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在赛文交通网主办的第十二届(2023)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中国智能交通市场经济管理论坛(暨智能交通产业领袖论坛)上,华为公路水运口岸智慧化军团公路行业总工程师龚树超发表了《车畅其路,人悦其行,物优其流、数智其赢——关键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公路》主题演讲,介绍了智慧公路的画像。
龚树超表示,行业需要应用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提升通道能力,发展通道经济,以隧道为例,隧道安全与应急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隧道+数字技术可以让事故快发快处,应急处置自动化,机电应急一键联控。华为通过问题导向,以稳定的架构,应对智慧公路多样化的需求与挑战,通过场景找技术,运用华为原子能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共创行业新价值。
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编者了解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给予行业发展方向性指引,在两个纲要的指导下,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来赋能行业发展成为行业发展主要路径。在交通强国建设新阶段,中国交通运输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华为认为,公路衔接并辐射沿线节点、服务并融合关联产业,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支撑通道。通道的第一核心目标是提升通道能力,第二核心目标是发展通道经济。
如何去诠释赋能行业?就是将数字技术作为工具,为行业的数字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通用交通工程+数字技术+数据融合进行两方面的发展,提升通道能力方面,加强隧道安全应急与设备管理;改扩建路段的交通组织优化;在役公路路网运行监测等,这些是通道能力提升非常关键的要素和环节,也是智慧高速的核心目标,在拥有这些能力后,通过数据赋能行业的发展也是企业未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值得关注的方向。
在提升公路通道能力方面,以隧道为例,隧道安全与应急是永恒的话题
在通道能力提升维度,以隧道为例,隧道安全与应急是永恒的话题。来源《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我国公路隧道23268处、2469.89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599处,长隧道6211处。
第一隧道安全运营的核心挑战是事故多、救援难、损失大,在隧道这样的密闭空间中,一旦发生事故就是大事故,救援难度大,出现重大事故相应的损失也比较大。
第二个挑战是设备多、系统多、巡检难,隧道涉及的系统和设备比较多,相应的投资比较大,系统之间是相互孤立的,联动处置也非常难。巡检方面从初始的系统联调到后面的隧道常态化运营,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
基于以上问题,华为联合全国重点省份客户、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技术攻关,通过雷视融合技术使得事件识准确率达到95%,危险品车辆识别准确度达到90%,风机、卷帘门、消防、照明等设备应急一键联控,隧道视频网、广播电话网、机电控制网一网承载,设备“一碰连”,状态自动采集巡检效率提高2~3倍。
在这里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隧道里面的事件检测,从原来的大量漏报、误报到精准且秒级上报。
第二个是隧道的联动、运维方面,我们利用开源鸿蒙控制器来降低隧道系统改动,通过轻量化控制器替换原来的PLC,实现现有既有系统的快速连接和隧道内机电设施物物互联能力,通过IoT+OpenHarmony数字技术,实现机电应急一键联控,实现原有系统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应急联动,到现在1分钟以内隧道应急处置联动响应闭环。
在提升公路通道能力方面,另外的重要方向是在役公路数字化安全与应急、扩容工程的改扩建交通组织。
建设期存在改扩建交通组织、流量监测预警、流量管控等问题,运营期可能会遇到恶劣天气、节假日车流量剧增、养护施工等难题,总体而言,路况预测不足、通行能力下降、救援效率下降以及资源和服务供需资源难以调节,这一系列的业务挑战,都需要利用数字技术集中解决和攻关,提升行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路网+雷视,事件事故快发快处,提升安全应急与处置能力
华为希望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等手段来解决以上问题。在此我们也提出了路网价值场景应用+雷视融合技术作为的技术攻关方向,实现在役公路、改扩建公路事件事故快发快处,提升安全应急与处置能力。
华为2023年面向行业发布超远距雷视融合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中毫米波雷达采用5G Massive MIMO无线技术,通过增强滤波算法,解决了道路小半径路段、隧道封闭路段、雨雪遮挡反射行业内典型的工程难题。
通过群目标跟踪算法实现了大、小车小间距遮挡识别难问题;智能标定技术去识别毫米波雷达和视频的三维矢量数据标定,降低了人工标定的难度和工作量,通过以上细分技术领域的突破和攻关,有利推动了雷视融合新技术在全国各个省份重点工程项目的大规模成熟应用。
整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技术来解决全天候通行的安全保障问题,通过一路多方安全联动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15分钟以内的安全处置达到秒级响应。通过对雷达的攻关,解决了技术难题,降低了工程的投资成本,提升公路通道通行服务水平。
路网+云控,通过AI加持,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及出行体验
今年三月,华为联合多家战略合作伙伴,面向行业发布了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优化解决方案,围绕高速公路改扩建场景下的通行缓堵保畅及运营期间的安全应急处置,结合全息感知、沿路通信、云控平台等技术,助力路网韧性、通道承载水平与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提升。
通过对交通路网承载力分析,提升公路建设与运营主动管控服务能力,比如应急车道在什么时间、什么流量的情况下来合理释放应急车道,以及客车、货车的分配等等,通过平台自动化去实现道路通行的提升,这是华为联合行业客户及合作伙伴过去一年多做持续开发验证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路网+大数据,从数据标准到治理,让数据服务于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通道经济方面,用好数据,将能带来巨大的价值,使运营能够提质增效。我们希望随着智慧高速的建设、各种感知设备的增加,各种汇聚上来的数据,能够经过汇聚、融合、治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
通过交通运输大数据平台,汇聚多源数据,实现IT和OT数据融合,形成统一数据湖,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AI技术与业务模型深度融合,赋能建设、管理、运营、养护、服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业务创新,让数据多说话、多跑路,服务交通运输企业数字化转型,让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融合电力电子与数字技术,推动公路能源服务转型发展
公路网沿路通道陆域资源丰富,比如互通、服务区、边坡、桥隧等预留的路域资源丰富,在开发路域资源中,通过部署光伏充储来满足行业自发电需求,我们调研的全国一些省份零碳服务区已实现每天一万度自发电,六、七千度自用,实现了就地消纳,余电上网。
第二个是新能源服务,交通运输部在2022年8月,发布《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未来全国高速公路6000个服务区等重点场景,预计大量部署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交通出行,可以通过华为超级充电解决方案与服务,实现充电1秒1公里,一杯咖啡充好电,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刚需,这其中既有技术方案,又有商业模式设计。
整体而言,电子技术和数字界融合去服务公路能源服务转型是非常重要的抓手。
问题导向,以稳定的架构,应对智慧公路多样化的需求与挑战
不管公路行业未来的业务如何发展,它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技术架构,让客户减少重复投资和少投资,围绕一个稳定的技术架构满足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这里,我们提出公路交通智能体的架构概念,这个智能体有以下特点:
◼ 基于业务持续进化:架构稳定、平滑演进;业务驱动,自学习、可进化。
◼ 开放共享:架构开放、能力开放;共建共享,释放生态潜能。
◼ 安全可信: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
◼ 多域协同:云-网-边-端全面协同;智能决策、高效执行
这样的技术体系可以满足未来智慧公路业务发展的要求。
共建、共享、共赢
智慧公路是一个共生、共赢的生态体系,那么还是要从行业用户的需求出发,打造从政策、规划咨询、打造解决方案、服务交互到商业模式的全链条流程。希望行业内每个人都可以围绕数字化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为希望通过自主创新的开放平台加深与行业客户和生态伙伴的合作模式,携手为场景找技术,运用华为原子技术能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共创行业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