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汽车电子标识的标准历程

由于国内尚未制定专门的汽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各地采用的技术方案互不兼容,且大多采用国外芯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我国汽车电子标识应用的基本安全要求

在汽车电子标识标准诞生之前,国内外已有相关标准,为汽车电子标识标准提供良好的技术依据和经验支撑。

国际标准

20世纪90年代国际标准组织开始推动超高频RFID协议标准的制定,关于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主要有ISO 18000《信息技术 用于物品管理的射频识别》系列标准(包括ISO 18000-6B/C)、ISO 24534 《Automatic vehicle and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 registration identification (ERI) for vehicles》等,针对射频识别的空中接口参数、电子标识通信过程等内容进行了描述。

国内标准

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颁布了GJB 7377-2011《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800/900MHz参数》等超高频射频产品系列国军标,该系列标准主要规定了空中接口通讯协议以及相关术语。

2013年9月,国家标准委员会在GJB7377-2011的基础上,颁布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 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国家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840MHz-845MHz和920MHz-925MHz频段射频识别系统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参数以及协议工作方式。

地方标准

2012年,南京市颁布了地方标准《机动车环保标志电子卡系统技术规范》(DB32-T-2131-2012);2013年,重庆市颁布实施了《机动车射频识别 标签产品规范》(DB50/T 526-2013)、《机动车射频识别 标签数据编码和存储分配要求》(DB50/T 530-2013),《机动车射频识别 标签工程安装要求》(DB50/T 528-2013)等地方标准。上述地方标准结合本地或本行业的应用需求对RFID技术涉车应用的基础技术参数作了相关规定。

由于国内尚未制定专门的汽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各地采用的技术方案互不兼容,且大多采用国外芯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我国汽车电子标识应用的基本安全要求,及跨区域流动的特点和需求。因此,亟需编制专门的汽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推动超高频RFID芯片的国产化和产业化,规范和引领各地涉车RFID电子标识的应用。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