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是技术服务还是运行管理 | 赛文快评:《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规范》

强调了配时工作的运行和管理的规范性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智慧交管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和公安部“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纷纷开展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服务外包工作,然而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信号运行管理规范支撑,各地在信号运行管理流程、工作内容、人员配备、绩效考核等方面不尽相同,导致信号配时运行管理方式落后、效率低下、运行管理信息不透明、绩效考核主观化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亟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信号运行管理标准,实现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营造一个健康、合理、有序的行业环境。

在这个背景下,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规范》(GA/T 2014-2023)正式颁布,于2023年6月1日正式实施。

《规范》对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工作内容、运行保障和绩效评价进行了规定。其中针对配时外包服务团队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配置、交通信号配时公众意见管理的条款是《规范》的亮点,而一直困扰信号配时行业的焦点,外包服务的价格问题没有涉及,略有遗憾。

1 绩效评价

《规范》明确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并“可委托社会化专业机构开展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绩效评价”。《规范》明确需要第三方机构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的评价,不能再出现目前的谁做配时工作优化效果自己说了算的情况。

这是一项亟需通过这种行业文件模式确定下来的工作,对全国开展交通信号配时外包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落地,将对交通信号配时第三方评价市场起到积极的利好作用。

一直以来,行业对于交通信号配时外包服务团队的价值认同存在两种意见。其一是认可团队价值,认为这是交通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该在外包服务费用上有倾斜,提升费率。一线负责交通信号管理工作的交警很多都持这种意见;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包服务团队有价值,但对价值的高低有不同看法,认为交通信号机厂商、系统集成商可以免费提供的服务与专业团队的服务重叠。

那么对于不同属性的交通信号配时服务团队价值的认同,服务定价的多少,就需要有一套工作评价体系,以对各自的工作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由此区分各团队能力高低,也督促团队提升服务水平。

《规范》建议“通过现场调查、检测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采集控制方案实施前后交通运行数据,开展交通信号控制效果评价”。

《规范》还明确评价指标应该“从工作规范性、工作质量、工作时效性”三个方面进行制定。

工作规范性包括“考核交叉口基础信息台账管理、交通信号运行巡查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从基础台账、巡查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条款是一座城市进行交通信号配时等相关工作的基础,属于定性评价指标。是对外包服务团队工作规范性、条理性的考核指标。

交通信号优化外包服务团队除了在技术上支持交警工作之外,目前阶段,帮助交警建立交通信号配时管理体系,打好工作基础是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工作质量包括“考核交通信号配时设计、交通信号保障工作的成效,从安全保障、效率提升、均衡调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项考核对外包服务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了要求,信号优化的效果好不好,有怎样程度的改善,警卫任务是否无差错等具体指标都应该包含在内。

工作时效性包括“考核交通信号控制公众意见管理、交通信号运行紧急情况管理的响应程度,从信号公众意见处理、信号运行异常处置等方面进行评价”。交通信号配时外包服务是一个需要贴身、人员驻地类型的服务,要求有很强的及时反馈机制。

考核指标要求外包服务团队在信号路口发生突发事件、路口异常拥堵、公众反馈信号控制与优化意见等场景下,需要及时地调整信号相关工作,及时反馈。

2 公众意见管理

《规范》要求“对交通信号配时相关的投诉、意见、建议等应进行快速处置”,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公众意见收集、公众意见处理、公众意见回复、公众意见总结。

交通信号是交通管理工作中最高频的场景,公众出行实时都会接触到,涉及到每一位出行者。因此,交通信号配时工作中对公众意见的管理,一方面确实可以通过出行者及时、广泛反馈路口设备的运转正常与否,配时合理与否、交通组织合理与否等意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在专业上与出行者进行沟通,让更多出行者了解管控逻辑,最终让出行者有一个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在《规范》中要求对公众意见的管理,定位了交通信号配时外包服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外包服务,也是一项管理服务。

3 人员配备

《规范》中给出了“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配置与交叉口规模关系”。

图片1.png

引自《规范》

根据赛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针对全国120座城市的用户样本的交通信号配时调研,其中包含25座省会城市/直辖市,这些城市专职的交通信号配时工作人员(民警与服务外包人员都计算在内)数量平均值为17.7人。

根据《规范》的人员配置要求,目前主城区灯控路口数量少于100个的样本城市均满足要求;在101-200个灯控路口范围中、在201-500个灯控路口的城市中、在500个以上灯控路口城市中都分别还有不少城市未满足要求。整体而言,灯控路口数量越多的城市,实际人员配置距离要求差距越大。这一项工作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4 价格问题

自从“两化”文件以来,交通信号配时外包服务的单价就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一方面更多从业者都认同应该提升服务价格,目前的服务费用不足以支撑这个市场很健康的发展;另外一方面的现实是价格整体就是提升不起来,路口数量越多的城市,经济条件越好的城市反倒服务的价格越低。

比较遗憾的是,《规范》中没有涉及服务价格的条款,可能性相对比较大的定性类的描述条款也没有。比如类似“各地方应预留每年交通信号配时经费”、“各地方应该保障交通信号配时服务费用及时到位”、“探索交通信号配时服务费用与绩效考核挂钩机制“等。

客观来说,在《规范》中加入涉及外包服务费用的条款是有利有弊的。没有做具体规定,价格目前不好,差距比较大,还要考虑各地方经济状况;做了具体规定,但这又是一项市场化服务,对未来可能又不合适了。

尽管《规范》本质上属于技术标准,加入涉及费用的条款是否合适有待商榷,但费用问题才是交通信号配时工作良性开展的核心问题。

5 写在最后

《规范》是行业标准,本质上属于技术标准,但从文件实际内容来看,对于信号配时工作的技术参数、技术指标的描述和要求非常少,更多的内容都是在讲交通信号配时的工作流程、评价体系、管理模式。

交通信号配时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项技术工作,但就目前实际工作来看,各地方城市更缺乏对配时工作体系和机制的梳理与建立。配时服务需要做哪些具体工作,这些工作有哪些操作流程,需要配备多少资源等。

将信号配时服务定位在技术、运行管理的双重职能上,是《规范》的延申含义,这种共识需要在全行业逐渐达成,这也将会让提供配时服务的企业不仅仅围绕技术进行提升,还需要带有运行管理的视角去体系性的提供服务。

从《规范》的名称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规范》强调了配时工作的运行和管理的规范性,这也许赋予了这份国内首个交通信号配时方面的行业标准更重要的意义。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