们做演讲,大家欢迎。

史其信:大家下午好,今天这个会我想结合智能交通角度谈一下车联网,我想谈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关于车联网的概念,王总PPT里面把概念讲的很清楚。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把他描述一下。第二谈一下对RFID技术的核心价值,第三是关于我们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问题,第四是联想一下在物联网时代我们现在大家感受的智能交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这个车联网的概念,实际上正好是两年前我在上海有一个RFID高峰论坛上我首先提出车联网的概念。当时我是这么描述,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传感装置,这个传感装置我当时提的基本是RFID,现在来看改名了,特别是最近参与国家关于车联网方面国家的一些课题。通过无线识别等信息技术,是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为什么当时涉及到一提到物联网就把车联网的概念也说一下呢。实际上是跟这些年大家知道在14年前智能交通的概念也是我首先提出来的。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考虑智能交通实际上管理的最根本的就是车,虽然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人车路,但是没有车也无所谓路,更没有价格。到目前为止对车的管理基本上是没有管理,管不了,因为它是非常复杂,它是靠人驾驶,靠周边环境影响。所以智能交通到现在为止有很多问题本来描述的非常好的愿望,现在很难处理和解决。这么多来我一直考虑怎么把车管好。自从RFID第二代身份证之后,车能不能有身份证?在一些省里做实验,直到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概念之后,这个事情真正有了落脚点。

实际上智能交通我们14年就是在干物联网这些事情,他的技术层面,智能交通的技术层面和我们现在提的物联网技术层面都是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面。但是智能交通的三个层面和物联网时代提出来的三个层面,虽然一样,但是内涵的东西和技术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物联网技术落点应用为什么大家感觉到和我们智能交通非常的应用比较合理,合适,就是刚才我说的改革。所以说我相信在物联网时代下,大家期盼的智能交通系统将会是一个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他从而推进了我们现在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让他在感知层面更加宽泛,更加深入。在互联互通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在智能控制方面更加快的得到发展。现在看来智能交通是有很大的希望,能够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来推动。

这里面涉及的一个车路系统,在这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美国很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我们也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到里头。公共体在他们的发展方向里边曾经也倡导了一项叫做尤里卡这个专项,也是希望能够通过信息的采集分析,然后使得道路和车之间建立这种联系。日本,大家可能更加了解,因为他属于我们东方跟中国文化、地理位置都是比较相通的。现在世界上日本的RACS系统可以说是公认的非常或的系统。实际上他就是把两种系统整合集成,一套是收费系统,一个是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结果在车上装一个导航仪,把道路实时动态体系提供给驾驶员。没有动态服务信息之前,虽然也是导航,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内现在的产品导航仪一样,实际上没有市场,原因是没有动态服务的提供。

所以我们这些年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我理解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要给出行者提供动态的网络化带有预测功能的导航服务。怎么才能做到?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虽然有些网站也提到了我们的预测,他的预测是历史数据给你提供上来的。原因是我们下边的数据,感知层层面的数据非常的欠缺。就以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14年ITS(音译)发展,尤其是奥运会、世博会这么大的国际活动背景下,现在做到什么程度?感知层程度仍然提供不了全路网的实时动态信息。也只有说在主干路,快速路上检测到数据,我可以提供在路边的显示板上几条主要道路的红黄绿。你想你只知道这些主感到,你怎么去引导它和诱导它,你只能靠,你去考虑吧。我考虑你按绿的走的话走到那就不是绿的了。所以说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像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日本的RACS为什么走的好,是因为日本积累30多年历史,前端数据采集基本上做到。那么经过ITS这个概念可以提供动态服务,我们是什么情况?我们是在智能交通发展的同时,才开始布设感知层的信息采集。人家用20年,我们现在是开始追,大家想一想我们能追的上吗?如果要追的话,我们要把所有的道路,包括支路都有前端检测器,检测点,那我要投入多大的财力。所以说是非常难,但是中国要想在智能交通领域,能够在世界上比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实力基础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创新。所以我一直强调中国一直在喊自主创新,什么时候才让你创新?就这个时候才创新。明摆着我们不行,追不上去,但是我们要创新,争取尽快追上去。所以说靠固定检测点像北京,像交管局这样的路边放市井检测点这种设施来检测是远远跟不上,非常有限。

我在香山的一次会上,可以拿出租车数据来补充道路上的数据,但是现在看来大部分的现在提供给大家的路矿服务和信息大部分都是用服用车,但是服用车数据到现在仍然有不足的地方。而且覆盖面或者是误差还比较大,怎么办?现在提出来用手机的数据。在上海手机的误差还要大,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技术上大家很好的研究是完全可以,别人20年逐步积累的数据,我们可以用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把它补充上来。但是可喜的是物联网这个东风能够把车联网真正在网上把它连起来,我想这个数据就完全拿到了。

另外车联网我当时提了一个网络结构,这个网络结构是在两年前的上海,结果下来以后武汉的一个国家的军工企业照着这个在海南就开始做了。最近我们讲,在无锡国家一个专项的示范,是车联网的一个示范项目,实际上就是用的我们现在这种结构。

最近我在深圳去参加了他们一个会,也是关于车联网方面的会。有的企业希望我到他们企业去走一走,他也在搞无线通信技术,跟我探讨了很多这方面内容。我觉得今后无线通信是非常有前景,同时我要求车联网的通信,包括车载终端一定是双向。这个网络结构实际上一个自组织的网,成本和功能是比较好的通信方式。

关于RFID,实际上RFID是物联网的最根本的一个传感技术,物和物通过什么来互相感知呢?当时世界上也是把RFID当成是物联网的主要的技术。RFID在在智能交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RFID作为我们国家推动了一个产业,一直没有寻找出真正的产业方向在哪里?所以我们跟发改委在探讨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感觉到如果我们国家每辆车都有一个身份有RFID,是我们自己的标准,那这就是我们国家的产业了。什么车都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可现在不是,发改委每年拿出那么多钱,支持那么多项目,结果钱也花了,事也干了,就是产业没形成。为什么?因为,拿了钱他用了另外一个国家的技术的芯片,装了他一个车上。那个项目又拿另外一个技术和标准装到他的车上去,装了不少,哪个也不是我们自己的产业。

所以RFID为什么能得到,刚才王总也谈了,我国的ETC标准就和我们现在一直在推RFID标准,在频段上就产生了矛盾。当时我们要和国际接轨,采用5.8G,现在看来推了这么多年,真正在收费道路的车道用了5.8亿收费的车道到底有多长。为什么推不出来,如果当时能够把RFID广泛需求和应用,和高速公路应用,高速公路只是他其中一个应用,怎么把他整合在一起,形成我们统一的一个技术标准和怎么来推动这个事

关于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我不想在这多说。我一直在讲,我说当时97年智能交通在推动的时候,我们国家当时是工业化社会阶段,可是发达国家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他们开始做智能交通,我们必须要跟上去,我们不能落后。我曾经举了个例子,摩托罗拉,如果我们智能交通发展跟不上潮流的话,又会变成摩托罗拉一样,占领中国市场。我们什么技术都不用,到时候买就行了,你跟不上去,国外技术都有,你不用再开发自己的。我们说国家采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但是当我们信息化包括智能交通正在往前发展的时候,突然间又冒出一个泛在交通。信息社会就是我们说的数字城市,正在建数字城市,甚至省市第一把手当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到了泛在社会,我们开始做什么规划?又做智慧城市规划,如果我们自己脑子里没有这个清醒认识,如果老是跟着国外屁股后边跑,我们怎么能真正根本改变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大家想想实际上在车联网在04年我是作为国家汽车工程专家组提出,汽车电子要用CPU建一个计算平台。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早已经被国外甩后头去了,我们在汽车、智能和电动能追上去,根本改变我们汽车社会工业化要落后几年。

所以说RFID在智能交通应用非常少,如何形成产业化,车联网就可以推动这个事情。这个概念问题不说了,无线传感网络,将来我们感觉车联网除了我们汽车电子和汽车的控制线本身是个网,路本身也是个网,车和路他们之间要靠通信网连接,将来的网络是分层的。关于数字化标准信源,如果我们车里都有RFID信息都是非常珍贵的战略信息。所以我们提到战略层面,就像我刚才一开始分析的,如果这些数据都你找的话,你想想我们还设那么多摄象头干什么,我们就可以拿这个东西做很多很多事情。

关于车联网我在这简单总结一下,车载装置其中含RFID,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智能手机这一类型嵌入到汽车计算平台,并具有微电脑和无线传输功能。作为传感网络结构组成部分,与其他传感器节点实现数据交换,完成环境监测、目标发现、位置识别和控制其他设备的功能。通过网关连接无线传感网络和外部网络通信,实现两种网络通信协议之间转换。发送控制命令道传感器网络内部节点,以及传送节点的信息到服务器。我说这些也是车联网今后要做的,车联网可以加快我国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体系的建立。

关于车联网国家非常重视,我想把国家最近一些动向跟大家说一下。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在武汉开了一次会,这个会是专门研究交通运输部信息化工作的。明确提出来要推动车联网、船联网的建设,这是我国主观交通运输最近经过大都市改革的交通运输部提出来的。去你8月份,八个院士向总理提交建议,是建设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技术。最近又向总理汇报关于这方面研究报告,这件事情得到总理支持。最近在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里边把汽车应用物联网的顶层设计列到了其中一个课题。去年10月份,国务院在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提出两项涉及车联网关键技术的主题项目。其中一个就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

最近财政部和工信部又联合立了一个叫物联网的专项,最近听说每年物联网专项都要拿出资金来支持,可能车联网就是这个专项里边的重点专项。由于国家这么重视,今后我们想想智能交通到底是什么样。我理解他是比我们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互联,更深入智能。现在国家各个城市,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我国交通拥堵全国性大拥堵发生两次,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80年代中期拥堵是因为我们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太少。所以改革开放之后马上面临我们的供需矛盾非常严重,那个时候大家想想要修路架桥,缓解不到十年。随着机动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第二次拥堵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为止没有解决。北京出台30条,广东出台28条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最后大家反映没有一条或者很少是从根本解决。

所以说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系统,实际上是可以做到不撞车,也不堵车的智能系统。大家期盼不要让老百姓限制这个限制那个,用真正的科技手段解决我们道路交通问题。具体大家想想今后的车联网或者是智能交通怎么解决又不撞车又可以解决拥堵问题呢?我给大家留下一个悬念,我PPT有优势,时间关系不多讲了,谢谢大家。网站-二维码广告图.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