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面向「智慧路网」的信息化建设构想

如何构建面向智慧化的路网运营管理信息化体系是路网中心正在实践的重要课题

微信图片_20240108103659.jpg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智慧公路

编者按:12月14日,在河北省智能交通协会联合赛文交通网举办“河北省高速公路智慧化探索与实践”线上研讨会上,交通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处(数据中心)副处长倪艳作了《面向智慧路网的信息化建设构想》主题报告。

国家和交通运输部对公路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适应出行需求的新变化、行业运营的高要求、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构建面向智慧化的路网运营管理信息化体系是路网中心正在实践的重要课题。该报告介绍了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就信息化体系建构面临的新挑战提出思考和建议。

1 公路网信息化需求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公路里程达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7.7万公里,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如何管好、用好、运营好这样一张公路网,尤其是高速公路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迫切需求和挑战。

国家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多个文件中对于公路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适应公路建、管、养、运、服五个阶段的不同业务需求,需要构建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底座,在底座上支撑五大业务的协同运行。

日常工作中,路网中心更偏重路网的运营和服务模块,我们认为信息化系统要服务于业务,在运营方面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在服务方面实现提升品质的目标。

具体来说,运营方面,要管好、用好各系统,做好监控管理、收费管理、运维养护、满足应急响应需求、货运车辆实时监管、道路运行安全畅通等需求。

在服务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出行需求,要能够提供伴随式信息服务,发展智慧服务区、交旅融合等,推动公路高质量发展,满足公众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2 路网中心信息化现状

为满足相关服务需求,路网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路网中心自2012年开办以来,至今已走过11个年头。在这11年的历程中,路网中心结合相关业务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多个信息系统,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在车端,已有收费站11426个,已建成收费车道超8.8万条,累计发行ETC用户超2.1亿;收费方面,收费系统外场设备超25万套,日均采集数据超10亿条,目前已积累超1PB数据积累。

在路侧,我们也通过系统汇聚了大量的数据,目前监控系统视频监控设备超20万套,路网中心还承担了公路国检、桥梁隧道及重要国省干道健康状况技术监测等工作,目前我们逐步实现了长大桥隧、高边坡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监测。随着2019年高速公路取消省界收费站,目前全网建成ETC门架超2.9万套,车牌识别摄像机25万套,这些数据和信息也全部汇聚到路网中心。

基于以上数据基础,路网中心开展了以下五项信息化系统建设。一是全国收费公路清分结算服务系统,该系统是目前全国高速一张网运行的重要基础,经历过三次迭代。

在2014年,基于ETC联网收费工作,第一代公路清分结算服务系统应运而生;第二代公路清分结算系统于2017年开始建设,升级主要满足了营改增工作的需要;2019年,为满足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需要,我们对ETC清分结算系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升级。

目前通过取消省界收费站形成了“一脚油门踩到底”的全国高速公路网无障碍通行,同时该系统为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公路网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平台,也可理解为支撑路网中心工作的“千里眼”。该平台汇聚了全国20万路视频,可实时监控高速公路网的整体运行态势。同时,该平台的音视频三级会商系统可使交通运输部与各个收费站建立直接的通信联系,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开展指挥调度。

三是公路应急数据库,我们将其理解为路网中心开展应急工作的基础保障,该数据库是对全国高风险附属设施进行监控、监测的系统。

四是全国养护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保障道路基础设施国检的重要信息化系统。

五是中国路网公众号,公众号是路网中心开展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目前公众号除信息发布外,公众还可以获取充电设施等实时信息。

基于以上应用系统,路网中心近年来还开展了相关专项工作,第一项工作是公路广保通保畅的保障工作。国务院成立物流保障工作机制,为支撑公路保通保畅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路网中心基于已有工作基础,向工作专班提供了专项支持服务。

我们通过公路网保通保畅监测系统,不但可以监测路网实时运行情况,还可以对整体客货运的运输情况,出行服务保障情况、路网拥堵情况以及受高度关注的专项作业车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汇聚,并向专班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第二项工作是通过数字化服务保障重大活动。基于已建的信息化系统开展了相关的数字化服务保障工作,如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亚运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对亚运会周边路网的保障情况进行了精准分析和及时调度,为亚运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服务支撑。

第三项工作是通过数字化支撑科学研判运行态势。我们在今年的国庆假期前开展了路网运行态势研究,对8天假期的高速公路网流量进行预测,预计全国高速公路网日均流量将达5700-5800万辆左右,同比2022年增长约46%-49%,同比2019年增长33%-36%左右,9月29日预计达6600万辆,将创历史新高。最终运行的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高度吻合,这也表明了我们预测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为保障整体中秋国庆长假的公路网安全稳定运转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项工作是通过数字化提供科学决策机制支撑,如对高速公路通道分析、重点区域特征分析、货车专题分析、节假日专题分析、鲜活农产品分析、拥堵分析等,建立数据驱动型科学决策工作机制,提高路网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能力。

目前,全国已形成“6+30”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的布局建设,截止今年9月已建成17处,完成全国路网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积累400多万条公路承灾体普查数据,实现全网风险隐患数据动态管理。

同时,路网中心今年还承担了交通运输部部署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阳光救援”行动。通过“阳光救援”行动,公众可查询和获取救援相关的基础收费等情况。

路网中心打造的“中国路网”出行信息服务媒体矩阵,构建了“一张网”全国公路出行服务体系,可为公众提供路况查询、公路气象等信息服务。

今年我们开展的第二个民生实事是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随手查”行动。在部公路局的指导下,由路网中心牵头组织开展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随手查”行动,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实时精准的充电信息查询服务,避免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里程焦虑。

3 挑战与思考

在过去几年的努力下,我们基本建成了收费服务“一张网”、感知监测“一张网”、应急保障“一张网”和出行服务“一张网”,每个网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和保障,这为后续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基础。

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也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一是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真实的需求究竟来源于什么?理清需求是做好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发挥好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前提。

二是创新的内涵是什么?这也是全行业都在面临的课题。

三是散装的系统。上文提到我们有四张网,这四张网背后有一个或多个系统。路网中心虽然成立较晚,且建设模式是政府财政投资,但我们也感受到不同业务系统间存在壁垒,跨业务的协同难以在既有系统架构上实现。

对于面临的挑战,我们也有一些初步的想法和大家分享。首先是面向真实的业务需求。信息系统的建设初衷是满足业务需求和服务需求。需要从业务侧和服务侧倒推系统的功能是什么,系统的建设是为了实现什么,否则系统建成后很可能会面临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和效用的情况。作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部门,我们要回归本真,梳理好需求。

其次是因需而建。如今公路行业不提创新似乎就落伍了,但这些哪些技术创新应用是有必要的还值得进一步商榷。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最终还是要因需而建,根据需求采取相对成熟的技术,保障建成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避免新技术的过分堆砌。

三是统一的基础支撑底座、数据底座。如今对于散装的系统,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即要建立统一的基础支撑底座和数据底座,对于这一问题,路网中心也进行了讨论。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没有哪个体系或架构能够“包打天下”,基础底座的建设要符合单位的实际需求,这样建成的底座才能够真正被业务部门接受,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