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什么是交通工程?

软科学不能软,得硬!

从业交通多年,越发觉得要学的知识还很多,也越发意识到交通工程这类软科学在当前社会受到的重视、真正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可谓是“铁不成钢、钢不上刃”,无论是我们自身的能力建设,还是行业治理体系的优化,都是我们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所以,我想结合一线规划实践、学习和思考来写点东西,算是一种自我鞭策和坚持、也是与朋友的分享交流。

除去一些客观的科普知识,我会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分享一些日常的体会和思考,难免会有认识不到位、描述不妥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总之,有鼓励就转化成动力,有批评就涨知识吧!

第一篇开聊选择一个轻松的话题,也是一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谈谈交通工程学的诞生、定义、历史和展望。

01 应对大幸福中的小烦恼——交通变迁至现代交通工程学诞生

任何人无论去工作、游玩、还是公务出差都会产生交通,任何物品无论是从原材料到工厂、还是从工厂到商店都会产生交通,交通是人和物移动的手段,也是社会运行的基石。

从人类开始聚居生活、寻迹追踪猎物,到乘马驰骋、奔腾四方,再到伐木为舟、漕运天下,人力、马力、自然力的更迭展现了交通变革社会、造福人类的辉煌篇章。19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铁路和电车诠释了全新的速度。随后不断倒腾出来的汽车和飞机,在机动性和速度方面持续刷新。

交通变迁塑造了区域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1913年亨利福特发明的汽车制造流水线,使得一个崭新的汽车社会到来。在机动化和城市化双重进程下,西方社会首先遭遇了交通事故和拥堵的困境,为此1930年美国成立了交通工程师协会,标志着现代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

02 软装的大工程——交通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交通工程是搞路、搞桥?还是什么大工程?都搞也都不搞,但确实是个大工程。

交通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如果说大家熟知的道路、桥梁、隧道、轨道等是硬装的话,交通工程就相当于软装,是对交通用户、运输工具、基础设施(常称人、车、路)在特定环境、特定资源条件下的综合研究,核心目标就是“降成本、升体验、控负外部性”。

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体验主要是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私密性等,负外部性是指对外在的环境污染、噪声影响、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碳排放等进行控制,总而言之研究怎么花得少、走得好、影响小。

交通工程的专业或者从业主要方向,包括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安全、交通服务设施及机电设施、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也就是搞规划、干交安、做交管、整运输和物流管理、当然还有时下倒腾交通平台和卖设备等。要说专业的理论基础(非指课程),我多年学习和工作体会,主要还是人因工程、交通流理论、工程经济、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学,也就是把人的需求研究明白、车数准、账算清、事儿理顺。交通工程核心是处理工程和价值观两个层面的事情,包括工程层面对人的行为能力和基本物理规律在交通中体现、社会维度对不同层面价值观在交通出行系统进行协调平衡(来日方长,后续更文再慢慢介绍)。

image.png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03 学科开启——张秋先生是中国交通工程的启蒙老师和奠基人

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中国交通工程学的启蒙老师和奠基人。张秋先生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曾在台湾省的港务部门工作,后到加拿大深造,并在加拿大、美国的交通部门供职。1974年冬天,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华市交通工程局局长的张秋回国探亲,了解了中国交通状况,并与国内交通界开展了联系。1975年张秋先生受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邀请,写下了《中国都市交通概况》一文,客观描述了中国交通工程的现状,以及中美当时交通状况的比较。

1978年后,在中国政府和学会邀请下,张秋先生利用休假时间甚至停薪留职曾多次回国讲学,踏足北京、上海、哈尔滨、南京、西安、长沙等多地高校,系统介绍了西方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演讲了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交通工程学的新概念。张秋先生利用休息时间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交通信息、资料、书刊、音像、幻灯片等给国内部门,也帮助分析了未来中国的交通,呼吁高校要尽早设立交通工程专业,从此交通工程学科种子在中国散下。自此同济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西安公路学院(长安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逐步从传统的土木和道桥专业中开设出交通工程专业方向。1979年3月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大城市交通规划学组在北京成立。1980年上海市率先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

(详情请参阅张秋的故事https://www.sohu.com/a/119094733_389742)

04 软科学不能软——在荆棘中前行方显英雄本色

交通工程的目标是花得少、走得好、影响小,足见在政府不差钱的时候,在解决有没有而不是好不好的时候,在外在环境、能源、宜居,社会等影响都还不是很care的时候,专业发展会有天然的憋屈,因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我土木老大哥顶上——一个字“干”就完了,整个社会的神经都聚焦在干基建(比如硬气的口号:干大交通、大干交通),这是时代的需求无可厚非,但我们确实也有不少的交通规划整成了“写稿颂德、包装贴牌”的感觉,最重要的交通安全工作成了“立牌标线”的建设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搞成了“可行性的分析”。

在没有机制say no的环境,在猛踩油门的岁月,轻点刹车都是一种背叛!

但对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当下,在土地和财政吃紧、增量转存量发展、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碳中和发展要求的新阶段,对于一门专注系统优化的交通工程学科,春天的脚步难道不是在靠近吗?前几年常听的咨询甲方口头禅“钱不是你考虑的,先不考虑”慢慢变少了........

硬建设来得轰轰烈烈、软工程会绵情柔长,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打开眼界,应对新挑战,破除部门、行业和门户隔阂,加强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安全的相互融合和学习,在交通规划的综合决策、交通控制和管理的精细化设计、交通安全系统完善、智慧交通的务实创新中展现交通工程的硬实力吧。

软科学不能软,得硬!

来源:川戈交通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