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会印象:热闹与缺失并存
说到本届安博会,大家会脱口而出:“热闹”、出乎意料的火爆。展厅内摩肩接踵、人流如织;站台前、特别是知名企业的展品前,聚集了无数凝视、思考的目光;展会期间,论坛、研讨、活动迭起,盛况空前;产品、企业、人物评选、表彰从中国扩展到世界。深圳依然是世界安防的制造、创新和新闻中心,更成为精神和思想的源泉。
本文作者:公安部一所研究员 李仲男
说到本届安博会,大家会脱口而出:“热闹”、出乎意料的火爆。展厅内摩肩接踵、人流如织;站台前、特别是知名企业的展品前,聚集了无数凝视、思考的目光;展会期间,论坛、研讨、活动迭起,盛况空前;产品、企业、人物评选、表彰从中国扩展到世界。深圳依然是世界安防的制造、创新和新闻中心,更成为精神和思想的源泉。
热闹
透过这喧嚣,静下心来,看这“热闹”,会领悟到更多、更有滋味的体会。
这次展会为什么会“火”,为什么会出人意料的火。
众多观展者来看什么,看“热闹”、还是看“门道”。是看新产品、新技术,还是感悟新观念、新思维。个中滋味,各有不同,任你去体会。
安博会是行业的盛会,不仅是制造商成果的展示,还是行业方方面面及相关行业需求、思潮、观念表达、交流、交汇、交锋的场所。实在的讲,比较上届北京安博会,本届展会并没有更多的新产品和技术推出,但展示方式的改变,营销的核心概念的改变,使人们感到颇有新意;展会上的几个热词(核心概念)在上届展会也有提出,今年慧聪安防十大品牌评选活动的高峰论坛,就是以它们为主题。当然、这些孤独的振臂一呼无法形成像展会一样巨大的震撼和影响。
观展者涌向展会,就是要看看在北京提出的概念,经过2000公里路程到深圳,是否有了新的诠释和更深的内涵;看看一些曾是抽象的概念,是否已经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技术;看看哪些云中美好已经落地开花,得到了应用。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变化中发现需求的变化、技术的趋势、行业的动向,特别大企业的动向,以便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也有思考者,透过热闹,感觉到了一丝寒意。许多观展者的事业不顺利、企业不景气,他们带着迷茫的心情来到深圳,迫切地希望能感受到一点春天到来的气息。
热词
1、人工智能(AI)
本届安博会,AI毫无悬念地成为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热词”,概念营销的主题词。各厂家都在展示它们与AI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从前端智能摄像机、智能分析,到平台的智能研判、决策、风险评估等,(“无AI,不智能”);几乎所有论坛的主题都是:AI、深度学习,(“无AI,不论坛”)。真可谓:无AI,不安防。
确实如此、安防系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涉及安防技术的方方面面。或者説:AI是支撑安防技术、系统(智能化)的基础技术和技术融合的核心。主要表现于:
实现功能的自主化,目标跟踪、多机联动、功能动等编程控制功能,机器人、无人机等遥控设备,通过人工视觉,实现摄像机自动调光/焦/焦距;机器人自主行走/避障等;采用人工触觉,使机器人的机械臂具有感知轻/重、虚/实、光滑/粗糙等的能力。
提高动作的精准性和效率,通过尝试学习,增强特征识别、图像内容分析及搜图等系统识别、判断、搜索的精准性和效率;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扩展应用范围;提高摄像机宽动态、数字降噪及透雾等的效果。
提高系统决策水平,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提高预警、风险评估,预案等专家系统的决策水平;提高大数据应用的水平和价值;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安全预警体系,破解公共安全难题,促进和加快现代安全体系的建立。
人工智能的热,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上。事实上,通过大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等新技术,人工智能已经大量运用在了安防领域。如植入智能化芯片的视频监控前端设备,能够通过其收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即时分析,如抓取当前目标的特征、特异性行为,做到一个基础的判断。除此之外,在数据中心、云端,人工智能也有大量的运用,如最近大行其道的人脸识别,通过前端设备抓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撞库比对识别目标等。当然,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点,而人脸识别也似乎已经等同于一个解决安防监控方面难题的利器,但实际上我们仍要意识到,人脸识别还能有更广泛的应用,发挥更大的效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所在。
海康威视如今的产品就很好地诠释了人工智能落地于安防的作用。此次安博会,海康威视展出了新一代海康明眸近景人脸识别系列产品,以及适用于办公场所、交通客运、展会景区及学校出入口等各类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案。“海康深眸”前端、“海康脸谱”服务器及平台共同实现可实现人员行动轨迹、判断人员密集程度等功能。“脸谱”、“猎鹰”以及“超脑”等产品,更是深度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以期更好地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结构中。
总之,人工智能是安防智能化的必由之路。它的应用将激发潜在的安全需求;促进安防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实现技术、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开创新的应用模式和市场。它打破了智能监控的玻璃屋顶,让那些丰富的功能和应用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将安防技术和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人工智能又是实现人的智慧参与的最佳途径。如系统决策,技术上是AI,策略和判断的关键是人的参与。
最后再次强调:AI是基础技术,不是应用层次的产品。它的应用可以提高安防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安防技术的融合,促进安防与其它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产生新功能、新模式和新应用。
2、融合
有人说:AI是本届展会唯一的热词,其实,“融合”也是业界关注的热点、众多论坛的主题词。
融合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许多不同的专业都在向着一个目标发展,许多学科和技术走上异途同归的路,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学科、技术;不同学科、技术可能在一个共同的关键点上实现突破。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视技术融合的产物。
而同类的技术一样能够融合,且技术的融合常常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这是因为“融合”能够使两件事物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优配比。
说到融合,就不得不提到此次安博会上,海康威视带来的AICloud框架。海康威视的AICloud,由云中心、边缘域、边缘节点三部分构成,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在边缘节点上对图像有效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智能存算析一体设备在边缘域对业务应用进行分级处置,在边缘计算+云计算的云中心进行图像感知数据的推理分析,真正做到让感知理解更有效、更精准;图像目标细节传输更高效,网络压力得到释放;数据分级应用更灵活,业务响应更敏捷。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融合,最大的优点就是分摊云端压力和低延时敏捷响应。当下AI技术愈发强大,前端设备亦不断融合智能技术,设备本身即为一个小的构架——即摄像头收集到视频流之后,不直接上传云端,而是交由自身的处理器芯片来进行快速的解析和识别,如图像质量的信息、目标的特征、目标是否有危险性行为等等结构化信息,而前端设备能够将这些关键精简信息进行封装压缩,并快速提交给云端进行决策,使云端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效率大大提升,做到真正的快速和智能。
早些年间也有类似海康威视AICloud框架的一些理论被提出来,但是由于当时匮乏市场环境,且上、下游技术都不完善,加之类似的理论不算特别完备,难以实现,可以说生不逢时。而如今,海康威视在前人的概念基础上,完善了整个云生态圈,使之能够落地于安防项目的实际运用之中,可谓是为安防行业带来了一波新高潮。胡扬忠曾说,AI打破了视频监控的天花板,他说的非常好,但是我要补充一下,AI打破的应该是玻璃天花板,让我们能够触摸到让安防人“觊觎”已久的蓝天。AI运用于前端设备,使“云+边”计算能够给予安防行业一片新的前景,也给这片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说到视频技术,它其实是融合主要的核心。图像压缩技术是HDTV、大容量通信、多媒体共同攻关的突破点。人工智能(AI)是自动化领域融合的核心技术。
安防技术在其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这就是“探测”。传统探测(识别)已成熟,但一直没有突破。数字视频技术为探测和特征识别技术指出了新方向,并解决了传统探测、识别技术的不足。实现了探测、识别、监控技术的融合,成为安防科技进步的箭头技术,安防技术融合的核心,产生了智能安防(监控)的概念。
融合的前提是数字化,基础是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技术、不同系统的融合,可以创新系统模式,开拓新的应用。有人称之谓“集成”,其实、融合与集成有本质的差别。
集成是技术的组合、功能上集成,各(子)系统的组合;而融合是利用系统架构、技术内涵的共性,将它们融成有机的一体。或者説,技术融合,特别是数据的融合,是真正的“集成”。实现系统资源的共享,数据的融合将会实现信息的深化应用,挖掘出深层的增值信息,产生新功能。我们説:给人以新意的展示方式和营销的核心概念的改变就是融合的概念。
融合经济,是新思维和新的发展观。它的形成科技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资源的认识,减少了对基础资源(能源、矿产、土地、劳动力)的依赖。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可以不以占有和掠夺资源为代价;竞争可以不是相互伤害,发展可能实现共赢。融合经济的观念逐渐形成并被普遍接受。
我国最先完整的提出了融合经济的思想,并通过“一带一路”付诸实践。
在IT化的进程中,安防的生态正发生巨大的变化。从线上到线下,从业内到业外;价值链不断延伸,并相互交叉、相连。说明:安防的蛋糕做大了、市场拓宽了;表明安防行业已摒弃了传统市场竞争、零和博弈的观念,正在形成融合经济、共赢发展的局面。
供给侧改革、“调、转”,就是在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本届展会,许多大企业都提出了融合发展、安防新生态和构建价值链的概念和具体举措。必然涉及业内广大的中小企业,因此,这也是大家关注本届展会的原因之一吧。
缺失
安防行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进入了深水区,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舆论的引领,特别需要先进的、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趋势的理论的支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有其自然的客观规律,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增长和变化的社会需求的反映;是科技发展大趋势的体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是其历史发展轨迹的延伸。这就是安防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它是通过严谨的行业研究产生的,不是人为的臆造和凭空的设想。
安防行业缺失行业研究。行业组织(行业协会是最主要的行业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始终缺位行业研究,放弃了指导行业发展的功能;媒体缺位行业研究,过度商业化,不做、不愿做真正的行业研究,失去了舆论引领的作用。正因如此,行业、特别中小企业处于理论饥渴的状态。他们主要从大企业那里得到一些信息,然而众说纷纭,又感到莫衷一是、不知所措。展会自然就成为最关注的场合、渠道。这就呼唤行业能够出现智库型组织,补足行业的缺失。担负起行业研究的职责,成为权威性的、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机构。在适当的场合、媒体发声,为行业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和基础数据的支持和服务。
附:
作者简介:李仲男,公安部一所研究员,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00)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