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智慧停车,一个不赚钱的朝阳行业?

一个城市要实现智慧停车价值最大化,必须把它当成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从顶层设计出发,进行自上而下的统筹谋划、部署和实施。

智慧停车被行业认为是破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关键钥匙,目前智慧停车市场主要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

第一种是完全市场化,由停车运营公司自己去开发一家家的停车场,然后形成自己的片区,它们分别从增加泊位建设和提升停车效率出发,对缓解停车难问题有所帮助。对应的企业类型分别是视频识别厂商、停车AGV厂商以及立体车库厂商,但这个模式是割裂的,单个停车运营公司所运营的停车场很难形成规模。

第二种是由当地政府或大型国有企业主导,成立城市级的智慧停车公司,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做一个平台,尽可能多的去覆盖整座城市的泊位,进而解决整个城市的停车难问题。解决停车难,既要挖掘增量,更要盘活存量,而盘活存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设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实现城市停车资源的统筹高效利用。

一般来说,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是由地方停车主管部门牵头实施的批量化的公共停车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项目,主要包括路内外停车一体化、公共机械车库建设、公共停车场智能化升级、城市级软件平台及诱导等项目。 

 城市级智慧停车的管理目标是什么?

“我见过太多所谓的城市级停车项目,真正的做成了项目,而没有达到城市管理要求,车主和受政府委托的管理方形成了一个对立的社会服务矛盾。”

一位从事停车行业多年的人士表示,表面上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车主难以建立为自己停车付费的意识,是地方停车管理相关办法未出台,停车管理工作缺乏直接法律依据,实际上是市场参与者没理清各自的职责,没弄清楚城市级智慧停车的管理目标是什么。

智慧停车市场参与者的角色相对较多,主要有政府机构、运营方、设备厂商、平台方、车主,各个主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诉求也不尽相同。

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停车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的切入口,政府对智慧停车的核心在于管理,通过整合汇总城市停车数据,打破信息孤岛,掌握停车流量,最终的目的是缓解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在整个智慧停车发展过程中,政府担任助推者和协调者的作用。

对于停车场物业、业主等运营方来说,他们没有技术能力,也不能提供设备,但是他们有核心的“场地”资源,他们的核心诉求是运营。当然,不同的停车场,关注的核心需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小区的停车场核心需求是设备的故障率和成本;私人承包的停车场可能最关心的是收费率;办公园区、医院、景区等地最关心的问题是高峰期的堵车率。

设备商和平台方等企业主要是为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为车主提供体验工具、为管理方展现和应用数据结果,是智慧停车市场的连接器,他们背后存在商业诉求。车主不是智慧停车市场的主要决策者,但是重要参与者,对于车主来说,他们的需求可以归纳为“空位需求”、“进出高效”、“价格合理”、“缴费便捷”。

“可以肯定的是不应该是为了收取停车占地费。”

当我将“什么才是城市级智慧停车的管理目标”这个问题抛给多位行业从业者时,北京精英路通副总经理姚盼表示:停车设施特别是城市级的停车设施具有非常明确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因此无论是运营方亦或是政府都应当承担各自在基础设施运营、投资中的角色,建立长效机制,保障交通治理目标的实现。

“准公共物品”又称“混合物品”,是指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属性的物品,是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物品。

都知道路内停车是政府的资源,政府一般是通过招投标来购买整套设备系统以及一定期限的系统维护服务,或通过BOT的方式用一定期限的收费支付相应的建设维护费用。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第一,政府的角色和目标是什么?

停车是个老大难,但是“老大”重视就不难。

近几年各级政府越来越关注停车这个行业:自2015年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各类跟停车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文件频繁出台。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城市停车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争相进入停车行业。2019年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被纳入使用范围。

今年,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2020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县城城镇化公共停车场和公路客运站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助推智慧停车市场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和“新基建”战略下,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在今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赛文研究院分析,2020年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不同于以往道路为主的格局,公共停车场智能化升级改造规模明显扩大,路内、路外改造体量不相上下,同时加强了一体化智慧停车平台的建设。

道路停车资源是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中相对最容易整合的资源,但真正把道路停车资源高效管理起来也并非易事。

在管理者看来,城市对路边临时占道泊位实行停车收费,目的是规范道路停车秩序,以价格为杠杆,允许车辆在路边短时间免费临时停车,但不鼓励长时间停车,诱导长时间停放的车辆去道路外正规的停车场停放,提高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周转率,从而调节核心城区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让道路恢复通行本质。

在停车市场中,政府起着一个相当关键的作用,承担着最重要的职责:规范城市停车秩序,为提供更加完善的城市级智慧停车服务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可持续的市场环境。

第二,市场主体的角色和目标又是什么?

智慧停车的主体是企业,我国城市各类停车场库的经营主体大多数为企业,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建民营”的模式。尤其是过亿的大项目,要参与这样的项目,从立法、规划、协调政府部门、建设、运营、宣传推广、辅助执法、维护等等,都需要项目公司全程参与。因此,这样的项目,多是由本地企业与投资商、停车运营服务商合资成立,委托给运营服务商来运营。

“作为一家运营商,我们为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肯定是要考虑投资回报的。”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停车企业负责人对赛文表示,将项目运营好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问题,至于道路堵不堵车,城市交通是否畅通不是他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相信市场主体在利益的推动下,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有足够的动力将“停车收费”这件事做好。但,这似乎偏离了行业的初心,路内停车主要用于临时停车,短频快的周转,核心在于管理,收费是辅助手段。

对此,一位高校专家认为:企业逐利是市场行为,无可厚非,各地政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平交易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市场规则,在此规则下,培育商业机构,遵照市场规则,提供商业化的智慧停车服务。

“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停车数据具有公共属性,理应一并纳入公共数据系统,且不论此类说法有无法律依据,实践证明,企业无偿提供服务,不符合基本的公平原则,必然产生行业逆向选择,不可持续。”

城市级停车应该是政府统筹管理城市有限泊位,通过经济杠杆去刺激泊位周转,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利用泊位资源再生,通过政策规范去引导停车行业从业规范。

赛文认为,城市级智慧停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城市停车有序,让百姓满意、政府满意,运营企业赢得收益的多赢局面。

 智慧停车市场,谁在盈利?

“现阶段智慧停车市场能赚钱的只有产品商和集成商。”今年中旬来自深圳的一位停车设备商相关负责人对赛文表示:设备商和集成商基本是薄利,因项目施工改造成本过高,甚至可能亏损。

运营商呢?

2018年年初,赛文多方调研后,保守计算得出“一个三线城市的5000泊位数的路内停车运营项目,一年的运营利润基本平摊了项目成本”这个结论。当然运营项目是否能够盈利涉及到该项目所在城市的停车价格、逃费率、周转率、人工成本、检测技术的检测率等多方面因素。

“一个城市级路内停车运营项目一般需要3.5-5年才能收回成本,5年之后,还得继续投资项目成本的30%来运维相关设备。”近日某停车运营公司负责人对赛文表示,短期内运营商无法盈利。

如果从政府的治理需求和财务情况来划分城市级路内停车的运营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政府采购解决方案,以服务费的形式委托国有组织或第三方组织运营管理,选择这种模式的地方政府在财务上一般没什么压力,政府资金比较充足,是以政府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建设。

第二类是政府资金比较有限的情况下,由政府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共同设立停车运营组织,委托该组织管理,以一定比例的停车费作为对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的补贴。

第三类是政府缺少资金或没有冗余资金,将停车管理作为特许经营事务,委托于解决方案提供商。由解决方案提供商完成路内停车改造、技术升级、日常维护等工作,为了覆盖相应成本,政府会赋予该提供商适当年限的停车收费权,以弥补城市停车工程的资金投入。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收入,另一部分是商业收入。基础收入是指停车费收入,是一笔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商业收入包括车辆设备服务收入、车辆运营服务收入、软件平台服务收入、合作企业收入、广告费用等。

目前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四类:

第一,是停车费受益,是以服务形式向用户进行按次或包年包月类型收费,作为开车出行的刚需,该盈利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第二,是广告受益,智慧停车用户定位清晰、体量大,使用智慧停车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认为是有车用户,清晰的用户范围可使广告投放商最大化投资效益,针对性的对用户推广汽车保养、保险以及针对该层次的饮食、服装推荐等都比传统的统一推广方式具有更高的转化率,这是广告商十分乐于见到的局面。

第三,是分成受益,与停车场平台分成,在向停车场引流给停车场增加收益的同时,与停车场之间进行利益分成。不过目前智慧停车行业正处于发展期,各企业间竞争激烈,其首要任务是占领更多的停车场资源,分成模式会阻碍这一进程的发展,因此该盈利模式尚未在企业间广泛使用。

第四,是数据资源,利用现有停车场、车主数据,以数据输出、行业报告等形式提供给政府、商业合作伙伴等,达成停车服务与衍生服务结合的商业类型以获得盈利。 

 写在最后 

调研过程中多位行业人士还强调,智慧停车顶层设计的重要性,行业应该从顶层设计上去认识,去践行,去引导城市停车,从而让城市停车有序进行。

“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有效的实施项目管理,比如路内、小区、写字楼、公共停车场等等场景,通过经济杠杆推动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收费杠杆,有效的将中心区域的车辆赶往非中心区域,实现城市活力。”来自杭州的一位停车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个城市要实现智慧停车价值最大化,必须把它当成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从顶层设计出发,进行自上而下的统筹谋划、部署和实施,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考虑整个城市智慧停车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层次和要素。

具体到执行上,要前瞻性地组建统一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系统,从最高的层次上寻求解决方案,再逐层向低层展开、落实。如此才能实现城市停车资源、服务和数据的高效整合,避免陷入“孤岛困境”。

也唯有如此,智慧停车才能充分赋能城市交通决策、管理和服务,在缓解城市停车难和交通拥堵方面发挥最大价值。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