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孟春雷:顶层国家规划全面推动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前景非常光明

在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孟春雷副主任发表了《顶层国家规划全面推动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主题演讲。

以下为孟春雷演讲实录,经赛文交通网(China _7its)编辑整理:

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一下“十二五”期间和高速公路相关的信息化相关的交通发展的状况。

首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技术装备已经大幅提高,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世界领先。基础设施也极大的适应了新能源运输装备的发展,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万吨以上泊位的沿海港口、码头已经出于世界第一,运营规模世界第一。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领域基础设施投资13.45亿,是“十一五”的1.6倍,高速公路开通的是12.4公里。在这个基础上,交通运输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从1995年国家开始跟踪智能交通开始,当时全国GDP七千九百亿美元,机动车饱有量三千六百万辆,到了“十二五”末期已经达到了十亿万亿美元的GDP,2.8亿的机动车饱有量。GDP发展翻了十几倍。机动车饱有量也大概增长了近七倍。

其实搞第一批高速公路的时候,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包括社会公众用户都对我们产生质疑,中国需不需要高速公路。现在事实证明我们的第一代高速公路几乎都面临着扩容升级。

交通运输行业支撑适应并且改变了内外环境和社会发展,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空间和机动化出行手段的日益丰富。交通智能化支撑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人口迁徙、货物贸易转移和物流运输。

ETC联网已经有四千七百万用户,全国高速公路联网综合信息服务路网管理应急处置、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等交通信息服务,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从传统的三大系统,通信监控收费到供配电,四大系统,乃至到通风消防六大系统等。

下面对规划简单的做一个分析和个人的理解。

我想是要从两个规划来看我们今后的发展。第一个是“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也就是整个国家的规划。第二个就是3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这两个规划有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

对于“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我们要两个方面一直保留落地,第一适应新常态,二加强供给侧改革。国家在规划里面明确的提出来,要五位一体的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两个应该是指导整个交通行业,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今后整个建设最高的思维脉络。

下面五大任务是我们必须要落实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退一降一补,这些确实需要思考。同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公路网的机电系统整体产业经济布局很重要。

那么对供给侧改革的个人几点理解,首先供给侧改革第一反应出来的是产能过剩。

中国真的产能过剩吗?我们实际上是无效产能过剩,低质、低效、消能耗的产生过剩,而有效产能、高质、高效、低能耗的产能严重不足。所以我们真正的要脚踏实地的创新,要有工匠精神去面对我们的工作面对我们的高速公路的机电性。

简单报告一下我个人对“十三五”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理解。

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区域实现交通运输发展的现代化,那么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十五万公里,这是国家规划说的。在这个规划里面,非常明确的提出了五项内容:网络覆盖加密、综合衔接一体高效、运输服务升级、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绿色安全水平提升。大家注意一下,这个里面没有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变成了网络。

把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能源、电力和水一样的基础网络提出来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第一次把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规划平行的一项内容单独列出来了,这个我认为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里面非常大的信号和目标。同时把绿色和安全作为行业的发展的内容。

在“十三五”规划里提出来的是提升交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一共提出五个方面的任务。

首先促进交通产业智能化变革。那么交通产业智能化变革干什么?全面协调,从规划、建设、运用、网络、管理去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边缘计算等一系列的技术,和交通运输要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

基础设施,载人工具,数字化、网络化是让我们运人、运行智能化,通过信息平台这些要素,实现生产作为管理方式的转变。今后面对的不仅是基础设施上,包括管理部门不仅聚焦建设管理,而是要作为全社会的产业来回笼,要把交通运输作为代动全社会综合发展的产业。

第二个是推动智能化运输服务升级。交通运输是服务性行业,首先提出了信息服务创新中国,然后是发展交通移动空间互联网应用。通过交通信息建设交通信息平台综合出行信息服务提升,在危险路段事故区域实时感知全面覆盖,和应急信息推动的及时发布,一站式一单式运输组织管理的实现。

第三个是优化交通运行和管理控制。要全面建设交通管控系统,综合交通运行协调。建设出入协同系统,现在已经不是概念了,智能车载设备、自动驾驶现在交通运输部2017年到2020年的智慧交通的行动计划里面,已经启动了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试点。同时明确提出要建设智能路侧设备。

第四是健全智能运输支撑管理。建设交通运输支撑管理系统,交通行政管理信息化,同时要发展非现场执法,实现一级交换数据共享,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能够实现联网联通。

最后一项是加强交通发展智能化建设。这个实际上内容非常的多,首先建设交通物联网运行检测设备和基础设施同步建设。这里面说明了今后的管理服务设施不是通信设施,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信息设备也是基础设施。

那么风险状况、运行状态、移动装置的运行监控要实现全覆盖,建设互联的运行监控网络,建设新一代基础设施网络,实现车辆网,后面还有船联网,建设道路无线通信网络,这个是基于下一代移动通信和专业短程通信的道路无限通信网络。目前提出了交通网络信息安全,要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交通运输智能化最后,提出了六项重点工程,银行铁路的互联网金融,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交通枢纽的协同运行和服务,新一代国家交通运输网,ETC扩展应用和北斗扩张应用。

运输工具智能化的发展,节能减排需要考虑的,设备要确实有效,要考虑功能设备自身的能耗,同时要考虑新能源的合理性。

交通运输行业不管怎么用互联网的技术,用“互联网+”的交通,我们改变不了的是要实现是人和物的距离的位移。如果人通过互联网技术,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和物的位移的需求,但是客观的来说,就必须要满足服务的需求。所以既有共性,也有非常大的差异性。

最后给大家报告现在的发展,结合规划个人的思考。

现在我们面临的公路机电系统的问题,支撑移动需求的能力还不是太高,网络还是专网的,更多的应用还局限于监控中心,对系统的依赖性、应用性,数据的共享性不高,社会的有效性和智能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有目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下一步我们要思考的应该是客观、突破、融合、务实。

我们要客观的面对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突破就是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突破传统的体系和框架。融合就是现在创新的研究和共享,要有包容的态度,让物理设施、数据、管理和服务设施等要相互融合。

今后就是融合开发和共享,我们毛细血管和大脑神经是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已经不是一个物理的纯粹的服务工程的基础设施,它包含信息设施。

那么整个发展的支撑应该是靠技术创新,靠互联网思维引领行业,互联网是什么?是移动中的高效互联,当然和交通行业的形式和价值目标是非常一致的,我们应该放开创新,以更加包容赋予服务行业出现的新的问题。

让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充分融合,用新的方式来进行交通组织形态管理,移动互联网连接分散交通要素,突破信息不对称,实现局部的资源最优化,达到整体资源的自由化。

交通基础设施本身存在着天然的地域垄断,但是信息技术就提供了跨越设施和地域界线的工具,引入更专业的服务方法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今后交通运输除了建立基础设施、信息通道以外,同时还要承担着能源的问题。从技术的角度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底层传感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信息安全、自动驾驶技术,在高速公路系统里落地。今后的大数据是会清晰的知道设备的运行状态,我们在某些很简单的设备上进行神经式的检测跟踪和分析的时候,发现无数可以改进的地方。

公路机电系统必将实现自我突破的就是互联网+中国制造,共享式经济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落地,通过建设智能基础设施实现车联网合作式智能交通,我们创新的分服务、管理。

整个的过程我认为应该通过积极引进的技术创新,通过标准规范引领体制机制的创新。我用四个词:规划引领、务实创新、扬帆远航、前景光明。规划引领,就是国家规划怎么发布,务实创新,对于真正脚踏实地务实创新的,可以扬帆远航,我们的前景非常光明,谢谢大家。

QQ图片20170424100053.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