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春运,开启自驾为主模式 | 流量能否刺激“智慧公路”新发展

对“智慧公路”提出更多期待

微信截图_20230217164513.png

2月15日,春运最后一天——作为“乙类乙管”防疫措施实施以来的首个春运圆满结束。

在今年1月16日国新办举办的“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上,春运工作专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指出:“2023年春运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第一个春运,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综合来看,具有‘三大一多’的特点,即,一是客流大幅增长。二是货运需求大幅增加。三是一线人员感染风险较大。四是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多。

特别是在谈到春运出行研判以及不确定性叠加的时候,徐成光还特别指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春运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很难依靠往年经验和根据春运运行规律进行分析研判。

目前做出的客流总量、构成和流向等方面的预测,是基于当前形势和情况作出的,目的是按照底线思维和极限场景,把困难想得更足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实一些,把服务做得更优一些,以便充分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的各项准备工作。”

40天匆匆而过,难得的回家之路与除夕团圆,感受了一个复苏的春运,应该说徐成光副部长所谈的春运特征与复杂性是十分中肯之话语、分析透彻之研判。

的确,根据交通运输部每日“春运数据”统计(下同),今年春运,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是肯定的,而且是在铁路(下降约一成)、民航(下降约两成)及道路运输(下降约五成)均未恢复2019年疫情前的同期水平的情况下,创造历史性纪录——经过初步计算,2023年春运以来,高速公路日均交通量达到3460万辆次,比2022年、2019年春运同期分别增长均超过15%。

此外,更令人错愕的是,正月初六(1月27日)高速公路流量创纪录的6259.2万辆历史最大峰值,比2019年同期增长32.0%,比2022年同期增长29.7%,这应该是历年春节假期首次突破六千万辆大关,甚至超过既往很多国庆、五一假期才有的历史性记录。

历史记录不是“白创”的,小型客车(七座含七座以下)小型客车的贡献了堪称“第一”!

历史记录肯定不是“白创”的,作为从事交通领域的工作者应该明白背后的重大“意义”!

小型客车为主的出行结构正在变化!

交通出行结构的改变,是可以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和探寻历史规律。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曾造成中国轿车市场旺销行情的“空前盛景”,2003年1至4月,全国共生产轿车56万辆,同比增长113%,销售54万辆,同比增长88%,成交量近乎是既往的4倍多。历史总有相似之处:

20年过去,自2020年以来,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也出现大幅增长,2022年预计比2019年增加3000万辆,随着小型客车流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交通出行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2023年1月8日,春运第二天,“乙类乙管”措施正式施行,对多年未返乡的广大群众,如果选择回家之路,的确是一个问题——而自驾最终成为了首选!当然,部分大中城市在春运期间取消了小型客车限行措施,也是刺激自驾出行的一大政策利好与流量增长的诱因之一。

同样根据交通运输部每日“春运数据”统计分析,春运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小型客车日均流量分别达到2960万辆,日均及占比均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故,2023年春运期间,公众自驾返乡出行需求旺盛,以小型客车为主的交通出行模式与结构特征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变化之一。这个结论应该是站得住了,也是重要现象之一。

另据笔者了解,上述小型客车中,有近一成多是跨省长途出行,这部分比例较同期也有较大增幅,再同步考虑绝对数量的增长,假如按照单车2.5个人次计算。那么可以大致推算一下,说明春运期间日均约有200万-300万辆小型客车、约500万-600万人次通过自驾方式长途出行。小型客车长途出行占比与数量的大幅增长,能否间接说明部分旅客从铁路、民航、道路运输等方式转移为自驾出行呢?

定量不好说,定性应该也是肯定的。

流量能否刺激“智慧公路”新发展

一是流量激增一高一低,引发新需求。“乙类乙管”带来出行需求、运输需求的释放,交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每个人生活状态的温度计,选择自驾出行既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公路交通小客车流量大幅激增,屡创历史新高,必然引发其他交通方式的“低谷”徘徊——铁路、民航恢复应很快,但道路运输作为既往“兜底”方式,有一部分需求与流量转移已是事实且短期难逆。

流量是互联网经济的“命脉”,相对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流量也集中反映通行费收入与路网运行效率。作为传统行业,高速公路插上“智慧”翅膀不过是近10余年的概念。作为车流、人流、货流,面对大幅增长的高速公路流量,行业如果眼里只有“收费”,那么流量必然会重新选择。

因为,大量选择高速公路的新一代用户,除了疫情、方式等原因选择自驾,绝不会满足于ETC收费——一个可谓最“老”但又最“可说”的智能交通产品与服务。

因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小型客车ETC的使用率已经开始下降,尽管降幅比例不大,但涉及日均车辆的绝对值至少在500万-600万以上。相对货车ETC使用率快速增长甚至超过客车趋势(捆绑优惠是关键),作为非“专业”用户的小型客车自驾群体,是否使用ETC基本全凭个人意愿。而作为公众产品的关键——服务,依然是ETC的短板。

作为一心想充分利用ETC门架及用户群体优势的搞出“新服务”的高速公路部门,“撤站”三年后,有多少从用户视角总结ETC用户的体验调查、服务成效与问题纠正,确实有必要再次向互联网流量市场好好学习一下。尽管“流量为王”本身是辩证的,但恰恰是辩证的,首先要有流量才行,损失、降低的ETC用户比例,究竟因为哪般?

二是拥堵变化一减一增,带来新问题。收费站拥堵一直以来是高速公路行业的“顽疾”之一,撤站解决了部分省界站常态拥堵问题,火热的“ETC+预收费+窄道化+收费机器人”的智慧收费站升级确实提高了不少收费站通行效率,“新十条”后所有防疫站点全部撤销,最后一个常态拥堵因素也消除。2023年春运收费站还拥堵吗?

从数据上看,2023年春运收费站拥堵总体是明显减少的,如果对比2019-2022,应该可以创新五年的“新低”,这是一个让人可喜的变化,问题是,大幅流量增长下的高速公路就不堵了吗?答案显然没有那么轻松了......

不堵在收费站,那么大幅增长汽车保有量、历史新高的高速公路车流量,叠加春运特殊时期的出行需求与时空分布,常态化大流量拥堵节点(不考虑天气、事故因素)开始向高速公路瓶颈路段、主通道转移。数据上的反应也是一定的,流量的历史新高带来的也是拥堵路段的新高。

瓶颈路段究竟有哪些?传统的进出城高速公路的连接路段是必然的,这也是高峰小时流量的容易集中分布路段。那高峰车辆出城后堵在哪里?部分四车道高速公路(特别是主通道)以及过江(河)通道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堵点之一。

作为长期自驾体验的笔者,很明显能够感受到部分高速公路主通道由于建设时间、改扩建周期不同,一旦在省际间自驾出行,当遇到沿途的部分四车道大流量路段,其对驾驶体验、安全风险、心理压迫带来的差异是显然的。

那么“智慧高速”“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对封闭式高速路网下的拥堵监测、预警、疏导、分流应该是具有优势的,特别是在车路协同大热背景下,能否解决大幅增长的“流量”现实需求,靠什么?要靠高速公路运营者、车辆服务商供给侧的改变,把流量当“上帝”。

三是事件事故一前一后,面临新挑战。节前一起雪崩事件,节后一起多车连环事故,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毕竟当天灾与车祸又恰逢春运与春节是让人难受与伤心的。

派墨公路多雄拉隧道地处偏远,雪崩监测、救援更是十分困难;许广高速湘江引桥团雾多发地,当第一起事故(传闻是因前车错过出口突然变道刹车)发生,谁能想到在特定环境、特定流量下,会引发先后5起严重交通事故,造成涉事部分车辆起火,甚至导致16死66伤的一场悲剧......

面对大流量保畅、瓶颈路段现状、天气引发事故的现实,“智慧公路”建设与应用何去何从?

挑战一:高影响天气影响路段究竟怎么治理?靠武装到牙齿的感知设备、预警装置与发布情报板?还是精准气象监测预报+云控平台推送+老司机临机驾驶经验?

挑战二:二次事故甚至一次事故如何避免?靠当下的车路协同?靠导航信息?靠沿线提示?靠限速限行执法?

挑战三:既要极端天气公路保通最大限度少封路、不封路,又要实现零伤亡事故、无严重拥堵滞留?能有多少路做到“雪停即通”“边下边清”?

也许,我们的“智慧高速”可能需要补一个课——高速公路主线控制。是我们没有吗?也不全是。

智慧隧道、团雾路段以及部分全线感知示范段,有那么一些主线控制的“智慧”成分,但显然不足。无论是48个场景还是72套智慧示范,场景式的智慧高速模式有必要,比如智慧收费站、服务区以及长大桥隧等关键节点,规模化、网联化的场景应用是有效果的,而且从拥堵收费站大幅下降情况看,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作为线状分布与轨迹特征的公路出行实际,长期以来高速公路主线控制无论从理论到实践,从示范到应用,从体制到机制、从管理到服务,车与路之间、部门与部门间的脱节与低效是显而易见的。当下的车路协同技术与路线,能够弥补这些“坑”依然力度有限,责的问题、协同的问题依然是需要跨越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舆论焦点一度聚焦部分路段常态化限速的合理性,或者频繁变化限速阈值的合理性,这让“智慧高速”的主线控制实践情何以堪?

场景化的“智慧高速”推动模式,希望不是一种“曲线”发展模式,面对新一轮出行结构、出行需求的变化,大流量叠加瓶颈路段、高影响天气等全轨迹“智慧出行”保障,而不仅仅是“路过”个别点段时被点亮一下“智慧服务”,应该成为“智慧公路”新发展的更多期待。

希望来年春运,自驾出行能有更多真“智慧”!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