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交治融合”警务机制创新探索与实践

积极打造适应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需要的现代基层警务体系

导语:大力推进警务机制和勤务制度改革创新,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现代警务体系一直是公安机关自我革新的着力点。针对当前公安机关交通与治安工作所面临的新需求,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围绕创新基层警务模式、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治理效能的目标,优化机构、转变方式、盘活现有警力存量,进行 “交治融合”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对“交治融合”警务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了一套可供借鉴、复制的经验模式,供大家参考借鉴。

交通管理与治安管理是公安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执勤工作的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重叠,职能具有一定的交叉,权力责任具有部分交织,因此关于交通管理与治安管理的融合探索起步较早。

“交治融合”的改革开始于农村地区,公安部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农村公安派出所可以在县(市)公安机关统一领导下,参与本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其后多地公安机关进行了尝试并积累了部分成果。

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传统型社会治安案件持续下降,而交通安全治理的难度飞速增长,派出所与交通执勤中队的模块式管理、线条型组织架构设置导致过分强调“一警一用”,出现了警力严重不足、配置分散、分布不均衡的局面,与时代要求相脱节,故实现一警多用、一警多能、统一执法、联合执勤,最大限度提高警务效能的现实需求更为迫切;另一方面“公安大脑”的建设和数据的共建共享为打破系统壁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抓住数字化改革契机,充分发挥数字化驱动和赋能的作用,以“做强基层、做实基础”为内在动力,深化“交治融合”改革具有现实的创新意义。

借助“公安大脑”的数据支撑,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以义桥派出所为试点创新实施“交治融合”警务模式,围绕“安全、畅通、便民”总要求,通过交警与派出所的警务融合,发挥“1+1>2”的整体效应。通过对警情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制定并实施了《深化交通管理警务机制改革方案》,对“交治融合”警务机制的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复制的经验模式。

一、公安警情大数据分类改革区域

为有效支撑“交治融合”警务机制创新,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通过建设公安大脑项目,现已实现治安信息、人口数据等基础系统融合,共享共用治安视频20万多路。在公安大脑基础平台中建设融合业务管理系统,以便更好的汇集业务数据,深度分析警情时空特性,为“交治融合”的因地制宜提供条件。

该系统部署于视频专网,从支队获取万马宣教、三色码业务数据,同时在视频专网部署服务接入警情、车辆、违法数据、事故隐患等业务数据,系统数据资源架构如图1所示。

1.png

图1  “交治融合”业务管理系统数据资源框架

由于萧山社会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实际,“交治融合”系统的警情分布呈现出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城郊结合部交通乱象突出、农村交通安全问题突出的三大区域特征。2021年,全区交通拥堵类报警3497起,其中城区范围2146起,占比61.4%;交通类信访舆情涉及交通乱象3955起,其中城郊结合部2380起,占比60.2%;全年交通事故死亡96人,其中农村区域死亡71人,占比74.0%。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使用K-Means聚类算法,以社会治安案件特征、交通事故特征、交通违法特征、安全隐患排查特征和交通宣传教育特征为维度,对萧山区域内的公安基层组织进行分类,按照差异化需求,分别同步实施基础融合、深度融合和全面融合的三类融合机制,如表1所示。

2.png

1 基础融合模式

“交治融合”警务机制改革重在打破警种间的“信息孤岛”,实现警情数据的多源共享,落实执法办案协同配合、基层基础统抓统管。

该模式中,将交通拥堵治理作为重点,实施交警专业管理,派出所、交通执勤中队组织机构保持不变,相关派出所负责交通管理基础工作,具体由杭州市6个城区派出所负责一般交通管理基础工作,1个交警城区执勤中队负责本辖区交通管理相关工作。

2 深度融合模式

深度融合模式将交通安全治理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派出所在警力保障、基础工作、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义桥模式”,15个农村区域派出所负责交通事故接处警、村社一般源头宣教、轻微交通违法(含酒驾)查处、“一窗通办”交管服务等接处警、勤务、执法、宣教工作。

该模式中,区域内3个相关交通执勤中队每个中队只保留9名民警(含1名中队长、1名指导员),突出交通管理专业职能,中队划分巡防区并对应派出所责任区。派出所层面,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根据各派出所辖区交通要素,统一调配交警大队9名中层副职兼任相关派出所副所长,相关交通民警、辅警分配至15个深度融合派出所,派出所把交管工作纳入日常警务中,实行一盘棋统筹,统一指挥调度、统一部署落地、统一服务窗口。

3 全面融合模式

全面融合模式将交通乱象治理作为重点,探索尝试派出所和交警执勤中队合署办公。队伍、执法、基础和警务等方面实施全面融合模式,成立“一站式派出所”,承担派出所和原交警中队所有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工作职责,对高速出口等重点部位联合治理。

该模式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了改革中的思想觉悟、执法专业、机制保障等问题,对基层警务模式和执法勤务模式进行了创新。

二、公安大脑数据逻辑重塑职能体系

“交治融合”警务机制改革有效实施,首先需要化解数字化治理中“纵强横弱”的突出问题,依照扁平化、高效率的原则,在梳理和优化“交治融合”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打破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受传统科层制制约、缺乏数字化思维的局面,重塑公安交通管理基层职能体系,实质性提升数字化履职能力。

交警大队在搭建“一平台四中心”(指挥调度平台、警情研判中心、执法监管中心、宣传运营中心、基础管控中心)的基础上,基于“交治融合”管理业务的需求,对交管业务数据、人口数据、宣教数据、交通隐患等海量数据进行建模,拓展安全指数分析、一宣一劝分析、隐患溯源分析、一图一码统计分析、一端一舱统计分析、警情控制统计分析、重点车辆三率统计分析、违法查打统计分析、酒驾查处统计分析、头盔佩戴统计分析模块,业务数据逻辑框架如图2所示。各模块通过展现公安交通基层治理的相关业务开展情况,为相关工作决策推进提供了数据技术支撑,也为职能体系优化再造提供了保障。

3.png

图2  “交治融合”业务数据逻辑框架

以警情溯源模块为例,围绕每一起交通事故警情,针对涉及的人、车、路、企业和村社五大源头,开展警情溯源工作。平台根据各类需要溯源的情况,建立了24种溯源任务模型,实时生成警情溯源任务单,分别派单至交警中队或派出所。现共有“个人宣教类”“个人处罚类”“企业整改类”“企业处罚类”“隐患治理”五大类任务,任务可明确工作要点、工作节点、工作措施,对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人、车、路、环境的闭环管理。

然而现有职能组织却存在一定的职责交叉,不能与数字化治理平台形成有效对接,因此需要对公安交通基层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整合,去除“公共阴影”,厘清职责分工,并压缩指挥层级,实现点对点的沟通和指挥,提高警令的快速精准传达,现实高效灵敏的“情指勤舆”一体化集约运作。

1 大队层级

按照实战化、数字化、精准化标准,大队科室改革立足“实战+指导”功能定位,以数字化提升为抓手,建立适应现代警务需求且与交通管理警务机制改革后模式相匹配的“两室三队”框架体系:队伍保障室、综合指挥室和查案中队、秩序中队、基础中队。按照人员总数在原基础上保持不变的原则,具体调整如下:

❖ 队伍保障室(原综合科)。改革后主要建立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队伍管理、警务保障和宣传体系。

❖ 综合指挥室(原指挥中心)。改革后建立指挥调度(警保卫)、研判打击、勤务督导和数字应用四个作战单元,实施预警预测的主动勤务、重点难点的精准勤务和数据主导的数字勤务。

❖ 查案中队(原业务科)。改革后理顺交治融合派出所交通类相关案件办理移交机制,建立适应交治融合机制的执法办案体系。目前查案中队改革已经完成,明确了执法办案分工和流程。

❖ 秩序中队(原秩序科部分)。改革后围绕数字治堵、精准治堵、专业治堵,重点突出交通科技设施规范提升、交通规划科学布局、交通组织统筹协调,提升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 基础中队(原秩序科部分)。改革后围绕交通基础工作底数清晰、措施精准、重点突出,指导和服务执勤中队和派出所开展基础工作,推动交通管理基础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 中队层级

❖ 数据分析室。依托数字勤务室,对辖区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判,针对辖区交通安全管理重点和难点,实施精准治理,构建预警、预测、预防机制。

❖ 专业治理队。对辖区交通管理的热点问题、事故防控的重点区域、交通隐患突出的难点对象,实施精准管理、精确打击。

三、数字化考核提升治理效能

“交治融合”工作在改革初始阶段,存在一定的职责不明、思想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清、不善于用改革的思维打开新局面的问题,需要以绩效破除思想僵局,故通过构建在线赋分、动态更新、交互开放、数据共享的考核体系,以“智”添“质”,精密智管,实现对交通警情处置的精准把控,明确工作重点,提示治理要点,推动“交治融合”工作落地见效。

1 构建“交治融合”考核指标体系

“交治融合”考核体系紧紧围绕“两降两升”,即交通警情和亡人数下降,群众满意度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构建“结果性+过程性”多元考核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结果性方面:主要从派出所对应镇街万人事故控制,以及辖区交通事故警情控制两方面,占考核总分的30%。

过程性方面:是派出所重点要开展的工作,包括交治站的建成率和运行率、电动车头盔佩戴率、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的劝导率、一图一码的降色、普通黄牌货车企业的基础工作、隐患治理和宣传教育等7个方面,占考核总分的70%。

4.png

图3  “交治融合”考核指标体系

2 设置交警警务操作三大平台

通过搭建基于交警警务操作系统的三大平台:日清看板平台、警情溯源平台、月度考核平台,推进数字赋能交治融合工作,指导交治融合业务和考核工作。

譬如建立警情“日清看板”,针对“交治融合”中涉及的需要每日推进的工作,建立了8大主题的日清看板,提示派出所每日工作进度,并根据派出所各项任务指标及实时任务完成情况,对派出所各项工作进展进行赋色(蓝色、黄色、红色),以便派出所了解“做什么”“怎么做”,能够跟着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图4所示。

5.png

图4  “交治融合”警情“日清看板”

3 建立考核长效机制

健全考核考评保障制度。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考核中,对警务融合工作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纳入派出所考核,根据不同融合模式对派出所赋分、赋色分类排名,压实完善责任体系,完善考核,提升交通治理能力保障效果。分局交通中心建立日清、周报、月报分析制度,将交管业务分解为30余项任务进行分析点评,以评促改。

四、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交治融合”实践成效

“交治融合”警务模式是一项新的警务变革,推动公安交管工作突破瓶颈,促进交管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发展。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通过实施“交治融合”,初步显现出一定的成效。2022年,全区交通事故警情同比下降8.44%,交通事故亡人数保持6年持续下降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交通事故死亡55人、同比减少10人、下降15.38%,黄牌货车事故警情同比下降17.52%,工程车事故警情同比下降43.46%,五分钟到警率整体有效提升约8.81%。

1 警务效能明显提升

交治融合使全区交管警力提升4.2倍,每平方公里警力由原来1.1提升至4.7;杭州市萧山区学校、重点路口等重要交通节点高峰见警率达到100%;全区交通事故警情5分钟到警率平均达到56.4%,河上派出所达到81.82%,靖江派出所达到80.37%。

2 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2023年以来涉及交通的信访舆情共计2151件,同比下降43%;9月1日全区实施融合以来涉及交通拥堵的报警连续实现周环比下降;派出所交管服务“一窗通办”,引导辖区群众线上办理率提升30%,线下办理路程时间平均下降60%。

3 工作实绩明显提升

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优势发挥明显,各项交通治理措施落地覆盖面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治理道路交通隐患9116处、宣教交通参与者211万人次、累计整改处罚重点企业198家,重点车辆三率目前处于全部达标状态,居全市前列。

“交治融合”是现代警务机制改革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大队、派出所、中队间职责界限模糊不清、派出所交通管理业务能力短板、警种条线统筹指挥协调困难等问题。目前,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从公安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实行多样化、有特色、不同程度的“交治融合”警务模式,不断紧盯改革目标,持续深化完善,积极打造适应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需要的现代基层警务体系。

(文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 赵竹海 黄晴)

编校 | 张翼飞  蒋莉莉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