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一体化治堵管理思路下的必然产物 | 昆明配时中心一年思考

配时中心不应该仅限于一个信号优化机构和交通组织机构。

编者按:一直以来,各地交警部门成立了很多名目繁多的治堵、畅通办公室、信号优化联合实验室、配时中心等。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很难形成治堵合力。通过昆明配时中心的探索实践,可以说,重新构建符合本地交通管理特点的一体化治堵管理新体系;正规化、标准化打造配时中心;依托专业团队配置复合型人才并深度介入交警部门的交通管理环节,对城市的交通综合治理是有一定成效的。希望通过昆明配时中心的建设和应用经验能给予读者对一体化治堵机制建设的思考。

笔者曾在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走进昆明技术沙龙”上曾就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配时中心回应时指出:“配时中心不应该仅限于一个信号优化机构和交通组织机构。未来应该是要朝着融合多个部门,集成交通感知、需求调研、政府决策数据评估、为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辅助决策执行机构”的构想。昆明配时中心在设计和打造阶段,即以此为目标,明确功能定位,从顶层机制设计开始构建一体化治堵管理新思路。截止目前已成功运行一年有余,取得了一定成效,借此和大家分享这一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这一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呢?首先我们看一张图:

1641865095570728.png

这是从2020年5月(疫情期间)到6月份昆明恢复城市正常运转,直到近日的高德城市拥堵数据统计图表,可以看出,2021年各月份无论是日均拥堵指数还是高峰拥堵指数均与2020年疫情末期的拥堵状态基本持平,2021年昆明的交通拥堵治理成效较为明显。

这样的成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通信号优化调整的成效了,而是集城市规划、建设、交通体系、交通管理等一系列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所发挥出来的正向作用,这一成效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充分说明,改变运动式治堵、单一性治堵,或是单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的治堵思维已不适应于当代交通治理,依托一体化治堵管理体系提升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水平是交警部门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中的一个可行的、有效的实践。

因此笔者认为:配时中心是一体化治堵管理思路下的必然产物,是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和载体。随着配时中心建设、探索与应用的发展,配时中心已不可能仅是一个信号控制中心,而必须进一步探索如何与交通组织、交通管理、城市规划、道路建设等的融合共生,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的治堵管理架构、机制和载体。

结合昆明配时中心一年来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

首先要转变治堵思路,构建符合本地交通管理特点的一体化治堵管理新体系,将交通综合治理形成合力。

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剧增与城市道路供给量不足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仅仅依靠交通科技部门、秩序部门、设施部门、指挥中心、基层大队的智慧交通建设、交通组织优化、交通信号优化、增加警力的单一治堵方法,城市交通拥堵已很难得到改善。

原因就在于:智慧交通的建设仅仅是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提供科技化支撑手段,智慧交通、智慧大脑的信息体系建设只能解决有多堵和为什么堵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怎样才能不堵的问题。交警各专业部门的单打独斗和人海战术治堵,大多时候只有苦劳而无功劳。另一方面,政府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部门以及交警各专业部门之间的治堵工作容易出现工作脱节,配合无序的情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迫切需要各专业部门能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效果,一体化治堵就是各地政府部门最终绕不开的一环。

其次,制度化的“治堵方案”使治堵工作有据可依,工作流程有规可循,避免具体工作走过场、运动式一阵风。

2020年,昆明交警审议下发了《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操作指导规范(试行)》明确了信号优化工作机制及路口信号管控权责。在此基础上,2021年,依照党委政府对昆明交通综合治理的相关通知、文件的要求,成立了“交通综合治理专班”的顶层设计;昆明交警同步配合成立了交通组织优化专班、配时中心等治堵专班和专业部门及队伍。在昆明市的一体化治堵管理机制、工作等方面又有了以下提升:

1.治堵工作制度化、治堵流程明确化,通过制度流程来细化工作的实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关于“畅通工程”系列部署要求,昆明交警审议下发了《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堵点治理工作机制》,由支队领导牵头,指挥中心、秩序管理处、设施处、科信处及辖区大队主要领导担任成员;规范交通堵点的进入、退出标准;明确了交通堵点治理运行状况监测、预警;对挂牌督办交通堵点治理任务分工:由秩序处提出优化交通组织建议,交由大队协调属地政府对堵点开展工程性改造措施,同时由配时中心组织开展交通堵点治理成效评估等。

2、治堵工作定量化、工作总结周期化,以量化数据来评估工作成效。

依照昆明市城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规范报送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的要求,昆明交警审议下发《关于定期报送城市交通治理工作情况的通知》,每周统计上报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保有量情况;运用“智慧交管.昆明大脑”每周收集主城区路网交通拥堵指数、延误指数以及拥堵路口路段情况,形成每周交通通行分析报告;以周为单位统计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情况、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实施路口和路段明细以及优化措施情况、交通信号配时优化道路明细及信号优化情况、交通设施排查情况明细情况等。对配时中心的数据统计来源、数据统计内容、标准、频次等首次提出定量要求,进一步规范治堵管理工作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工作。

再次,综合治堵协调机制是整合各专业部门形成合力的重要手段。

配时中心不能是指令部门,而应该是一个交通优化协调机构和策略研究机构。与支队领导、指挥中心、科信、秩序、设施、基层大队能有效沟通和工作对接,与各专业部门要能做到紧密配合、有效协同,必要时可以融为一体,职能灵活调整。

昆明配时中心与指挥中心“指挥、调控一体化”;与秩序处、设施处的“设计、施工、调优一体化”;与大队的“基层勤务、监督、考核、培训一体化”就是这一思路的产物。笔者在(昆明配时中心在一体化警务机制改革中的定位与应用)一文中,就昆明交警构建的一体化治堵管理体系有详细介绍。

最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体化治堵管理体系的保障。

作为省会城市“综合型”的配时中心,配时中心的人才队伍素质要求更高。配时中心的主管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统筹能力,配时中心在掌握现行国家法规、行业标准,深谙交通信号精细化管理业务,懂交通组织优化业务,了解交通规划、建设业务,熟悉交警各专业部门的业务内容,知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熟练掌握交通仿真的基础上;还要能明悉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基本算法常识,熟悉公文、专业调研报告及宣传写作,熟练使用交警各业务系统和平台等。以上要求决定了配时中心必须要具备复合型人才。

那么,有多年优化实战经验算不算复合型人才?相比而言,能亲身体验更多城市的交通特点,接触更多城市的交通问题,参与更多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具备面向全国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视野,又有熟悉本地交通现状和规律特性,有经验、有想法、能落地、有成效的实战经验人才,更具备复合型人才的标准条件。

目前,国内自建型和外包型两种配时中心建设模式都将人才培养和以人才为核心作为建设思路。笔者认为:以包容的心态引入外包型服务,以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服务和专家支撑也是治堵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思路,既依托其人才培养体系挑选具备全国多个城市优化实战经验的精干人员组成配时中心运营团队,又要求其辅以专家支撑,必要时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开展工作,强化配时中心运营团队和分管民警、大队民警的技术培训。能有效的调整体制内人才积极性不高、交通管理思路过于传统的弊端,即:引入“鲶鱼”增加体系的活力和生命力。

结语:结合昆明一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配时中心作为交通优化协调机构、交通优化智囊团、交通数据分析家、交通运行评估机构而非指令部门或单纯的执行部门,能在各专业部门之间起到非常好的润滑剂的作用,对一体化治堵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非常关键。配时中心的工作职能不能再局限于交通信号精细化管理,也不能为了建设配时中心而建配时中心,更应该重视治堵制度和流程化的重塑,配时中心应该是一体化治堵管理思路的产物。否则,不过是建了一个信号优化的豪华办公室而已。

作者简介:张灵 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科信处副处长 硕士,从事信息化工作15年,云南省交通警察总队教官、云南警官学院兼职教官、信控中国俱乐部会员,参与《昆明市智慧交通规划》、昆明市公安局《智慧春城-平安昆明》建设项目规划;参与组织建设《昆明市二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昆明市交通指挥中心改造》、《智慧交管.昆明大脑》等项目。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