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高速路侧雷达市场动态:崛起与挑战

近几年高速公路领域感知市场的发展

微信截图_20240508143606.png

感知是智能交通的基础,其对于交通的重要性,正好比眼睛和耳朵对于我们人类。身处当前智能交通、智慧高速等概念大发展的时代,高速公路领域的感知市场,也正在从传统的视频监控,快速发展到如今的AI与大模型、多种交通雷达、雷视融合、雷射融合等新式工具的百花齐放。

交通作为强感知行业,天然的对信息化有强需求,加之国家发展、车路协同等客观建设带来的快速增长,也是促进高速公路感知市场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在信息时代,感知技术与产品在高速公路,乃至整个交通行业中发挥的作用都日益明显。

下面就分别探讨近几年高速公路领域感知市场的发展。

一、交通大模型,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2023年,大模型浪潮汹涌而来,对交通行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目前交通大模型的数量还不多,典型应用场景为人机交互及各类文字、图表报告的生成。此外,大模型在交通感知、事件检测等场景也开始尝试应用。智慧高速走上“换道发展”,数据要素是核心,数据底座是基础,基于AI的大模型则是重要驱动力。

大模型与交通行业的结合落地,俨然成了智慧高速建设的一个“必需品”,也在为大模型拓展落地和应用空间。而要进化为“必须品”,则可看看以下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卓视智通发布的“智通卓识”的多模态交通大模型,可以基于AI的强大能力实现交通图像与视频识别,同时兼顾传统的文字输出能力。第二个是臻识科技的“VTraffic”大模型,通过对海量前端相机完成AI赋能,实现高速公路的感知升级。

高速公路的监控员、稽核员、管理员等相关岗位,在“看图说话”的需求上是很迫切的,能够将海量的图文信息快速地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进行深入整理,此类SaaS服务需求是十分可观的,同时也是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特长,解放人工半自动低效、重复的重要环节。

虽然当前通用大模型已经非常普遍,但真正能产生实际价值的却还是要看垂直领域大模型。就交通行业而言,大模型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工作中高频次的报告撰写需求,实现数据自动搜索与思考分析,快速编制道路、桥梁、隧道等基建设施的健康监测报告、春运日报和车辆通行数据报告等功能。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新问题,如大模型未来该如何拓展应用场景?训练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该如何保证?一系列相关问题仍在探讨中。

二、毫米波雷达,挑战与机遇并存

雷达是实现感知最直接的手段。从产品形态的角度来说,交通雷达可以分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雷视融合、雷射融合等,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产品,不同的雷达对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具体需求,很多业主、厂商、用户都认可这种模式。目前的高速公路市场上,毫米波雷达是应用最广泛的产品,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隼眼科技的“5H”高性能交通毫米波雷达,第二个是德冠隆科技的第五代全向毫米波成像雷达,二者在市场上都有一席之地。由此不难发现,毫米波雷达正不断升级迭代,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也更具有针对性,应用方向也在向航运、工业等方向拓展。

国内的雷达厂商数量为数众多,传统的市场应用也在逐渐定型。同时随着用户对相关产品的认可程度逐渐提升,毫米波雷达正日益广泛的向智能交通领域的许多场景渗透。而且回顾近三年的市场,毫米波雷达的出货量和市场规模增长率都超过10%。市场的未富先卷,甚至让有些厂商不免自嘲,当前这片市场的利润率甚至堪比卖白菜。

可以说,近几年路侧频段政策的变化、市场竞争进入平台期、数据应用层面的大模型和数据要素市场的爆发,加上若即若离的智慧高速与车路协同市场增长......内外因素叠加之下,毫米波雷达行业正处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行的混乱周期。

三、雷达融合方案,谁能更胜一筹?

毫米波雷达虽然应用普遍但并非万能,如其对行人和抛洒物的检测效果很差,因此就需要与视频、激光等技术手段配合使用。

之前三月底在合肥举办的第26届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上,参展的成谷科技在大会上直接打出标语,“高速公路数字化最核心技术雷射融合还是雷视融合是战略选择问题”,引起关注。之所以有此宣传,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雷视一体机等相关产品,在交通拥堵、车流量、车道占有率、车辆位置等方面的检测效果较好,但在交通事件等其他方面的检测效果则不够理想,这也是目前雷视融合的痛点。针对这些问题,有厂商提出新式的雷射融合、激光雷达融合等新方案并稳步发展。

对市场来说,多方案融合是好事,是感知能力发展至今的必然阶段。就目前的客观情况下来说,融合方案既能推广技术的应用,也促使各厂商研发新技术。只要能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就是值得肯定的好方案。智能交通的各种场景中,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也是用户的核心需求。从目前来看,激光雷达是保证智能驾驶安全的必要选项之一,而且整体市场需求也在持续上涨,未来数年内的市场前景可能也会水涨船高。

但不论是现有的雷视、雷射、激光雷达等融合方案,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融合方案,本质上都是用其他技术手段来弥补雷达的短板,期待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究竟能否如愿还有待更多观察考量。

反过来说,这种结合也说明各厂商对交通雷达技术的重要性、成熟度等同样非常关注,客观上也促进了雷达相关技术的精进。未来智慧高速的建设与发展中,用户究竟是选择那种融合方案,哪个在市场上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大的价值,相关厂商与外界还将持续地探讨下去,也可能促进更多融合方案的后续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高速公路领域的感知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高速公路的智能建设、各种交通雷达及融合方案、AI与大模型的精度、成本、抗干扰能力等指标也将快速跟进,为公路交通的信息化和智慧化带来更多可能。

同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也在推动传感器市场的快速发展。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响应,各政企单位都在积极探索相关领域。而作为事关国家命脉的公路交通行业,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一直都很积极,也势必将推动感知市场更大的发展。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