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专访陆化普:遵循交通原理,缓解交通拥堵 | 勿躁!

赛文交通网专访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从交通需求的源头管理、交通结构调整、交通控制的角度,深度探讨了完善交通问题的措施,并分析了当前智能交通行业的技术发展。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峻。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破解交通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对此,赛文交通网专访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从交通需求的源头管理、交通结构调整、交通控制的角度,深度探讨了完善交通问题的措施,并分析了当前智能交通行业的技术发展。

1526346505106464.png

赛文交通网:目前交通拥堵愈发严重,从规划建设的角度,您认为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

陆化普:仅从交通规划建设的角度分析交通拥堵不够全面,当然交通规划建设是重要环节,比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要合理,城市交通结构要科学,交通工程设施要完善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仅仅做好这一方面还不够。比如交通需求特性的源头调整、以及提供一体化的交通服务,提高交通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这些也都是直接影响交通拥堵的关键因素。

所以,思考如何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向上延伸,就是如何规划建设好城市,使得交通需求特性更为理想,更能形成绿色环保节能的生活模式问题。

在规划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推进落实混合用地,实现职住均衡、就近工作和活动,以减少城市交通需求总量、缩短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

其次是合理的交通结构问题,要在设施配置和路权分配中大力度落实绿色交通优先原则。尤其是公共交通设施当前存在着不完善不充分问题,在线网布局、站点设置、衔接换乘、需求响应、末端交通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如何配置道路空间、分配路权等直接关系到交通拥堵的程度。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同样的交通空间采取不同的交通方式,运输效率差异很大,以集约化的交通方式为主体,道路通行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显著提高,个体交通工具占比过高直接导致了拥堵程度。大家都清楚,利用公交车一小时能运输五六千人,如果都开小汽车,极限状态是一小时只能运输3000人左右。

所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在系统对策中,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城市结构用地形态上要尽可能的减少需求总量,形成比较好的需求特性,然后在交通结构上大力度实施公交优先,提高绿色交通分担率。

也就是说,大力度调整交通结构,要尽可能让集约化、高效率、低能耗的公共交通方式成为主体交通方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交通的一体化,这是影响交通运输效率的第一因素。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无缝衔接非常重要,因为设施如果不能做到物理上零距离,服务就无法做到便捷高效。

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也是关键因素。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交通工程设计科学,使得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大幅度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交通管理,使得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只有需求调整了、结构合理了、路网完善了、使用效率提高了,停车问题处理好了,市民的出行行为规范了,构成一个有序的、安全的、高效的交通运行环境,这些措施组合在一起才能很好的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赛文交通网:从控制的角度,您觉得哪些方面还需要更加完善?

陆化普:首先要回答为什么需要交通控制?因为人们到了交叉口,都要通过这个交叉口,但是来自不同方向、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出行者有交通冲突,因此就需要有一个规则,在交叉口要分配时空通行权,因此才有了控制需求。

有了控制需求,开始设定控制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建立一些方法论来确定控制方法,优化确定具体的控制参数。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比如这个路口做了优化控制,车流很顺畅,但车队到了下一个路口可能又是红灯,从总体上看,效率并没有真正改善。

因此,交通是一个网络问题。形成绿波,能够显著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能耗和排放。

当然,如果只是简单的在主交通流方向形成绿波,那么这个交通组织方式可能对交叉方向产生影响,造成延误。所以要综合考虑,在一个方向形成绿波,同时交叉方向又不付出过大的代价和牺牲,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单向绿波、还是双向绿波,或者是区域协调控制。

因此,这里强调一个好的控制方案,不仅仅要着眼在一个点上,更要着眼在一个通道上,甚至一个小的区域上,从而使得整个道路网上的交通流整体处在良好的优化状态。

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全局优化,一定要有一个规则。第一要有主有次;第二优化的目标是总体目标。目前交通控制的主要参数有三个,一是绿灯时间分配,叫绿信比,二是信号控制周期,三是相位差。

信号控制要追求的是满意解,而无法通过严格的数学解析得到最优解,满意解就是大多数车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

赛文交通网:互联网企业开始大力布局智能交通,您认为互联网企业进入到智能交通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陆化普:第一,大家都关注交通,说明它是社会热点,这是解决交通难题非常好的形势。

第二,大家解决交通问题,必须静下心来不要浮躁,必须按照交通工程原理,按照交通规律来解决问题,不能浮躁、进行夸张性的描述。如果产生误导,诱导大量投资,最后没有取得效果,那是对人民的犯罪。

所以每个人必须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实干的精神,深度的研究,做扎实的工作,实事求是的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建议,无论是哪位参与者都应该是这种态度,也只有这种态度才能真正的破解交通问题,才能够取得创新发展的显著业绩和进展。

赛文交通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迅速,您怎么看智能交通行业的技术发展?

陆化普:首先,智能交通是破解当前交通难题、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个能动性的领域和重要的技术途径,应该花大力气把它发展好。

但是由初级的智能到我们期待和展望的高级的智能社会是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强大、深入、细致的科研,在揭示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基本理论转化为应用成果和产品,这样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也不能说这个目标遥不可及,它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和希望。

我们应该做的是要以严谨求实的精神,扎扎实实的工作来不断推进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任何急于求成的心理和行为,盲目乐观的不负责任的说法都会带来有害的影响,会威胁智能交通的健康扎实的发展。

在不远的将来,有些东西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效益。比如信息共享之后,对交通规律的揭示,对问题的分析诊断,以及基于分析诊断的方案优化,比如城市交通管理领域的精准执法,更加精准的信息服务,更加完善的便民服务,以及常态化的绩效考评、智能调度指挥、信号控制优化水平的提升等。

比如电子支付,逐渐向无感支付方向发展,这些发展的速度都比较快,在这些领域会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期待在这些领域能够实现领先世界。

但是有些东西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比如自动驾驶,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我们在深刻揭示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决策机理的基础上,实现如何让无生命的车辆具备高度智能化的人的智能行为的目标,这一个是规律的揭示,如何让没有生命的物具备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它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因此,实现在常态道路交通环境下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即有其它车辆,有行人,有平面交叉的交通环境下,要实现自动驾驶和传统的人工驾驶、车辆和行人并存的良好运行状态将需要相当的时间,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