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无锡交警:道路交通安全数字化市域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实践应用于交通安全市域治理过程

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是一直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无锡市公安交警部门结合全国车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在公安部交通科研所的指导下,将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实践应用于交通安全市域治理过程中,有力确保了人、车、路环境的和谐运行。

1636938720959775.png

01

无锡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三角平原,下辖2市(县)、5区,共有49个街道、30个镇。现有公路总里程80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2公里,国省道678公里,县乡公路7028公里。城市道路总里程4257公里,城市快速路里程107公里。机动车保有量243万辆,机动车驾驶人282万人。

随着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飞速增长,城乡一体化融合不断深入,伴生的城镇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交通安全属地责任意识不强。1、属地政府领导普遍还存在“交通安全是交警部门的事”这种固有认知;2、道路只建不管;3、交安设施经费投入少。

二是道路管理主体多元化。1、道路建设主体多;2、交通管理部门多;3、交安设施不统一;4、各部门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

三是农村交通环境复杂。1、乡镇经济发展迅猛,农村公路网络发达;2、交通参与者构成复杂;3、通行流量日益增长;4、交通秩序相对杂乱。

四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无锡市城镇化农村道路贯穿厂企、物流园区,连接镇区、市区,部分道路建设早、标准低,缺乏长期的建养管资金渠道,行车视距不足,交叉口不明显,交通安全设施、预警提示设施严重缺失等问题突出;新建道路条件好,穿街过镇路段行车速度快,交安设施不能适应安全通行需求,事故风险极大。

五是交通参与者交通规则意识薄弱。城镇化农村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本地居民老年人口占比高,该两类人群缺乏最基本法律常识和道路出行安全规范意识,不遵守交通出行规则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较为普遍。机动车不礼让、不让行、疲劳驾驶、超速超载,非机动车、行人随意横穿道路、闯红灯、违法进入机动车道等问题尤为突出。

02

道路交通安全数字化市域治理的主要实践

随着智能网联、车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的不断创新,必将对我们的城市交通安全高效出行、提升城市智慧交通水平带来重大变革。

2020年,无锡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我们紧抓机遇,将两者紧密结合,运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基层治理、依法治理和科学治理等手段,不仅提升了交通安全数字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更推动了交通管理由公安专业管理向社会化综合治理的转变。

(一)深化系统治理,推动交通安全由“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为切实做好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无锡市专门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完善交通安全组织体系。无锡市在市安委会架构下,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将27家单位部门纳入组织体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21—2023年)》,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纳入全市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双考核”体系,党政主导、部门参与的治理框架初步建立。

同时,加快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建立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健全指挥体系,构建“城市交通大脑”,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手段,创新研发交通管理“云图”系统,汇聚各类交管数据,对当前全市交通管理质态“一图掌控”,实现用数据站岗放哨、精准勤务、智能监管、应急指挥。

二是完善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实体化运作市、市(县)、区两级道交安委,健全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交通事故深度调查、领导到场、定期通报、“红黑榜”警示、专项督办、实地督导六项制度,先后3次召开道交安委全体成员会议,各市(县)区、镇(街道)也以政府常务会议、道交安委会议等形式,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完善交通安全协作体系。建立由市、市(县)区道交安委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交通管理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形成交通管理联动、整治联手、隐患联治、应急联处的协同共治局面。建立“一车三方”资源共享机制,汇聚交通、公安、应急道路、车辆、驾驶人、企业、违法、事故、危化品生产运输等数据信息资源,推进“一车三方”营运车辆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建设,提升营运车辆联合监管水平。构建警校联盟、警媒融合、警企协作的管理联动模式,充分发挥校园、媒体、企事业单位宣传阵地优势,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广度、维度。

(二)深化源头治理,推动交通安全由“末端管理”向“全链条治理”转变。

为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本质水平,我们创新开发具有空间查询、道路分割、智能报表、四色预警功能的“智源”系统,对辖区“人车路企”交通违法、事故、异常数据、动态轨迹等全要素监控,对运输企业实行“红橙黄绿”预警评价,汇聚交通数据20亿条,实现全市运输企业、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网格化、智能化监管。

一是立足“人”的深化治理。对照发达国家管理规范,建立驾驶人健康负面清单,依托“智源”系统主动预警发现司乘人员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已对全市7.4万名“两客一危一货”驾驶人进行“兜底翻”,对其中155名从业资质、身体状况、安全守法等存在问题的驾驶人,协调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企业调整工作岗位。

二是立足“车”的深化治理。依托“智源”系统,深度分析机动车基础信息、重点营运车辆GPS运行轨迹等数据信息,实现高风险车辆实时预警管理,精准指导开展高风险重点车辆拉网式排查,对问题车辆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要求处理。充分运用交通运政和公安交管智能化网络系统,对车辆动态轨迹和高速公路通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精准打击高风险过境车辆,精准落实经常过境车辆交通安全警示教育。

三是立足“路”的深化治理。通过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分析、案件逐案分析研判、搭建“道路交通安全分析预警与事故主动管控技术平台”,多维度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挖掘事故多发道路和多发点段,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对交通渠化不科学、标识标线不完善、行车视距不良、交安设施缺失等基础静态隐患,动态排查整改;对道路设施无法约束交通参与者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动态隐患,采取设置安全防护、警示提示等设施干预交通参与者行车行为,规范出行习惯。

同时,采取设置反光道钉、二次过街设施、危险警示区、哨兵系统等设施,提升道路通行安全。

此外,针对道路建设标准与安全通行不匹配、不适应的难题,市委市政府提出“公路交安设施城市化”“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化”的治理思路,健全完善、提档升级交通安全设施和警示提示设施”,全面提升道路本质安全。

四是立足“企”的深化治理。制定《无锡市重点车辆及驾驶人交通安全隐患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对全市运输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交通运输企业车辆违法率、事故率、检验率、报废率、经营注册、人员背景等关键数据,建立高风险企业“四色预警”模型,实施分级治理,对整改不到位、治理不彻底的企业,会同交通运输部门上门约谈、联合惩戒。定期以“红黑榜”形式公布风险隐患突出的客运、货运、危化品、公共交通、校车等交通运输重点企业,曝光突出违法车辆和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交通运输行业规范经营、强化宣传教育,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三)深化基层治理,推动交通安全由“部门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针对交通安全基层工作基础薄弱、机关企事业单位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不清、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我们积极借鉴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整合社会力量,着力提升交通安全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是落实街道(镇)社区(村)属地责任。把社区(村)交通治理纳入党委、政府社会治理工作全局和平安创建重要内容,指导督促各街道(镇)、社区(村)切实加大对社区区域交通秩序整治、隐患排查整改、群众宣传教育、涉交通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人、财、物投入的力度,夯实交通安全基层工作基础。

今年5月,无锡市惠山区全面推行交通民警挂职村、社区副书记工作制度,全面组织调动村居社区工作人员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同时,我们还利用交通事故预防“红黑榜”乡镇、交通安全“零酒驾”村居社区创建等工作机制,推动交通安全治理责任落实到底。

二是落实基层“警格”“网格”管理责任。实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属地化改革,赋予基层派出所、巡特警大队承担普通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源头监管、社区交通安全宣传、一般交通违法查处等职责,壮大基层一线交通执法力量。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深入开展乡镇警保联动“两站两员”和“一村一交通辅警”建设,推动形成“警格”主导,城市社区网格员、物管员及农村地区“两站两员”、网格员等“网格”配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村)交通安全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格局。

三是落实企事业单位责任。将机关企事业单位交通管理党政主体落实责任情况纳入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按照“看好自家的车,管好自家的人”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本行业、本单位车辆、驾驶员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对员工、学生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教育,真正做到隐患不出门、问题不上路。

(四)深化依法治理,推动交通安全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转变。

针对无锡市交通安全市域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坚持“立法保障、执法规范、树立权威”的思路,积极推动政府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对违规运输企业和重点违法行为出重拳击、用重典,全力保持全市交通安全态势稳定。

一是深化法治保障。针对无锡市电动车尚未实施全链条管理、机动车违法停车现象屡禁不止等重点难点问题,我们积极推动政府制定出台《无锡市电动车辆管理办法》和《无锡市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实施办法》,对电动车生产、销售、行驶等方面实施全链条管理,将多次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管理,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树立电动车文明、规范、有序出行“无锡规矩”。

 二是强化规范引领。今年4月份,时任市长杜小刚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现场会上指示要求,进一步强化源头企业管理、交通安全设施提升、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全面深化交通安全源头治理,着力打造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系列“无锡标准”。

截至目前,市道交安委已牵头完成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通勤客车(县际包车)企业、货运物流场站规范管理、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整改等4大类“无锡标准”的试点工作,同时编制《无锡市道路品质提升细则》《无锡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导则》,推动实现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道路设计、建设、验收、投用“四同步”。

三是树立法治权威。建立打击非法营运“四个联合”工作机制,整合公安交警、交通路政力量,依托“交通运政系统”、公安交警信息化系统等数据平台,科学研判重点嫌疑车辆出行规律、行驶轨迹,实现非法营运车辆动态巡查、精准打击。坚持以打促防,制定对全市道路运输企业在本市范围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开展联合深度调查机制,对不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依法依规严格追究责任。实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机制,联合绿化、城管、住建、应急等部门深挖企业安全管理漏洞,实行联合调查、联合惩戒。

(五)深化科学治理,推动交通安全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转变。

对道路交通安全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基础上,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改革创新手段,为交通安全市域治理注入强大活力。

一是提升科学分析研判能力。依托“交通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智慧民意系统”“事故分析预警系统”,紧盯警情、舆情、民情,定期召开“三情”研判会议,注重分析效能、分析深度、挖掘交通执法中的薄弱环节,梳理分析当前交通管理难点、堵点、隐患点,精准靶向指导勤务管理、事故预防、源头监管、服务群众。研发应用交通管理“智督”系统,全面监督勤务、执法全流程,实现勤务执法“全息化”、执法办案“规范化”、绩效评估“精准化”。

二是提升道路智慧管控能力。启动智能交管一体化提升工程建设,实现城市各类交通信号灯、监控抓拍系统联网运行、智能性应用。

目前全市421个路口实现信号绿波控制,40余个路口实现“自适应”信号控制,整体通行效率同比上升18%。启动快速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对桥梁、立交、匝道、隧道出入口等拥堵节点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纳入市区感知体系,全面提升快速路事故、拥堵警情的快速发现处置能力。启动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慧安”工程建设,对公路未设灯平交支路口增设“哨兵”预警系统,实现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主动预防。系统应用以来,交通事故显著下降,G42沪宁高速夜间事故同比下降25%。

三是升级交通管理执法装备。为交警铁骑摩托车配备前后车载交通事件检测摄像头,为现场拦截布控提供精准信息。同时,通过该设备,动态检测巡线交通状况,让每一名铁骑成为路面交通实时状况感知节点,千名铁骑汇聚成动态感知网络,视频实时回传交通指挥中心,统筹调度警力资源,实现情指勤高效一体运作。

四是深化交管警务机制改革。深化以全员勤务、责任勤务、精准勤务、铁骑勤务、智慧勤务、属地勤务为主要内容的勤务机制改革,提升交通管理质效。为配合警务机制改革,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增招1000名铁骑辅警,组建并运作交通秩序测评、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信号配时三支社会化专业团队,交通管理质态大幅提升。

03

道路交通安全数字化市域治理的未来展望

在无锡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今年以来,以“智能交管一体化工程”“快速路智能交通系统提升工程”“高速公路慧安系统建设项目”为主一批重大交管信息化项目启动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织密我市主要道路交通感知网络,提高联网应用水平和发现违法行为的能力,也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市交通安全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

(一)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市域治理现代化。立足深化“三年大灶”整治,围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13项重点任务和交通运输安全专项15项具体任务,瞄准重点、聚焦难点,紧紧围绕“人、车、路、企、管”等全要素、全周期管理,实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基层治理、依法治理和科学治理,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交通安全领域建立“无锡标准”、树立“无锡规矩”、打造“无锡样板”,实现道路交通安全要素全面完善、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交通参与人守法意识全面提升,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全面下降。

(二)健全多部门交通数字化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打破部门、板块各自为政的传统建设模式,全面推行交通数字化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协同机制。会同工信、交通、大数据等部门,结合车联网示范城市建设需要和城市数字化管理运行示范建设需要,对视频、雷达、射频识别等各类路侧智能感知设施点位开展系统规划、分布建设。同时,统一全市各类交通数字化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接入要求,规范交通数字化设施设计审查和验收接管流程,以满足各类设施联网运行需要。

(三)拓展丰富数字化交通治理应用。横向整合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涉及城市交通治理的各项数据,实现“人、车、路、企”等各类交通要素全面整合、信息共享。通过应用科技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当前交通安全市域治理需求,进一步探索拓展交通治理应用,切实解决困扰我市交通管理中重点车辆风险主动管控、重点道路事故主动预防、重点交通违法实时取证等难点、痛点问题。

注:文章内容为“2021中国智慧交通管理联盟年会”分论坛的发言。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