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李瑞敏:新加坡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感受 | 新游记

在此主要谈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都是可以视为所谓“TOD”框架下的内容,只是一个感觉是更大区域层面,一个是建筑层面。

编者按:新加坡,既是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城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重寻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今天这篇文章是李瑞敏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新加坡游记系列之第二篇,第一篇游记是关于《新加坡交通信号控制观后感》,后面还会有几篇不同视角的观后感,敬请期待。

来新加坡之前的十数年的学习中,对新加坡的资料看了不计其数,作为世界上非常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交通系统,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系统从资料来看有众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次有机会到新加坡,正好系统地从不同层面感受一下新加坡的综合交通系统。

各类的交通拥堵(路上的堵、公交内的堵、机场的堵等)已经成为众多出行者每天的梦魇,所有的出行者都希望有一个快捷、舒适的出行环境,然而,城市交通的不同层面的拥堵是由众多层面的因素所决定,涉及到从最顶层的城市规划到细节层面的交通管理,而且似乎层面越宏观,影响越是根本,因此,这次也是专门留意了一下新加坡在城市发展层面的一些因素,其中一点便是出行过程中顺便对交通与土地利用结合的考察。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结合,更好的视角层面应该是从规划的层面看,因此也去了新加坡城市规划馆,只是没找到更为详细的介绍。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出行者,仅从外观感受这个层面的工作难免浮于表面,但是既然有机会,还是通过观察初步有个感性的认识。在此主要谈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都是可以视为所谓“TOD”框架下的内容,只是一个感觉是更大区域层面,一个是建筑层面。

1、大区域开发

大区域层面,之前在国内有听过相关的报告,印象里有个“武吉班让”区域是一个有某种代表性的区域,此次就到现场看了看,也从网上补充了一些材料。

新加坡分了众多的规划区域,武吉班让算其中之一,其面积约为8.99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由此可见其人口密度,而实际上从居住地来看,又主要集中在武吉班让的北部地区,见下图中的北部五小块的紫红色区域,每个区域的人口密度都在3-4万人/平方公里。

blob.png

(来自:     http://www.citypopulation.de/php/singapore-admin.php?adm1id=503)

武吉班让区域北部部分的轨道交通情况如下:

blob.png

一个MRT(地铁)的武吉班让站,连接一个在区域内运行的LRT线路。LRT的车厢只有2节,在众多楼宇之间穿行。

blob.png

(借网上一张图https://sg1-cdn.pgimgs.com/cms/news/2015/09/The-Bukit-Panjang-we-know-today-has-undergone-a-massive-transformation-from-its-rural-beginnings..original.jpg)

下面是拍摄的几张LRT的图:

blob.png

(LRT车)

blob.png

(LRT车站)

blob.png

(图中黄色的块应该就是种的房子)

这个区域的感觉与天通苑等集中居住区差不多,差异应该是在对交通方式的采用以及用地的混合度上。当然也有枢纽的开发上,武吉班让站算是新加坡的几个交通中心之一,公交、出租、轻轨、地铁都通过连廊或直接就是上下层换乘,建筑物内整合大量商业设施,生活、出行便利。

当然,新加坡的地铁压力也不小,130多个站,200多公里,每天300多万的客流,比国内大多数城市地铁系统的压力要大。

从下图的地图上来看,还有两个类似的区域在东北角。

blob.png

(来源:https://www.lta.gov.sg/content/ltagov/en/getting_around/public_transport/rail_network.html)

2、地铁站综合开发

在新加坡期间,没有车,但是也基本上没有想到“有辆车就好了”(好像只有在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想去南洋理工大学的时候冒出过一瞬间的有个车就好了的想法),主要是因为公交体系确实比较发达(570万人的城市,每天城市公交系统客运量超过750万),而且还很方便。

在新加坡期间住的地方不用被雨淋就可以直接下地铁站,而且这几天活动的几个地铁站基本都是综合开发(不用出站就是各级别商场):住的最近的Esplanade站连着MARINA SQUARE、Raffles City、Suntec City等购物中心(如下图),其他的City hall、乌节路、HarbourFront等都是直接出口就在商场里,牛车水的一个出口没有直接出在商场里面,但是不用10步就可以进入(如下图),那种孤零零一个地铁站口伫立在路口一角也有,不过出口与周边的用地开发距离也是非常之近。(当然逛过的地铁站有限,仅个人印象)。

blob.png

(Esplanade站)

blob.png

(Chinatown牛车水一出口) 

其他几个去过的车站虽未见集成的商业开发,但是与周边的开发衔接也非常紧密。为了去LTA,从小印度站出来,竟然出口对着LTA的门口(见下图,简直让人质疑LTA是不是在车站规划、建设中使用了什么权利,竟然这么方便!哈哈)。而去新加坡国立的Kent Ridge站,出口就是NUH。

blob.png

(little india站,注意左侧LTA的标志——LTA的入口)

出门在外,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时,对出行的感受总是非常深刻,出行过程中难免对比自己身在国内的身边的交通,就以目前在北京的感觉而言,或者说就以自己所在区域的日常出行而言,无法与在新加坡的地铁出行的感受相提并论(当然可能与在北京也是生活在北五环附近比较偏有关),回想北京去过的地铁站的出入口,孤零零在路口的四角立着的情况最多,大多是即使周围有比较近的建筑物,也未见很好的衔接或综合开发。

当前我国正处于地铁开发建设的火热期,而且城市建设也在快速发展,TOD也喊了多少年了,真心希望未来的地铁建设能够真正的跟土地利用开发结合起来,或许当地铁、公交真正的便捷起来之后,才会更好的实现出行方式的转移,而一味靠限购、限行,寄望与TNC公司等,未必能够让交通出行结构向着理想的情况转移。

当然了,新加坡做的感觉这么好,是不是不堵车呢?没有开车,不知道实际情况,但既然有ERP收费,应该就不是没有堵车,同时,随便选了一天的早高峰看了下google地图的路况,如下图:

2019年10月23日早8:27左右;google地图(感觉google的颜色标准似乎比较苛刻,这么多红的)

blob.png

其他数据可以看看其高峰运行情况。


blob.png

(来自Singapore land transport statistics in Brief 2015)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