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2024年,智能交通行业进入「分水岭」

化危机为机遇

微信图片_20240118133308.png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智慧城市

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对于自动驾驶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自动驾驶企业走向更加务实,他们一边坚持技术研发,一边开始寻找技术变现的途径。

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诸多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期待2024年,随着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监管体系等不断完善,在示范区域扩展、示范运营车辆数量、商业化运营等方面会取得更大的成效。行业各方能够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顶层设计的共识,为大规模商用的落地提供土壤。

过去一年,交通数据要素政策利好显现,交通行业企业数据要素意识逐步增强。

期待2024年,交通大数据需求被激活,交通数据产业化路径逐步明朗。期待行业能出台更完善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标准,建立起公正、透明的数据管理机制。

过去一年,城市级智慧停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并且从单一的路内停车、停车场经营向“路内外停车一体化”方向发展,打造全市停车“一张网”。

期待2024年,各个智慧停车平台从单一停车服务向“停充一体”服务模式发展。

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已经放下身段将触角伸向了四五线城市,一些是在招商引资背景下,一些是在行业推广场景下,积极参与小颗粒度项目,市场全要素竞争程度加剧。

站在2024年的起始点,近期,赛文交通网采访调研了来自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厅、公安交警、高校学者、企业代表等专业人士谈了谈他们对过去一年智能交通市场发展的最深感受以及对2024年行业发展的期待。

“2024年,自动驾驶发展值得期待。”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行业研发中心

主任/研究员张纪升

自动驾驶尤其是高级别自动驾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验证和技术能力优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个人认为,2023年自动驾驶领域可以用以下三个关键词来形容:

第一个关键词是“冷静”。

2023年资本市场对于自动驾驶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可能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模型成为投资新热点,二是自动驾驶发展阶段由“过热期”逐渐往“冷静期”过渡,这样的一个冷静期,带来了两个现象,一个是创业企业数量和规模有所控制,第二个是部分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创建发展在数量和规模有所控制,部分自动驾驶测试示范区地方债发行进展慢,也有已经获批的地区建设进度放缓。

第二个关键词是“务实”。

2023年,多家自动驾驶企业走向更加务实的发展路线,一边坚持技术研发,一边开始寻找技术变现的途径,尤其是在港区、园区等特定场景的运输服务自动驾驶场景已经趋于成熟,部分省市自动驾驶车辆投放也进一步扩展,上海、北京、武汉、广东等省份都在朝着1000辆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方向迈进,北京、武汉等区域自动驾驶示范区域扩区,也从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向500平方公里范围扩展,商业化运营范围不断扩展。

在西部、西北区域运煤集散、港区到集散园区等为代表的特定场景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也在不断发展,该部分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较为清晰。

第三个关键词是“阳光乍现”。

2023年度,各部委支持自动驾驶发展的态度趋于明朗,临近岁末年初,征求意见一年有余的两项相关发展政策靴子终于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研究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实施指南(试行)》,随后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

意味着在特定区域、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上铁牌运行,具备运输服务运营资格的顶层制度框架已经形成。

国家数据局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 ×”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指出要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进行商业化试运营试点,打通车企、第三方平台、运输企业等主体间的数据壁垒,促进道路基础设施数据、交通流量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

2023年度,住建部和工信部的首批“双智试点”项目进入验收评估,交通运输部第一批自动驾驶相关先导试点项目也开始验收评估,取得较好的效果。交通运输部同步发布了包括货物运输、城市物流、园区内运输和特定场景作业等方向的第二批自动驾驶试点申请指南。

展望2024年,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诸多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随着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监管体系等不断完善,在示范区域扩展、示范运营车辆数量、商业化运营等方面会取得更大的成效。2024年,自动驾驶发展值得期待。

“期待2024年交通大数据需求被激活,交通数据产业化路径逐步明朗。”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行业研发中心

副主任刘冬梅

2023年行业的最大变化我感受到的主要来自“交通数据产业”和“智能公交”两个方面。

交通数据产业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数据要素政策利好显现,交通行业企业的数据要素意识逐步增强。交通数据产业现阶段的市场,可以用“蛰伏 ”、“未来可期”、“交通行业数据产业化起步”来总结。期待2024年交通大数据需求被激活,交通数据产业化路径逐步明朗。

智能公交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冰火两重天。一是公交补贴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公交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压缩;二是重庆带来了新型公交组织模式和大数据应用的成功案例,给公交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

公交服务作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之一,期待2024年能得到应有保障的同时,有更多公交企业能够更加主动的利用新技术,求新求变。

“在当前情势下,只有‘降本增效’,才会有人买单。”

——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 郑凯

展望2024年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前景,我觉得我们不能脱离当前的经济形势谈这个问题,回顾2023年12月上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当前的困难和挑战,首当其冲的描述是”有效需求不足“。

这样大环境下的2024年,智能交通行业,从政府、到市场,都不大会有突破性变革的冲动。是的,哪怕大模型已经惊艳亮相,我依然不认为它能在2024年的交通领域翻起多大的浪花。

既然不会有“泼天的富贵”,那就要在“苟住的存量”里做文章,而在当前情势下,只有“降本增效”,才会有人买单。

智慧高速,减少无谓的关停封闭,让车子在服务区停得舒服,留住车主消费的机会,就能让公路业主“降本增效”。

智慧公交,减少低效线路的损耗,优化线网站点去匹配客流的规律,就能让公交公司“降本增效”。

智慧交管,减少莫名其妙的拥堵,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就能让交警叔叔“降本增效”。

智慧停车,自从南宁”停车贵“事件后,貌似只有资本运营,才能继续降本增效了。

车路协同,距离降本增效还早,还是继续试验吧,或许货运能比客运跑得更快。

自动驾驶,可以盯着新能源车市场,小步快跑有所突破就挺好,谁能让消费者“降本增效”,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身位。

“未来十年决定智能交通发展方向的应该是AI技术或者通用‘大模型’与城市管理的高度融合。”

——自贡公安局交警支队 王赟

正如交通系统的随机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一样,智能交通市场同样也让人难以预料。后疫情市场究竟是“乍暖还寒”还是“春暖花开”,我们不得而知,静待赛文的数据揭晓。

但我们感受到2023互联网头部企业已经放下身段将触角伸向了四五线城市,一些是在招商引资背景下,一些是在行业推广场景下,积极参与小颗粒度项目,市场全要素竞争程度加剧。

随着部分城市智能交通项目陆续走向升级迭代的时间节点,也有部分城市交通基础建设空间受限,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大数据、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新概念描绘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激动人心的目标和愿景。

行业从顶层战略、产业转型、技术突破、市场需求等角度,全力向G端勾画“物理空间的有限性”和“数字空间的无限性”,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的决策者将关注点从“硬基建”向“软基建”转变,去提高城市品质、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3年被称为是AI元年,2024年以后未来十年决定智能交通发展方向的应该是AI技术或者通用“大模型”与城市管理的高度融合。

如何客观理性看待智能交通?如何将传统的交通工程与现代的ITS有机结合?如何将原生静态数据和后生动态数据,通过传统+现代的方式赋能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和缓堵保畅,兼顾各自的特点,算好“投入”和“产出”这本扎实的经济账,是考验我们城市的管理者科学决策能力的一道考题。

“我个人也在持续关注智能交通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提升,希望整个行业能出台更完善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标准,建立起公正、透明的数据管理机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院

副院长 田大新

我认为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可以用来形容现阶段的智能交通市场。

现阶段,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对世界交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全球交通竞争新形势背景下,智能交通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实践最为活跃的领域,同时也是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的快速演进为智能交通提供了丰富的机遇,使得我们在提升交通效率、提高安全性、改善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同时也促进了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交通管理朝着更智能、高效、灵活的方向不断创新。

当然,机遇伴随着挑战,网络安全威胁、隐私保护、相关技术标准、公众的接受度、法律法规等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投资规划、确保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都值得整个行业深入探讨。

因此,我们需要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全面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

2024年,我最期待的方向有这么几个:首先,智能交通行业整体迈向一个更高水平。尤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各子系统将更深度地整合,通过先进的数据共享和互通技术,创造出更为智能、高效和安全的整体生态系统。

其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智能交通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涉及到更智能的城市交通设计、智慧交通信号灯的广泛使用,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出行规划等。技术创新方面,我期待看到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取得更多的成功,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物流运输、自动驾驶公共交通工具的大范围落地应用。

此外,我个人也在持续关注智能交通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提升,希望整个行业能出台更完善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标准,建立起公正、透明的数据管理机制。

最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交通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我很期待电动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智能交通行业对绿色出行的积极鼓励和支持。

“智慧交通重应用,交通安全重整合,车路协同重规范。”

——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总工程师 顾怀中

如果让我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现阶段的智能交通市场,我会用“智慧交通重应用、交通安全重整合、车路协同重规范”三个词来形容当前的智能交通市场。

我对2024年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期盼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逐步理清未来大规范商业化、民用化的运行体系和管控构架,避免未来出现技术和应用的分离和脱节。

第二是以时空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智慧交通管理综合平台的建设理念和关键技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全面推动大数据在交通管理中的深度应用。

第三是基于5G交通管理物联网的技术和管理能够有所突破,解决全息路口、全息路网的关键问题。

“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期待有更多相关立法、标准的出台,推动智能交通市场稳健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

院长 陈艳艳

2024 年期待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需求进一步深度融合,探索尝试大模型在智能交通各细分领域中的可能应用,探索共享共建大模型训练数据集的可能路径与商业模式。

目前的智能交通市场大多都是以车为管控或服务对象,2024年期待智能网联的对象更关注出行者本身,安全、高效、低碳、便捷、公平等系统目标更为多元,预约出行、MAAS出行、碳交易等管控与服务策略更为广泛,从车路协同向人车路城协同发展。

随着综合立体交通及站城融合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及生活越来越多发生在封闭的立体枢纽或地铁沿线,期待2024 年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进一步发展,可实现门到门跨场景跨区域连续定位,并提供室内室外一体化出行引导。

同时,进一步丰富立体交通室内三维导航地图的出行生活全信息,实现地铁出行链与生活链的一体化及轨道引领城市发展。

现在的智能交通通过个人行动轨迹及面部图像采集,可以精确获得一系列隐私敏感数据,这些信息的存储、传输与管理,无疑会带来隐私信息保护以及信息财产安全等全新问题。因此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期待有更多相关立法、标准的出台,推动智能交通市场稳健发展。

“2024年,期待交通智能化程度提升,行业可持续性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希望看到更加完善的数据安全技术,期待看到更多国际间的合作。”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通信信息中心

副主任 朱雷雷

2023年行业发展的变化我感受到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应用逐渐从试验阶段过渡到商业应用阶段;二是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三是车路协同系统的推广更迅速了;四是数据安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关注点;五是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智能交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鼓励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发展。  

2024年我比较期待交通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行业可持续性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希望看到更加完善的数据安全技术,期待看到更多国际间的合作。

交通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方面,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车路协同系统、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等,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智能交通系统;

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期待智能交通行业在可持续性方面取得更多进展。例如,推广电动和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流,减少拥堵和排放等方面的举措;

数据安全方面,希望看到更加完善的数据安全技术和严格的隐私保护措施,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

全球合作与标准化方面,由于智能交通涉及多种技术和系统,全球合作和标准化将更为重要。期待看到更多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

“期待2024年行业各方能够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顶层设计的共识,为大规模商用的落地提供土壤。”

——广东利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智能交通研究院院长

吴穗湘

2023年,我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与以往相比,智能交通行业各细分市场都更加侧重于为出行者服务,而不是为运营者服务。

比如,车机系统、人车交互等方面已成为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重点竞争领域;各地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上升的所带来的出行需求,在服务区推广充电桩的同时也启动了智慧服务区的建设等等。

公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支撑起民生物流的支柱行业,需要这样从管理为主转向服务为主的意识变化。

在我看来现阶段的智能交通市场属于“黎明前的黑暗”,比如国内多个无人驾驶研发团队在封闭式的环境通过单车智能、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技术路线开展了长时间研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无人驾驶。

但是由于顶层技术路线以及投资运营主体尚不明确,因此相关产业及市场尚未迎来爆发,处于天亮前的黎明,接下来尚需产政学研用各方加强研讨。

期待2024年行业各方能够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顶层设计的共识,为大规模商用的落地提供土壤。此外,也期待交通行业信息化的自主创新能够加速。交通运输作为国家八大关键基础信息基础设施行业之一,是基础性、战略性较强的行业,在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起到关键推进作用。

“期待有越来越多联系紧密的城市之间可以实现停车资源互通,打破城市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停车资源共享。”

——宁波市政公用投资有限公司

甬城泊车运维分公司经理

张磊

2023年智能交通市场,我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市级智慧停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并且从单一的路内停车、停车场经营向“路内外停车一体化”方向发展,打造全市停车“一张网”。

我认为,“智慧停车”、“智慧治理”、“停充一体”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形容现阶段的智能交通市场。在“智慧停车”方面,从全市停车泊位诱导快速找车位,到统一支付通道、无感停车实现快速离场,车主停车服务更智慧、更便捷、更高效。

在“智慧治理”方面,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通过大数据归集优势,针对学校、医院、商业中心、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停车最难的区域,制定错峰共享、P+R换乘等多个针对性措施,加强特殊区域的停车乱象治理。

在“停充一体”方面,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与停车泊位运营结合的模式逐步推广。

对于2024年,我最期待的变化有两个,第一是“停充一体”模式发展得更快速,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新能源车主充电、补电需求大增,但由于充电设施配建不足和信息不对称,造成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因此我希望看到各个智慧停车平台从单一停车服务向“停充一体”服务模式发展。

第二个变化是区域停车一体化模式能够得到推广,甬城泊车目前已经实现了宁波市与舟山市两个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的互融互通,建设了“甬舟一体化”停车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甬舟两地市民的出行停车。

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联系紧密的城市之间可以实现停车资源互通,打破城市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停车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停车服务。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