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一文读懂智慧城市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目录:

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传统城市有什么不同之处?

哪些技术在智慧城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智慧城市面对的潜在隐患和挑战有哪些?

反思:为什么需要智慧城市?我们真的需要高科技的生活吗?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1 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传统城市有什么不同之处?

智慧城市的涵盖范围太广,因此很难定义,较为狭隘的定义是收集城市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并使用适当的算法优化对应领域的生产生活,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这样的城市是智慧城市。关于这个定义,目前有《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提出,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公共数据,加强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例如公交APP实时显示公交行驶路线和位置,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便利服务,就是智慧城市最简单的应用。

较为广泛的定义则是考虑到,如果仅仅只是获取数据并优化,还不足以全面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在狭义定义的基础上,应该投入资源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活动可持续化和居民整体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等方面,达到全面综合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效果。关于这个定义,《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编写已经相当完备,分为出行、生活、环境、市民、政府、经济6个领域共130项措施,具体措施例如推动金融科技,包括在贸易融资、跨境联通及保险单认证等不同领域应用分布式分类帐技术;向全港公帑资助的中学提供资助,加强培训中学生课程以外的信息科技知识。

综合以上两种定义,应当明确可知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中国来说,65.2%的城镇化率在量上已经进入下半场,在质上仍有空间,此时此刻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是迫切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乡村生活质量不需要提高,而是智慧城市的工作方法更适用于城市,乡村有适合乡村的道路,尤其是未来的中国乡村可能会有新的发展模式。

2 哪些技术在智慧城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答案可能是几乎所有技术。智慧城市这个词本身应当被看做一个纵向的提纲挈领的概念,而非具体某一学科的实现,下面是两个特定领域的部分应用技术:

医疗、养老:

1.云平台:整合不同领域的医养信息资源,如户籍、医疗资源、社保等;

2.信息化: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包括数据采集、在线监管、应急响应等功能;

3.实时数据监测:引入智能设备与数字化管理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实时生理健康监测与居家安全服务;

4.全流程体系建设:构建全流程的健康服务体系,覆盖个人预防、早筛、诊断、治疗、随访和康复等各个环节;

5.医疗体系建设:建立分层医疗,打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医院管理制度与决策制度,履职监督、行业监管、管理运作各司其职。

后两项更偏向管理学学科内容,但也属于广义定义下的智慧城市。根据今年的医院经历,1、2、5都已经有实际看到的落地应用。

智慧园区:

1.智慧园区平台: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全面综合指挥各个子系统;

2.数字化总承包(DEPCO)模式:实现“软硬件一体化交付”和“项目交付与持续运营”两个闭环;

3.信息系统管理:通过统一设备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运维工单管理系统三大系统支持园区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智慧停车系统管理满足复杂停车需求,提升车位整体利用率;

4.数字孪生:打造三维可视化IOC综合智慧运营中心,将园区内设备、空间、人等相关的核心运营数据进行了全面、及时、准确的展示;

5.实时数据监测:智慧碳管理系统支持能耗及碳排数据实时查询。

3 智慧城市面对的潜在隐患和挑战有哪些?

技术上:实际维护工作与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程序开发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样适用于智慧城市应用。

在现代社会,凡是基础建设都需耗费资金,更何况是智慧城市牵涉到的各类工程项目。以近期热门关键词智慧公园为例,即便是普通的公园,项目启动、设计施工、管理人员聘用等环节都需精心投入,但若要将其升级为智慧公园,除了基础设施外,还必须配备传感器、电子屏幕,构建网络和调度系统等。这类工程项目的费用,并不仅是某一年政府年度预算的0.1%。而是第一年的0.1%以及至少未来十年的0.01%。单独看0.1%和0.01%或许不算什么,但当这样的项目积累成百上千时,如果不考虑未来的维护费用,将对预算造成沉重负担。当然,通过智能化升级,自然会有对应的降本增效可能性,但这需要深入的长期计算和观察。维护工作本身也必须成为一个常态化习惯,这要求更为细致和稳定的公共管理水平,以现在的管理能力供需和管理水平来说,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

此外,在智慧城市应用设计的初期,就应当谨慎考虑可维护性,在任何公共场所都很容易遇到损坏的嵌入式充电口,电子元件脆弱,需要频繁维护,这种嵌入式充电设施本身的可维护性就值得质疑,这种应用仍然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应用。

对于已经建成的城市的更新发展,最难的事情就是建筑物不是说推倒重建就推倒重建,已有的规划即使未来不适应时代,后来者也不易改变,纽约在一百年前就已经是大都市,但也因此留下许多管道设施无力承担洗衣设备的公寓,街头洗衣房仍然是必要的存在。对于智慧城市应用也有同样的挑战,城市的需求会不断发展,技术环境会不断变化,当数据处理量逐步增长时,前期设计中可扩展性应当被仔细考虑,合理运用模块化设计、开放数据标准和协议以及构建弹性网络架构等方法。

社会科学上:城市可用资源分配与准入门槛,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

当我们讨论智慧城市的时候,我们究竟在对什么地方说智慧城市?可以确定的是,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城市无条件可以追求,这些城市作为城市化的顶点需要的是下一个目标。放到所有城市的视角来看,尤其是在中国,智慧城市到底是城市建设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追求的下一个阶段,还是无论什么城市都可以随着技术发展共同追求的潮流?

我认为准入门槛还是非常高的,对特定城市来说,要细分到城市的每个板块,达到一定水平才有讨论下一阶段的意义,比如一个海港城市,港口有智慧需求不代表全城都要建设。这样的门槛设定我认为是有意义的,可用资源有限,在未来土地财政收入逐渐弱化的前提下,每一分钱都该花在刀刃上。

智慧城市意味着数据的监测、传输与分析,不可避免产生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忧虑。新加坡的案例表明,智慧城市的确有助于效率提高,节省时间和资源,但是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被解释为一种公共权利,老年人抗拒智慧设施进入家中,对传感器感到有压力。

智慧城市在意识形态上和理论取向上存在不同视角带来的差异,技术开发者认为自己的研究和政治关系不大,纯粹想用技术使人类进步,企业声称自己的产品以城市和公民利益为导向,借此寻求削弱管制和占有市场,政府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使城市更有秩序更宜居。因此在社会科学上仍有较多其他担忧,例如城市的资本化、分配问题、日常治理的公司化等等,限于篇幅在此不过多展开了。

4 反思:为什么需要智慧城市?我们真的需要高科技的生活吗?

为什么需要智慧城市?其实这个问题类似于为什么需要马车,为什么需要汽车,为什么需要飞机,为什么需要飞船,当人类的智慧达到这个层级,“它”自然诞生,其实没有“它”也可以,但不可能,一个人也许会对这种无休止的技术发展感到疲惫,但所有人总是在往前推进,“它”是满足马斯洛最高需求的产物,人类文明因此而闪耀。如果一定要加现实意义,智慧城市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生活体验的途径之一,但必须充分考虑危险和隐患,避免陷入高科技低生活的处境。

5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现在被普遍认同的是,智慧城市是由政府和科技巨头主导的。在自由市场的视角下,科技巨头和政府的角力更为突出。科技巨头希望通过卖各类数字平台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政府则需要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数字平台。在东亚的发展主义视角下,政府的权重占比或许更大。

对于政府的期待:

合理应对潜在隐患和挑战:全面考虑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合理应对;

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智慧城市涉及城市治理的转变。大部分政府不掌握实现智慧城市的技术,需要与其他经济部门合作,建立良好有效的合作关系;

建立有效的反馈体系:在自上而下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纳入市民自下而上的反馈。

作为市民:

提高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理解,了解智慧技术如何影响生活,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个人和社区层面出发,寻找提升城市生活的方式,与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合作。

作为从业者或有志从业者:

看到可能性,探索可能性,了解不同领域的需求,寻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合适切入点。考虑社会责任感,将技术和创新用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追求利润。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