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将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写入2025政府工作报告
有29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将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
近日,31个省级行政区召开地方两会,并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有29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将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以下排序按时间先后)
河北省:优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
1月13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环京津地缘优势,打造联通京津、辐射全省的经济廊道。加强产业协作。提升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廊坊临空经济区等重点承接平台能级,联合京津推进“六链五群”建设,优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实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做大做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黑龙江省:扩大汽车及零部件等地产品出口
1月13日,在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推动贸易稳增长提质效。支持企业开拓欧盟、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多元化国际市场,扩大汽车及零部件、农业机械等地产品出口。
福建省:巩固新能源汽车 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
1月13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动汽车等领域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南宁开幕,自治区主席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实施数字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积极运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汽车、机械等领域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
浙江省: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
1月14日,在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业一策”支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升智能物联、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光伏等产业集群建设水平。
2)保障和改善民生。交通出行方面,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其中农村1万个以上。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
天津市: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武清园
1月14日,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
1)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配套融合:注重联合京冀两地共同引聚域外配套产业和龙头企业,提升域内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武清园,推进“六链五群”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供需配套。
2)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加快适销新车型供给,重点推动汽车配套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融入国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车头部企业、新势力企业的配套供应链。
3)促进国家级经开区示范提升:引育特色优势产业,以信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循环经济等为重点,加快形成市区联动、链群协同、梯度培育的产业集群,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开放承载平台。
海南省:规模部署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1月14日,在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全力扩大投资:推进电网、通信、供排水设施等一批灾后重建项目,规模部署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2)持续实施标志性工程:推广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
3)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
湖南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1月14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省长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新兴产业,在新赛道上培育新优势,推动航空航天、北斗规模应用、低空经济、智能衡器计量、智能网联汽车、磁浮智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激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消费意愿和需求
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开幕,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想方设法提振消费,在消费品以旧换新上,把促消费与惠民生结合起来,简化补贴申领程序,全面激发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数码产品等领域消费意愿和需求。
吉林省:加快“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
1月14日,在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吉林省省长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支持奥迪一汽新能源车型批量投产上市,加快“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应用场景。
北京市: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等重点园区建设
1月14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
1)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等重点园区建设,持续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
2)大力提振消费:焕新商品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促进新能源车、数码产品等绿色、信息消费,加强老字号品牌创新、集合展示。
3)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政策,推动集成电路重点项目产能爬坡,在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工程,聚焦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谋划打造一批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广东省: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
1月15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加强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和高速公路服务配套建设,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超1.17万个。
上海市: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月16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大力提振消费。推进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
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虚拟电厂、新型储能建设应用,建设电动汽车充放电网络。
陕西省: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
1月16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开幕,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大力提振消费,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化“秦乐购”消费促进年活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和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
辽宁省: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 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
1月16日,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沈阳召开,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支持技术创新、关键配套,努力打造后发优势。
2)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促进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
湖北省:做大做强“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等优势产业集群
1月16日,在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湖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李殿勋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探索未来产业“三措并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五链融合”,深入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
2)做大做强武汉光电子信息、“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江西省:全面提振汽车等大宗消费
1月17日,在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建成遂川至大余高速、梅江灌区、大坳灌区、九江神华电厂二期、抚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二期、江西国轩二期等项目。
2)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支持范围,优化补贴流程,全面提振汽车、家电、家具、家装等大宗消费。
山西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月17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太原召开,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打造承载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区集聚区,太原、大同率先打造绿电产业园区,引进动力电池、电动汽车、通用航空等制造业企业。
河南省: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场景应用
1月18日,在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突出集群化发展,支持比亚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业扩量提质,力争整车产量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
2)突出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低空飞行器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场景应用,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的新产业新赛道。
重庆:加快建设“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和自动驾驶生态高地
1月19日,在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优化长安、赛力斯等集群生态,健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重庆造”整车上量焕新、扬帆出海,加快建设“便捷超充之城”、“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和自动驾驶生态高地,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2)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强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积极探索陆上贸易规则体系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推进汽车“换能”
1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银川开幕,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加力扩大传统消费,持续抓好餐饮、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加快推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厨卫“焕新”、电梯“换装”和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换代”。
江苏省:更大规模撬动汽车等消费品更新换代
1月19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南京开幕,江苏省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全方位挖掘内需潜力。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更大规模撬动汽车、家电家居、智能终端等消费品更新换代。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5万辆
1月19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贵阳开幕,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坚定不移主攻工业,加快“电动贵州”建设。支持宁德时代、中伟、裕能、比亚迪等龙头企业贵州项目加快释放产能、扩量增产,推动吉利贵阳基地、奇瑞(贵州)产业基地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布局发展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5万辆、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以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新疆人民会堂开幕,自治区主席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扩围实施“两新”行动,稳住大宗商品消费,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企业更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设备,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使有效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青海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用钢
1月19日,在青海省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青海省人民政府代省长罗东川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加快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用钢、高端齿轮用钢等产品,打造区域性特钢产业基地。
2)构建优质高效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持续推进“零碳”服务区、充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建设,打造高速公路补能体系,拓展“交通+新能源”产业链。
四川省:补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短板
1月20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实施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培育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补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短板,发展壮大超高清视频产业。
甘肃省:扩大新能源汽车等出口规模
1月20日,甘肃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兰州开幕,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外贸提质效,大力培育外向型企业,加速开拓“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扩大资源型产品、原材料等进口和风电整机及组件、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等出口规模。
安徽省: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生态
1月20日,在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
1)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统筹超长期特别国债争取与消费券优化发放,带动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
2)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育种、安全人工智能、应用超导等省实验室和产业创新研究院。
3)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支持汽车“皖军”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
4)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建设。实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制定完善制度型开放清单体系,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开放创新。
5)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加强省级赋能,导入更多优质资源和项目布局皖北。
6)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运行“双碳”管理一体化平台,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开展碳足迹核算。
山东省:开展无人驾驶试点,实施一批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
1月20日,在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明确:
1)着力实施提振消费行动。优化换新消费补贴流程,完善配套服务,做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家居等消费规模。
2)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展无人驾驶试点,实施一批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
(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