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路网大数据需要“拿来主义” |专访恒达时讯技术总监刘继恩

无论是运行监测、安全应急,还是交通气象预报和公路资产管理,路网的规模越大,其管理和服务愈发离不开大数据。

无论是运行监测、安全应急,还是交通气象预报和公路资产管理,路网的规模越大,其管理和服务愈发离不开大数据。但路网管理需要哪些数据,数据如何获得,得到后如何开发利用也一直是业内面临的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恒达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达时讯)技术总监刘继恩。

“路网大数据面临的主要是有没有、好不好、全不全的问题。”刘继恩举例说,目前公路气象相关信息严重缺乏,交通流数据依赖少量的交调站断面数据,行业基础数据在全面性上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大家都说跳出交通看交通,路网大数据同样是这个道理。”刘继恩表示,解决庞大路网的管理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交通运输行业自己的数据,要充分发挥“拿来主义”精神,把行业外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数据拿来使用,这些互联网数据来源丰富,有的甚至可以免费获取。以行业数据为核心,融合互联网数据,再加上大数据的算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lob.png

行业数据+互联网出行+手机信令 交通流量准确率达九成

路网通行状况如何,拥堵的原因是什么,何时能够缓解……出行者和路网管理人员都希望时刻掌握路网交通流情况,以做出选择和决策。但要想实时、准确掌握路网通行状况,不仅需要行业内已有的交调站数据和“两客一危”数据,还需要融合更多的互联网出行数据。

刘继恩以互联网地图的出行数据为例介绍:“选一条路,然后截图记录这条路不同时段的路况情况,通过一定的算法,就可以计算出以桩号为标准的道路实时路况,成为路网管理的实用信息,而且互联网地图上数据是免费获取的。”

如果路网管理者需要更多、更准的路况信息,如未来路况研判、拥堵原因分析、交通路况热力分布图等,还可以通过与互联网地图合作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数据来满足需求。

“手机信令也是交通流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刘继恩介绍说,通过驾驶员的手机来确定汽车位置和行驶速度,经过一定的处理和计算后,可以得到交通流时空图——整条路在一段时间内交通流的变化情况,可以为今后采取管制措施以及道路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手机信令数据还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服务区、收费站和景区的客流密度,为这些区域的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刘继恩表示,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行业数据+互联网出行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可以让交通流数据准确率高达90%以上,免费获得的数据无需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且除了手机信令数据需要处理外,其他数据无需硬件进行建设与维护,也不需要使用数据采集软件。

气象站+气象局+卫星 精准预报突发天气

近年来,极端恶劣的天气呈现易发、多发、并发的趋势,尤其在我国西部山区,天气变化莫测,团雾、暴雨、路面结冰等状况的突发为高速公路路网应急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及时掌握公路气象信息成为路网管理的迫切需要。

“目前,交通气象信息的获取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交通气象站点的监测,另一个是与气象部门协调数据。从气象信息的完整性上来看,尤其是与GIS数据融合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刘继恩介绍说,交通气象站点的监测布设密度较为稀疏,难以在空间范围上看出分布趋势,且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另外,与气象部门在数据协调上存在困难,获取的数据往往是图片这类非结构化的形式,难以利用。所以,要掌握精准的交通气象信息同样需要融合互联网数据。

据介绍,互联网上可以获取海量的免费气象信息。如中国气象局、美国国家气象局、日本气象厅等网站公开发布的气象信息,我国各省水利厅也会公开发布雨量和水文信息。

信息有了,关键是如何通过处理和计算,变成路网管理可利用的信息。刘继恩介绍说,恒达时讯可以把截取的气象图片信息叠加到路网地图中,这样路网中的气象信息点击鼠标就可以直接查询,还可以看到路上天气的变化趋势。经过处理后的气象数据,根据进一步分析,如把雷达图和路网进行叠加,可以获得气象对路网的影响。

“如果需要更精准的气象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获取气象卫星的数据来提供。”刘继恩表示,恒达时讯可以获取包括中国的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日本的葵花8、美国的NOAA等在内的多个气象卫星的数据,此外还能获得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天气雷达的数据,来满足路网管理多元化的气象信息需求。

高分遥感+实景采集+无人机量测 一张图看尽路网

一座隧道坍塌,需要立刻估算出土方量,安排人员和机械救援。如果这时还要去档案室查资料,会耽误救援的宝贵时间。所以,电子地图大数据对于路网应急管理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在电子地图上划定区域,就可估算出工程量,快捷又方便。

“恒达时讯不仅能制作基于里程桩号的电子地图,还能用高分遥感大数据核查公路里程和资产。”刘继恩介绍说,公路基础数据的核查,尤其是农村公路数据核查,以往主要依赖人工,通过报表统计,准确性、时效性难以保障,高分遥感卫星可以解决上述弊端。

据了解,高分遥感卫星图片分辨率在0.5米到2米之间,成像质量较高,但其价格昂贵,让很多使用者望而却步。刘继恩表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把购买卫星图片改为租用遥感影像来解决。卫星图片拍摄后会通过国家卫星地理信息中心处理成高分影像,租用高分影像比购买照片的价格低得多,而且更加实用。高分影像每半个月至一个月更新一次,一个季度可以更新路网总量的80%。

天上的卫星数据可以核查总量,地上的实景照片则细致入微,让公路上各种构造物可视、可测、可比、可用。据介绍,恒达时讯的公路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在车上,可以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对公路构造物数据进行快速采集,构造物的尺寸可以直接在系统中测量并记录;此外,还可用雷达对公路重点路段和位置进行长期观测,精度达到毫米级;搭载了多个传感器无人机测量平台,可以对大型构筑物、边坡、道路的宽度、坡度、土方量进行量测。也可对服务区、收费站一类的场站进行三维建模;研发的G-BIM平台,能把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在不同BIM平台上的数据和模型,转移到同一个平台上。还能把这些模型数据叠加在公路GIS地图上,让路网管理者在一张电子地图上,既能看到整个路网的详细数据,也能看到某个具体工程的三维模型。

汇集数据湖 催生化学反应 带来路网管理质变

公路拥堵排名、拥堵路段时速、公路阻断信息、公路气象信息……刘继恩打开了某一地区的路网运行监测平台,海量的数据和细致的分类让人大开眼界。点击拥堵路段,会立即显示该路段的平均时速,还可知道该路段近期的通行状况,如果该路段有视频监控,还能显示拥堵时的照片;点击一座桥梁,系统会立即显示桥梁的类型、建设时间、承重等多项信息,为桥梁运营养护提供了翔实的数据。

blob.png

“这个平台集成了行业本身的核心数据以及互联网上的交通流数据、气象数据和采集到的各类交通空间数据,形成了综合大数据路网管理平台。”刘继恩介绍说,在综合大数据路网管理中,恒达时讯懂交通、懂互联网,也懂数据处理。“我们像是桥梁、纽带和催化剂,把行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和合作单位的数据,汇集成包括人、车、路和环境的‘数据湖’,再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各种直观应用,给路网管理带来质的变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