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华为高端访谈 | 六位顶级专家共话交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华为策划了“智慧公路大咖谈”系列高端访谈节目

交通强国,科技支撑。

国家战略背景下,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公路交通,以及航空、港口等综合交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交通科技发展的政策,产业界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科技建设中。

站在智慧交通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节点,华为策划了“智慧公路大咖谈”系列高端访谈节目。此次活动以“共创智慧交通发展新局面”为主题,邀请了多位行业资深专家进行交流探讨。2022年6月28日,赛文直播平台对该访谈进行了播出。

参与本期节目的访谈嘉宾有:

●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斌

●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攀

● 华为公司副总裁、智慧公路军团CEO马悦

● 华为智慧公路军团COO路海空

赛文交通网CEO徐赫作为主持人,就智慧公路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整体行业发展趋势前瞻、路网数字化建设等关键技术攻关、工程与协作面临的挑战、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等核心问题对六位嘉宾进行访谈,嘉宾对各个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

针对数字赋能、产业数字化的实现,翁孟勇理事长提出,要推动“数联网”的技术发展,像公路的数字化联网。尽管现在大家不反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但是在打通各个数据环节上有许多障碍,这种障碍不仅来自于技术,更多的来自于管理的风格。

针对当前行业内有哪些业务问题急需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这个问题,王长君主任认为,道路交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型,正在由信息化推动转型升级为数字化驱动。在我们的道路交通领域,究竟具体有哪些业务问题要解决,这恰恰是需要数字化本身,数字化的技术,数字化的系统,帮我们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而不是再单纯地依赖我们的经验和直觉去发现。

就道路交通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发展,李斌副院长认为,这几年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土木工程渗透结合越来越紧密,这在过去很少看到。比如勘察设计的数字化,施工建造的数字化,包括在役设施的监测,大桥、隧道、边坡的健康监测等,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分析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于道路交通行业的影响时,刘攀副书记表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全世界的交通工程的学者都在谈论下一代交通工程学理论架构的问题,大数据在里面起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作用。过去上百年积累的大量的分析模型,在大数据时代,可能都面临着升级转换的要求,数据驱动正在成为新一代交通工程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特点。

对于华为智慧公路军团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华为智慧公路军团CEO马悦指出,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一直以来呈现“七国八制”局面,希望通过华为贡献主要代码、多家共建的OpenHarmony开源系统,统一机电设备操作系统的平台,使得人与机器之间可以互动,机器与机器之间也可以互动,实现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互通,进而提升管控、运维。

对于如何实现行业数字化这个问题,华为智慧公路军团COO路海空认为,公路行业的数字化,不能盲目的进行,不是把所有的基础设施、所有的传感器全部数字化改造完成,就完成了行业的数字化,而是从一开始就要瞄准行业的主要问题、业务场景、业务痛点进行设计和开发,联合行业能力型伙伴共同为场景找技术,实现共生、共赢、共创。

一、趋势

一直以来,我国对智慧公路建设的发展非常重视,2022年3月底,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智慧公路发展战略研究”启动,翁孟勇理事长在项目启动会上作为项目组的代表对项目进行了介绍。

在此次访谈中,翁理事长对“智慧公路发展战略研究”重大专项的背景做了介绍: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到2021年,国家公路建设总里程已经接近于530万公里,公路交通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贡献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自十九大提出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以及支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策以来,未来中国公路交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为应对挑战,中国工程院提出“智慧公路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战略专项。专项回答了什么是智慧公路,建设什么样的智慧公路以及怎样建设智慧公路三个问题。

image.png

该项目的研究结构是“1+7”,是由一个主报告加七个子课题组建而成,成果将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制定智慧公路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做政策性和技术性的支撑服务。专项研究时间为一年,2022年4月份开题,明年第一季度结题。研究团队力量有高校、科技社团、相关企业和知名院士等。

在国家重视发展智慧交通的大背景下,产业界也非常活跃,众多科技巨头进入交通领域。华为在交通行业发展了20多年,近几年加大了在行业内的资源投入,2018年左右开始智能交通产品的研发并陆续发布了一些产品,2021年10月底,华为成立了智慧公路军团,引起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

华为智慧公路军团CEO马悦表示,军团目前主要聚焦在三个业务场景。

第一是高速公路,包括新建的高速公路和改扩建的高速公路。

第二是智慧隧道,包括公路上的隧道和城市里的隧道。

第三个是城市交通的综合治理,主要聚焦于解决城市交通安全和交通拥堵问题。

过去华为主要聚焦在全国高速公路的ICT建设方面,而未来公路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发展,需要更多业务场景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即从需求到方案设计、产品研发,再到基层验证、交付、运维和运营,未来会多一些端到端的考虑和创新,为场景寻找合适的技术。

二、关键技术

近来国家各方面都在总结过去10年的建设发展成绩,交通运输部也发布了公路的十年发展成绩。过去10年,我国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城际间的公路,在物理世界上已经基本覆盖成网,但是在数字世界仍大有可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普遍共识,当前行业内有哪些业务问题急需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解决?

对于这个问题,翁孟勇理事长从四个方面叙述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需要数字化技术来解决的问题不是某一些重点领域,而应着眼于体系建设,着眼于基础性的工作。

第二,要推动数字的联网,“数联网”的技术发展。比如公路系统,从管理角度看,它包括建、管、养、运、服等多模块;从技术的视角看,则涉及基础工程、自动化服务、机电技术、交通控制技术等。这些系统数据需要打通。

第三,要建设高效率的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平台。目前所谓的数据平台和我们所期望的具有一定差距。

第四,要实现数据的标准化。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要着眼于整个体系的建设,同时也要打好基础,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目标导向,也要注重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王长君主任则从城市交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image.png

王长君认为,道路交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型,实则是从信息化推动转型升级为数字化引领的道路交通智能化过程。与信息化支撑的智能化相比,数字化驱动的智能化核心是“让数据来说话”。

道路交通领域有哪些业务问题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应单纯的依赖经验或直觉去寻找答案,而是让数据去发现、去寻找。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三步走:

一是要把各个领域的、各个行业、各种形态的交通数据,做有效的汇聚融合;

二是让数据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所需要的数据模型算法;

三是要有安全、高效、经济的计算能力。

王长君表示,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做出高度契合的模型算法。

李斌副院长从公路发展的角度切入问题。

首先,这几年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土木工程渗透结合越来越紧密,这在过去十年很少看到。我国90年代开始交通信息化,其中,前十年的建设重点多和管理服务、出行服务、ETC收费等相结合,而现在则和施工建造、设施的监测、勘察设计等数字化结合比较多。推动在役设施数字化、建设工程数字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其次,数字技术和行业应用的重要问题在数据链。过去信息系统建了很多,但也形成了很多孤岛。打通数据,形成数据网、数据链很重要。

最后,智能交通过去的重点主要在管理服务上,对交通安全的贡献还远远不够。下一代的智能交通,包括数字交通,为实现交通安全提供了平台和手段,进而向“道路交通零死亡”愿景不断迈进!

针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个问题,刘攀副书记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image.png

刘攀认为道路交通行业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发展有三大核心驱动力:第一个核心驱动力来自于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前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二个是政策驱动力;第三个核心驱动力来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道路交通行业,影响其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核心驱动力则有两个,一个是大数据,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个是载运工具,智能驾驶的变化。

而在理论架构的问题上,数据驱动正在成为新一代交通工程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特点。过去上百年积累的交通工程分析模型,在大数据的时代,可能都面临着升级转换的要求。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深远的渗透到道路交通行业的各个方面,也必将深远的改变行业的面貌以及交通工程学科的方法论。

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下的道路交通行业的变革,交通工程的学科变化等,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个重要契机,前提得打破数据孤岛,打破部门、行业之间的割裂问题,真正的把数据集成起来。

三、工程与协作

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管理都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除了单纯的技术之外,还涉及到管理机制、流程、部门间的协同、工程化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再加上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各地方的经济能力、建设基础,包括管理能力、路网特征交通流量等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智慧化建设发展当中,工程与协作方面面临很多问题。

针对这个现象,翁孟勇理事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翁孟勇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是技术。交通真正原创性的技术并不多,更多的是集成应用,集成创新。系统集成性怎么体现好,怎么做好,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是产业发展的协同。智能车辆的技术在不断的递进,发展迅速。道路侧技术的跟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具有很大挑战性。

第三是智能交通技术数字赋能以后,其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随着技术发展和时间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大了,生态更复杂了,应用的场景、面临的对象更多了,所以面临的问题也更多,需要清晰认知。

对于智慧化建设中工程与协作方面面临的问题,王长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我国智慧交通技术和应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不同类型的动静态数据的有效汇聚和融合;一个是数据汇聚解析之后,能够自己去思考、分析、决策,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

这里同样也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机制、流程、协同、组织等非技术性的问题,另一个是数据的模型、数据算法、架构等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对于该问题,李斌副院长认为,道路交通系统包括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和运行控制系统,下一步有几个大的趋势,一是设施的数字化,二是运载工具的智能化,三是运行控制系统的自主化或者叫升级的智能化。

image.png

李斌认同翁理事长的观点,也认为不同产业之间,怎么协同、匹配,有待工程实践,包括市场的力量去解决。他举例说明,土木设施和信息设施融合就是一个有待实践的问题。传感器本身不是问题,但是放在土木设施里边,可能就是问题了。

前几年的智慧公路试点工作对管理者和出行者来说,体验感都不够,下一步工作还是要抓住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建设成本问题,包括信息化成本和碳排放成本等,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刘攀副书记则认为,交通问题的解决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实现交通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的构建非常重要。从宏观上来说,涉及到政府、行业、学术界的共同努力,相对微观层面则涉及到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的协同问题。刘攀表示,他更关心的问题是工程技术层面,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协同。

做好交叉协同,一要把不同技术背景的人整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的目标;二要搭建好技术平台。像华为这样领先的ICT企业,应该在大技术平台构建上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实践

过去20多年,华为在ICT领域积累了强大的产品技术能力,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路网数字化建设方面,对于华为智慧公路军团如何将数字技术与智慧交通的基础设施相融合,路海空做出了解答。

路海空认为, 公路行业的数字化,不能盲目的进行,不是把所有的基础设施,所有的传感器全部数字化改造完成,就完成了行业的数字化,而是从一开始就要瞄准行业的主要问题,瞄准行业的业务场景,瞄准行业的业务痛点进行设计和开发。

整个公路行业的数字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智慧公路标准的制作还需要行业从业者、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行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公路数字化的到来。

image.png

华为成立智慧公路军团之后,在生态体系建设方面有了新的策略和规划。

智慧公路军团是一个横跨研、营、销、服的体系组织,从技术场景结合的角度来看,跨度会更长,从客户的业务来看,也横跨着整个道路运输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全生命周期。

华为过去选择更多聚焦在通用型的伙伴上,随着对行业不断的深入,和对需求的不断了解,军团目前更注重能力型伙伴的建设,这也是目前华为智慧公路军团的一个工作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改造和升级整个内部的流程,把重点转为如何去培育发展和共同壮大能力型的伙伴,与能力型的伙伴做到真正的共生、共赢、共创,最终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

关于华为智慧公路军团在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的提问,马悦指出,成立智慧公路军团,是华为在公路行业创业的2.0版本。

首先,什么情况下叫智慧高速、智慧隧道,或者城市交通的智能交通,华为希望联合业界的广大合作伙伴,共同找到答案,制定或者引领行业标准。

第二,在国内新基建时期,在十四五期间,有大量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包括城市的全光路网、全息路口等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会需要大量创新的、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为此华为公路军团配备了化学家、数学家、材料学家等众多科学家,希望能够用数字化,用科技提升公路行业的安全体验,解决效率问题。

image.png

在公路领域,加大对传统的机电系统“七国八制”的研发投入,华为希望通过基于OpenHarmony的公路行业操作系统,统一机电设备操作系统的平台,使得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可以互动,数据能够打通,数据能够上得来、看得见、看得清,以实现真正意义上能提供端到端的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