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管理规划设计:甲方的「不给」和乙方的「不够」
近来在与一些相关地方用户的交流中,却渐渐感到一个问题:已经建设完成的,对于建设的系统效果经常表示不满;尚未建设欲投资进行建设的,则对系统建设后的效果具体会如何表示担忧。
过去十年,智能交通领域的投资日益增大,过亿元的项目比比皆是,然而,近来在与一些相关地方用户的交流中,却渐渐感到一个问题:已经建设完成的,对于建设的系统效果经常表示不满;尚未建设欲投资进行建设的,则对系统建设后的效果具体会如何表示担忧。
当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效果如何,与众多因素有关,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为例,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优化、参与者意识水平、驾驶习惯等等都密切相关,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在系统建设之前的规划设计阶段是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也是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而去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系统,或者还需要同时进行优化工作等。
但是,多年的各种角度看下来,当前国内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的现状,感觉从建设方(例如交通管理部门)到咨询方(规划设计单位)都尚存在需要改善的方面。
对于建设方而言,主要感觉如下三个方面:不给资金、不给时间、不给需求。
不给资金:早期进行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个系统功能较为简单,体系不够复杂,因此,往往没有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就直接由承建单位和建设方讨论决定后开始建设,由此可能在部分人员心目中形成信息系统的建设不需要良好的前期规划设计的概念。
目前在一些地方,会出现投入几千万甚至更多进行系统建设,而不愿意在规划设计方面投入相应的资金,总是希望一二十万就设计完了,甚至免费的更好,殊不知“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往往是成立的。节约了几十万的设计费,几千万建设的系统效能可能还不如一半投资建设的效果好。
因此,前期的吝啬投入往往导致后期歧途浪费。
不给时间:“慢工出细活”往往也是有道理的。
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对当地交通情况等的充分了解,需要与地方主管部门充分的沟通。而设计单位有时还不是本地的,项目开始前对本地情况了解有限,就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驻场工作及充分交流。
而现在经常会碰到短短一两个月上亿的项目就设计完了,甚至更短时间都是有可能的。当然在投入巨大人力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的,但是从成果来看,往往难以反映足够的工作量。而建设方往往的情况是平时不着急,到了某个时段,恨不得什么事情一周就干完,仓促之下的工作往往难有良好效果。
不给需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毕竟是有着明确的用户对象的,而其功能的发挥也需要有对业务需求的充分了解。
对于设计单位而言,对业务需求的了解一方面来自本身业务水平的不断积累等,同时也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与建设方的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而目前有时会遇到难以充分了解需求的情况。
例如非建设责任部门似乎并不关心,对业务需求的提出也可能就存在问题,故而导致设计的成果存在一定的问题。
谈完甲方,再谈谈乙方,目前感觉也存在如下三个问题:不够成熟、不够专业、不够用心。
不够成熟: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往往被视为普通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确实又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在该设计领域相对而言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积累,同时设计市场的规模虽然近年来有所扩大,但是毕竟还是较小的一个市场,使得教育领域亦未有多少学者去进行设计方法的研究探索,从而导致与其他的专业人才培养相比,该领域的人才培养非常少见。理论方法的不成熟导致人才队伍的缺乏进而亦导致最终效果的有所欠缺。
不够专业:这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后续。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导致目前从业人员来源多样,传统的交通工程、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公路工程等等相关的都可以进入。然而,由于专业体系的差异,使得不同设计人员对于项目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或不足。
例如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如果只是画画系统结构图、数据流程图、列列建设点位、写写技术参数、数数设备清单,则于真正利用信号控制来改善交通有多大益处?
虽然系统设计阶段肯定不需要给出配时方案等,但是至少应该从较为专业的角度去给出未来信号控制系统建设中哪条道路什么时间适合什么控制逻辑?哪个路口什么时间适合什么控制逻辑?而这直接影响到检测器的布设(注意检测器的布设不是大路口装四个方向小路口装两个方向就完的事情)。
而这些问题在设计阶段不去回答,指望进行信号控制系统的承建单位再去做,就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看起来好像就是复制粘贴的工作,因此就会被人认为照葫芦画瓢,但有时甚至基本概念都没有学习清楚,就仅凭常规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殊不知交通工程内的一些用词亦有其特定含义。
不够用心:除专业水平的限制外,决定设计文件下限的是设计人员的用心程度。
对一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而言,因为很多设备参数相同、很多系统功能相似,复制粘贴似乎也无可厚非,而且往往数万字、十数万字的文件全部重新敲出来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在组织材料过程中,也需要更为用心一些,要能够结合具体城市、具体道路情况量体裁衣,至少要看起来是给这个城市、这条道路使用的。同时,文档格式也是一个成果的脸面,在排版、绘图等方面也需要用心,至少短时间从面上看起来是比较认真的文件。
可能导致设计过程不够严谨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出现问题也难以追究,而且建设的系统即使失败最多也是不好使而已,不会出现类似建筑物倒塌等严重的问题,故设计方的责任似乎较轻,糊弄糊弄也可以了。
*本文为业内人士投稿,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本站允许,禁止以任何形式的转载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