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智慧交通设计市场与技术发展分析

整体规模和行业格局

微信截图_20230711174944.png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智慧城市 设计院

编者按:5月,由赛文交通网主办的第十二届(2023)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在上海举办。在交通组织与控制分论坛中,上海城建设计集团智慧城市院院长马斌做了《智慧交通设计市场与技术发展分析》的主题报告。

马斌介绍了城建设计集团在我国智慧交通设计建设发展中作出的贡献,解读了近年来国家及上海市智慧交通的政策及发展过程,利用一个个数据重点分析了智慧交通市场整体规模和行业格局,并结合一项项重大工程分享了当前技术热点及智慧交通行业发展方向。

1、相关政策解读

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 (区、镇) 试点指标体系 (试行) 》发布,国内智能交通概念首次出现在政策文件中。此后,国家陆续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等文件明确了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2021年后,智慧交通的相关政策更加细化了。2021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一脑、五网、两体系”,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布局》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些政策对于智慧交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细致的建设性指导意见。

640 (4).png

上海智慧交通政策性解读。2021年,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推进上海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建设,完善数据归集共享和推进统一支付模式。

2022年5月,《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加强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智能精准监测。

《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指出,目标到2025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交通信号相关政策解读。2016年,《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工作方案》的发布表明国家对于交通信号方面的政策越来越细化。

2020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的五项主要措施。

《2021年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十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提高信号灯控制应用水平”的重点工作任务指示,包含“36个大城市全部成立交通信号灯控制应用专业团队,各省(区)至少五分之一的地级市成立专业团队,常态化开展信号灯规范设置和配时优化”的具体工作要求。

2021年,《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要求到2021年底,全部总队、地市支队应用部级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自2021年开始到2023年,50%地市、80%县市建设使用全省统一的专网集成指挥平台等,鼓励各地建设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昆明在内的20余个城市成立交通信号配时中心。

2、设计市场分析

2.1市场规模

整体市场规模。下图是2017-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趋势图,可以看到从2017年到2023年,整个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从1119亿可能增至2432亿,到2026年预估可能将达到4000亿。2017年至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预计2017年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16%。

640 (5).png

我个人在看到4000亿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是,相比传统基础设施建设,4000亿的市场规模太小。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每年的投入约为2000亿元,全国范围的体量就更大了。因此我认为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在接下来的两年,随着新技术的采用、新市场行业的开拓,可能会出现大爆发的趋势。

细分市场规模。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5000公里,带动智能化道路改造升级超过3500公里。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到2030预计中国公路里程将达到 615万km,汽车保有量达到3.8亿veh,中国路侧单元 (RSU) 应用渗透率约30%,汽车搭载高清地图渗透率约5%。

预计RSU、车载单元 (OBU),高精地图、边缘计算单元等车路协同主要信息技术设备累计投资规模将在2026年超过千亿,在2030年达到2834亿元。

从地域市场份额来看,中国车路协同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以及华中4个区域。华东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南京、无锡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份额占比25%,华北地区主要集中在帝都北京,市场份额占比15%,华南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市场份额占比24%:华中地区市场份额约为16%,地区市场份额比例和整个经济的体量及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640 (8).png

2.2市场格局

2010年起,智慧交通的涉及范畴进一步加宽,大型综合性设计院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2013年左右,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等一批具有全国业务能力的设计单位涌现,形成了市场的第一梯队。2021年左右,一些大型设计院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比较活跃,承担EPC总承包大型项目。

但设计市场参与者也在逐渐增多,设备的集成商、大的运营商,包括一些高校和设备商都参与到设计行业中来,加之新技术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整个设计市场呈现六分格局的形势。

640 (7).png

2.3城建设计集团ITS领域重点布局(4+4)

如下图所示,城建设计集团ITS领域的业务布局主要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中的顶层规划、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交警和交运一体化设计)、智慧公路规划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设计四大方向。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四大市场的布局,即长三角城市群、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京津冀城市群。

640 (3).png

2.4市场开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智慧交通市场逐步发展提升,各地频繁出现投资规模过亿级的智慧交通系统项目,大型项目对信息化技术要求、参与方的实施经验以及资金实力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因此近年来行业中主要参与方更为集中,同时头部企业的业务体量也在不断提升。

我们总结了作为设计单位在市场开拓中遇到的三类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业主对于设计和咨询缺少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经济不太好的地方觉得设计可有可无,好多地方好多工程难以收尾的时候临时找设计,其实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二个问题是设计单位的水平差距大,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是多学科、多工种协同作战的任务,对规范的理解、对政策的理解、对各个部门需求调研等等,涉及很多内容,好多地方一个信息化专业做这个设计,可能会出现偏差难以达到技术要求;

第三个问题是设备商和集成商参与到设计领域,设备商和集成商在推广系统、产品的同时可能就以产品方案为遵循开始设计,最后业主发现问题不对了才来找设计,建议前期可以联系我们设计院共同把方案优化。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也总结了如下三点应对之策:

一是全过程咨询,设计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如今很多项目体量越来越大,周期也很长,业主方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来对项目进行管理。这时设计单位可以从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监理进行全过程参与,提供全程服务。

第二是将系统做成标准化+定制化。设计单位将成熟的系统做成标准化的内容,让业主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地方的特色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方案。

第三是采用设计+施工的EPC模式。EPC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互补,也是双赢的模式,通过真正将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进行融合,可以让整个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3、技术发展分析

交通感知。我们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内,将是感知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新的产品将会陆续推出。

此外,随着车路协同、智慧路口、智能信控、多源感知融合的不断发展,新的设备应用也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智慧道路。目前我们的智慧道路项目业绩已实现智慧高速、快速路以及城市道路三种类型全覆盖。

我们承担了上海第一条开工的G15嘉浏智慧高速的设计,依托此工程申请了交通部的科研项目,一些黑科技的内容在G15智慧高速上得到了应用,实现封掉一条车道施工的同时流量只减少了5%,对于高速公路运营收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绍兴智慧快速路是一条把自动驾驶、BIM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到快速路设计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上海嘉定白银路是一条智慧示范全要素道路,包括智慧管养、高峰通勤、健康诊断、公交优先、特车先行和低碳引导6大智慧交通使用场景,实现道路的智慧化通行。

640 (2).png

低碳交通。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仅次于工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将成为影响我国碳达峰的重点领域。因此,研究碳达峰目标下交通运输发展路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低碳交通是现阶段我们需要去深入研究的课题。

MaaS。《上海市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2021-2023年)》中指出要以建设“人民城市”为主线,推进一站式出行模式。探索政企联合推进机制,实现实时、全景、全链交通出行信息数据共享互通,融合地图服务、公交到站、智慧停车、申程出行、共享单车、联联充电等既有出行服务系统,推进出行及服务(MaaS)建设。

未来MaaS的发展需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停车等配套交通衔接,全面提升“门到门”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

智慧停车。中国智能停车行业处于强成长的阶段。到2025年中国重点智慧停车企业的毛利率有望稳定在45%以上。2021年,智慧停车市场呈现飞速发展态势,过亿项目14项,总计规模32.2亿。规模同比增长超90%。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停车企业选择与互联网公司联手,一方面,在业务上可大规模有效整合资源,品牌、资本、渠道等,高效率整合全产业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底层算法、多维数据应用方面持续深度研发,并且可融入和构建车路协同大生态。

在“双碳”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智慧停车平台或将成为政府城市管理系统的标配,配合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停车场领域的全面技术或将陆续登场。

行业发展前景。智慧交通行业发展与经济整体发展紧密相关,近两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总体增长不如预期,但未来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智慧交通行业发展前景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国家政策的引领、城镇化进程加速、新基建投资增速、人民出行品质需求提升、技术革新以及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等都在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智能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是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管理的一个组织架构载体,以城市道路缓堵保畅、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为目标,以交通信号控制管理为核心内容,同时包括交通组织、交通设计、交通运行评价、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突破原有事后处理,形成从“交通运行态势检测—分析研判—发现问题—优化解决—效果评价—跟踪反馈”的业务闭环。

下图对比罗列了未建配时中心与建设配时中心投入运行的区别。事实上建设配时中心的核心在于专业团队,除具备交通信号控制技术之外,还需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组织、交通仿真等知识与技能。

640 (1).png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规范的运行管理体系,实现更强化、精细化的管理,需综合考虑服务规范与服务评价体系、技术人员的本地化培养及稳定性管理、本地治堵知识库的构建管理、成果挖掘宣传的管理、软件信息化工具的管理等综合管理工作。

下面介绍一下建设交通配时中心的成功城市案例。

2021年,北京交管部门搭建了全市信号灯配时中心,在路口配时调优、信号智能联网、信号控制综合应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点、线、面分层推进智能应用:实现交通态势感知和自适应控制,对跨区出行采取“按需调配”“控流缓进”等控制策略,均衡路网流量,提升整体效率,保障出行安全。

640 (5).png

广州通过建立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构建高效精准的治堵工作机制,融合大数据、新技术,以交通信号配时为核心,兼顾交通组织设计、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影响评价、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工作,全面治理交通乱象顽疾,提升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640 (4).png

杭州基于“城市大脑”建立的杭州城市大脑交通信号配时中心,致力于持续创新城市交通控制与治理方法。完成1120个单点路口优化,48条主干道协调优化,新建38条协调路线。杭州主干道平均速度30.69km/h,同比提高8.45%;主干道平均延误1.22,同比下降7.28%。

640 (3).png

在建设智能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时,我们建议采用“1+4+N”的策略,“1”是1个配时中心,“4”是4个要素,即专业团队、数据规范、运行机制及软件工具,“N”是N个支撑平台及工具。

640 (2).png

4、既有成果展示

我们近期承担的一些项目如下图所示,包括上海城运系统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易的PASS)建设项目、连云港市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绍兴智慧快速路、上海市高速公路取消省界收费站工程等,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640 (1).png

此外,我们也在全国承担智慧交通规划、智能交通设计、智慧高速、快速路等项目的建设,其中承担的《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大交通规划》是全国最大体量的ITS规划咨询报告。同时,参加了行业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近五年主参编国际/国家/地方/团体标准33项。

2023年5月,上海市交通建设行业首批创新中心推荐名单公示。作为唯一一个以智慧交通命名、城建设计集团牵头申报的《上海市智慧交通规划设计及碳排放评估技术创新中心》已获公示,创新中心主要开展智慧交通系统全寿命周期低碳运营理念和方法研究、智慧交通设备设施及交通监测指挥中心碳排放评估、智慧运输系统分车型分区域精准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等,大家如果需要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和我们创新中心联系。

5、结语

总结来看,我觉得政策利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感知、车路协同等技术的发展会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智慧交通的市场和前途一片光明,谢谢大家!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