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当ETC遇上移动互联与大数据

“互联网+ETC”开启智慧交通2 0时代——

各位嘉宾,上午好!交通活动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人们由衷的期待交通能够更加便捷、安全、顺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我是做交通的,今天就从交通的角度来谈一谈“互联网+汽车+交通”。下面我会从如下四个部分来谈一谈“‘互联网+ETC’开启智慧2.0时代”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互联网+”时代的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模式


在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和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时代。那么“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云和数据将会成为未来世界里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也是构成创新2.0时代的发展基石。另外“互联网+创新”也必将形成一个包含网络、数据、知识、计算等元素的新的创新体系。


我们回到交通来看,交通是围绕人、车、路、场来开展的,所以交通的宗旨,第一个就是安全。人们因为移动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但是移动就有可能会发生碰撞,碰撞就会导致损伤或涉及到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我们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是高效,在从A到B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人们都会不断的追求更快更高效的到达。第三个是低碳,实际上是节能减排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能量守恒的物理世界,移动的时候会消耗能量,而能量是通过一种形态转化成另外一种形态的,转化的过程当中肯定会涉及到能量的效率问题,还有一些转化的排放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讲新能源特别的意义就在这里,我们需要更好的、更环保的、更节能的一个能源的来源。最后一个是便利和舒适以及扩展的车生活。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智能交通产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呢?我们认为,当云和大数据成为基础设施时,交通将逐步形成一个泛在的智能交通系统。泛在是什么概念?有一次国务院发言人回答记者关于奥巴马总统什么时候来中国时说“不管奥巴马来不来,中国始终在这里”。所以泛在的第一层概念是客观的存在。然而交通要素是多变的,因此我们还必须感知和捕捉它。

交通运输部提出了未来智能交通发展将面向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和智慧交通四个发展方向;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提出了面向2B运营管理、2C出行服务、2G决策监管三个面向;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提出要构建一个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的智慧路网。这些战略发展实际上都在说交通数据要实现全要素、全时空的感知,才能实现交通全要素在整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优化配置和无缝协同,才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

我们说“互联网+”的东风会推动智慧交通步入2.0时代,那么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什么呢?第一是感知网络和云平台成为基础设施,第二是开放的创新引擎,第三个是最大化的提升用户体验,包括2B、2C、2G。所以我们认为交通的智慧是来自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式的大众创新。

 

第二部分:智能交通现状与未来


智能交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对使用者、设计者和运营管理者来讲,都需要面对各自的问题。拥有汽车是中国家庭的普遍愿望,当汽车梦实现以后不管是开车上班也好,还是节日自驾出游,堵已经成为常态。然而对营运者和管理者来说,基础设施资源有限,服务需求无限、交通应用彼此孤立、信息不共享、缺乏对交通要素实施准确的感知。而对设计者来说,交通数据集中在政府和运营管理单位,没有系统性的开放策略,条块分割式的数据孤岛和碎片化结果使得跨组织协调非常困难,交通服务设计又受限于局部性数据。那么,面对这些现状,未来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解决信息资源以及脑力资源问题;第二,必须解决基础设施有限的限制,拓展空间有限的矛盾;第三,必须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必须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创新体系。如今,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4.0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为创新带来新的动力和支撑。

 

第三部分:“互联网+ETC”打造智慧交通2.0创新引擎


ETC自引入中国的10余年间已形成全球第三大的ETC网络,这张网遇上互联网将会打造一个怎样的创新引擎呢?我们定义了一个交通物联网的框架:最底层是以人、车、路、场组成的交通元素;第二层是通过传感、交互和控制实现全要素全时空的感知;第三层是依托于3G、4G和未来的LTE技术的传输网络;最后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来提供面向2B、2C、2G的应用服务。此框架的内在逻辑实际上就是通过ETC、汽车电子标识等识别、传感、定位和通信技术实现交通要素在道路、桥梁、卡口、隧道、社区、商圈等动静态范畴的无缝感知。要形成这样的一个网络,我们需要向所有动静态场景和关键交通基础设施上布设交通物联网基站,在营运车辆上普及安装交通物联网感知前端,向社会车辆推广安装交通物联网感知前端,才能打破要素数据之间的孤岛化和碎片化,实现360度全景化和全过程无缝化,以及整个系统的透明化和泛在化。同时交通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和产生的大数据平台也将带动出行服务、交通运营、决策监管等全方位的服务创新,同时会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加入交通领域,以此形成交通物联网的创新产业链。




ETC与“互联网+”如何结合呢?在交通领域,DSRC专用短程通信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V2X的通信技术,它能够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实现V2X低时延直接通信,并且具备车辆自动识别、电子支付、车路通信等功能。目前,交通部组织正在开展全国29个省市的ETC系统联网,计划在第三季度完成,并实现2000万的目标用户(目前已经完成联网任务并超额完成计划目标)。从产业参与者来讲,这个数据是相对保守的,我们预估到2020年可能会有8000万甚至更多的ETC用户,届时有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ETC网络。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极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全球最大的基于“互联网+ETC”的智能交通2.0的创新范例。

展望ETC的未来发展,我们认为将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开展:第一:进城,进入到城市停车、交通信息采集、汽车电子标识、拥堵调节、场站管理、路桥收费等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第二:上车,进入前装和准前装,成为车辆的标准配置;第三:联云,在“互联网+ETC”时代是必然趋势;第四:在手,通过手机、平板等手持终端提供更加无缝化、互动化和平民化的移动终端服务;第五:出海,中国的ETC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提供海外其它国家参考;第六:多元,结合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车载终端、车机等,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第七:延伸,扩展至更多V2X应用,进入车车协同和车路协调领域。

 

第四部分:智慧交通2.0时代的ETC创新应用


作为智能交通的热点领域之一,ETC技术有哪些创新应用呢?

第一:车生活云平台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习惯利用便携的移动终端来完成生活的方方面面。ETC技术本身是在基于身份识别的基础上完成消费支付,因此其可以延伸到路上、路下、场内和场外等应用场合。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可以构建一个包含电子支付、电商服务、停车资讯、实时交通路况、车务与车生活等于一体的车联网云服务平台。通过此平台,将原有线下服务变成线上服务,一方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发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价值,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第二:ETC联云服务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发展了2000多万的ETC用户,未来五年中国可能会达到8000万以上的用户。但现在的ETC服务大部分都是线下的,并且服务网点有限,井喷式的数量增长将会给营运单位来带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期望通过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的集合,将ETC服务从线下走向线上,由被动走向主动,让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它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无缝化。

第三:云时代的智能停车场管理



现在的停车场系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都需要停车、取卡、交钱、打发票,服务方式都比较落后,而且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通过ETC技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以卡为媒,无需人值守、非现金支付、不停车通行、集中式管理的云时代的智能化停车场管理系统。无人值守可以真正的实现大量的减员增效,非现金支付保障资金安全且提高效率,不停车通行给车主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集中式管理和联网监控是云时代的大网络需求和特征。并且最后可以形成一个以云为核心的联网停车的城市级乃至全国级的大平台。

第四:基于社区联网的O2O服务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及时、人性、便捷的O2O服务平台。应用ETC技术和云平台,我们可以达到一卡多用,联网通用。一方面,减少物业管理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精准服务;另外也可以延伸服务,做增值开发、社区金融,整合商圈等,从而打造一个智能化的社区车联网。

除以上创新应用外,ETC技术结合RFID射频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到智能化联网路边停车管理、中心城区拥堵调节、年票稽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客货运场站智能调度与安全管理、车路协同、车车协同等多种智能交通领域。所以,我们相信利用ETC技术可以构筑一个上得了高速、下得了停车场、进得了商圈、回得了家园的城市交通物联网,为人们的交通出行、运营者的运营管理、政府的决策监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


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