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关宏志:关于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思考

进入土木工程领域施工单位的人数越来越少,经常听到这些施工企业的负责人抱怨“招不到人”,即使是采用“订单班”的办法,也无法解决问题。当然,这里招不到的不仅仅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

学生的培养方案再次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任何培养方案的最后落脚点都是课程设置。于是,一个专业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要回答“需要开设哪些课程”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培养方案的构思上来。一个好的培养方案,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除了通识教育部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需要考虑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需要考虑专业的内涵,努力提高毕业生在专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注1】。这些内涵包括了专业领域特有的规律和把握这些规律的知识和技能。应该看到,任何一个专业都有着本领域独特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由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构成。其中,包括了特有的专业经验和洞察力。

第二,需要考虑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从自然规律来看,任何一个行业领域都有着它从出生到衰败,再到或升级、或消亡的过程。从人才的社会需求来说,随着一个行业领域的上述过程,对人才的需求也有着符合生命周期的规律。这就需要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大胆增加新课程、剔除旧的课程,让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上述变化。

第三,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对专业人士的需要。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学生的就业需要。一所有历史的学校和有历史的专业,在社会上的专业领域必定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认知度和接纳度。这些接纳领域,也构成了对人才专业知识、能力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时,需要考虑社会需要。

第四,需要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开设一门课程的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实验室条件、实践条件,等多个方面,这些也构成了制约新课程设置的客观条件。缺乏这些条件,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从以上四点基础出发,我们来看交通工程专业的情况。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是土木工程领域和工程施工单位。然而,近些年来,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从一些不够完整的信息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在参加工作的学生中进入互联网、大数据、网联汽车及“智能交通”企业等新兴业态的比例逐渐增加。更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短短的3~5年内便“我现在已经不做交通了”。

而进入土木工程领域施工单位的人数越来越少,经常听到这些施工企业的负责人抱怨“招不到人”,即使是采用“订单班”的办法,也无法解决问题。当然,这里招不到的不仅仅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想想看,一座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整个交通系统的格局总有构成的那一天,随着城市交通系统建设的完成,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从建设领域转向运营管理领域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或许,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这样一些动态,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在回归到他们自己应该去的社会工作岗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的发展及我们培养的学生的适应能力。显然,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了在交通规划设计、交通管理等本领域内更大的竞争力。

此外,尽管用人单位声称希望学生“又懂……,又懂……”。但那些互联网、大数据、网联汽车等新兴业态用人单位招收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目的,或许也有要他们写代码、编程序或者是做机械、工程设计之类的工作的需求,当更重要的应该是需要他们发挥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长,在交通现象分析、交通规律探索及交通问题解决方案设计方面发挥作用。

这便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需要他们什么都懂,还是至少要懂得交通?

交通工程专业的相邻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课程,其中包括力学、数学及土木工程相关课程。然而,我看到除了需要实验的论文型题目之外,许多学生毕设中都是采用商业的有限元分析工具软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商业软件已经将前人的研究成果高度集成,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分析应用工具,学生只要会使用这些工具软件,便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相信许多规划院、设计院的工程师们的工作也存在类似的情形。

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医院里的医生完全用不着亲自去为病人做化验、CT、彩超及核磁共振扫描等项检查,医生的职责就是根据这些部门送来的化验单或检测报告来确认病因,对症治疗。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市场的动力将科研成果商业化、工具化,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运用这些工具来解决专业问题。土木工程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类似的商业软件在包括交通领域在内的其他行业领域也普遍存在,工程技术人员只有会使用这些软件,便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结果。这些结果对于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唯一区别(也是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对这些由软件得出的“初步结果”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做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这里的“意义”则是专业人士基本素养的结晶。

回想起我们刚刚进入专业领域时,要做交通现象工作,就需要自己用掌握的计算机语言编写应用代码、调试程序。上述现象和我们那时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个过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技术进步,使得社会高度分工,社会分工使得人们在一个复杂的过程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至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有了几个基本的答案。即,我们只要回答好如下问题,就可以有一个不错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

  •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 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做专业的事情吗?

  • 当一堆数据摆在面前时,我们的学生能比非专业的学生更清晰地描述交通现象(问题)吗?

  • 当一个交通问题摆在面前时,我们的学生能比非专业的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案,并证明其中的某个解决方案更好吗?

最后,我们需要回答我们的学生是否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或者说是否一个专业是否需要多个方向的问题。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个人的一只手里能握几个鸡蛋?手里的鸡蛋越多,越是抓不紧,抓不牢。同理,我们无法使得学生在学校期间穷尽天下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明确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把它们抓牢、抓好才是正确的培养方案设计之道。

【注1】参见拙作《交通工程专业的底色与优势》

2021年7月20日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