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运

深圳网约车的初步调查与个人思考

网约车作为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之一,客观上转移分担了原有部分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且承担了较高比例的通勤出行,其实际应承担的合理功能值得商榷。

网约车爆发式发展,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鹏城阡陌一直关注深圳网约车发展,近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网约车的小调查,发现网约车改进了叫车和支付模式,提高了出行体验,一定程度缓解了“打车难”问题。同时,也应看到网约车作为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之一,客观上转移分担了原有部分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且承担了较高比例的通勤出行,其实际应承担的合理功能值得商榷。此外,调查问卷显示市民对网约车监管和安全尚存在一定担忧。结合调查分析结论,提出引导网约车规范、有序发展的相关思考与建议。

一、热点聚焦

  网约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1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第一阶段:2013年滴滴、快的两大平台通过大规模补贴迅速占领巡游出租车市场,培育了乘客通过手机APP召车的习惯。第二阶段:2014年各平台相继推出专车服务,与巡游出租车暂时形成差异化发展。第三阶段:2015年快车类服务模式上线,私家车挂靠平台的门槛大幅降低,网约车数量爆发式增长,社会各界对于网约车的发展问题争议不断。

  如何理解出租车(含网约车)的功能定位?

  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作用,今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七部门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的基本思路,为各地方出租车行业改革和网约车的规范管理指明了方向。

二、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市民打车习惯和意愿,开展了网约车的初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约2000份,覆盖原特区内外典型商业办公、休闲娱乐、居住片区各类人群。调查问卷包括市民打车习惯、网约车的替代作用、出行特征和存在问题等,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 网约车优势在于使用方便和价格优惠,培育了市民通过手机APP招车的习惯

根据本次调查,叫车方便、价格优惠和支付便捷是用户选择网约车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达到73%、69%和46%。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叫车和支付方式,消除了路边招手和传统支付的不确定性,提高了用户体验,受到用户欢迎。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通过多轮价格补贴,形成了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同时补充了出租车市场运力,缓解了“打车难”问题。

1.png

图1 乘客选择网约车的原因

  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的出现,逐步改变了市民的招车习惯,APP叫车已经取代路边招手成为市民最常用的打车方式。根据本次调查,约有73%的受访用户使用打车软件叫车,路边招手仅占18%。

2.png

图2 出租车乘客打车方式分布

2. 网约车对常规公交和传统巡游车的替代作用明显,对私家车的替代作用有限

  对非拥车者,网约车主要替代了常规公交和出租车出行。约有88%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约车替代了其公共交通出行(其中常规公交68%、地铁36%,本项为多选,下同),其次是出租车占41%,第三是慢行交通占18%。

3.png

图3 网约车对其它出行方式的替代情况(非拥车者)

  对于拥车者,网约车对公交和出租的分流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对私家车的替代作用有限。约有50%的拥车者认为网约车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其公共交通出行(其中常规公交42%、地铁21%),对出租车的替代占比54%,仅有30%的人认为网约车替代了其私家车出行。

4.png

图4 网约车对其它出行方式的替代情况(拥车者)

  问卷还对用户最近一次打车选用的服务模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乘客打车类型主要是快车、专车,合计占比71%(快车49%,专车15%),传统巡游出租车仅占29%。

5.png

图5 出租车乘客打车类型分布

3. 网约车出行中通勤通学比例较高,与巡游车对比具有明显的高峰出行特征

根据本次调查,网约车出行目的中休闲娱乐比例最高,约为38%,除此之外,通勤通学的比例也较高,约为27%。

6.png

图6 出租车乘客出行目的分布

  与传统出租车相比,网约车出行具有明显的高峰特征。《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和《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提供的专车(快车)软件使用时间段数据也显示出同样的特征,说明网约车在通勤通学中存在一定的过度使用。

7.png

图7 网约车与巡游车出行时间分布8.png

图8 《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滴滴出行时间分布

  2015年5月前,在“限购+限外”和路内停车收费政策的作用下,道路运行明显好转,中心城区主干路网车速达到30.4km/h,同比提升9.7%。2015年6-10月(快车模式上线后同期),中心城区主干路网车速降至27.7km/h,基本可认为恢复到2014同期水平。

9.png

图9 2014和2015年中心城区主干道车速对比

4. 网约车行业在准入审核、运行监管等方面存在隐忧,司机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根据本次调查,76%的调查者认为网约车司机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主要问题包括不认路、技术差68%,经常爽约18%,违章驾驶10%,本项为多选,下同),61%认为平台的运营监管存在缺陷(包括事故责任不明确、安全没保障25%,平台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不符21%,个人信息泄露30%,手机支付不安全10%)。26%认为平台的准入审核不严(包括驾驶员有不良背景21%,车况较差6%)。

10.png

图10 网约车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网约车用户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和培训,加大乘客隐私的保护力度,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应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

三、思考与建议

  1.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引导出租车行业改革与创新。调查表明,通过互联网招车和支付等手段,不仅提高了乘客体验,而且加强了营运车辆的找客能力,对网约车新业态的发展应充分鼓励。传统巡游车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运营效率。

  2.明确网约车功能定位,引导网约车有序发展。网约车的出现确实提供更好的出租车服务,缓解了“打车难”。但网约车毕竟是一种个性化、非集约的出行服务,不应成为大城市客运交通的主要方式。深圳作为超高密度的超大城市,城市交通发展应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公交主导型城市的经验,遵循国家层面两个指导性文件要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适度发展出租车(含网约车),成为城市交通的有效补充。网约车应坚持“高品质、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3.加强网约车行业监管,促进网约车规范发展。在国家层面两个指导性文件基础上,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细化和出台能够指导具体工作的管理办法,一方面应明确平台承运人责任,加强对车辆和司机的规范管理,保障乘客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建立网约车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共利益。

  4.网约车辆动态运行和平台营运数据应接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为政府决策和行业管理提供基本依据。通过大数据等多种分析手段,加强对网约车运行、营运、管理等方面相关数据分析,提供更精准的量化分析和决策支持。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