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智慧互通(IICT)机器智能科学家项炎平博士:数字交通是大模型发挥泛化能力的主战场

项炎平博士分享了AI大模型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9月7日,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顺利开幕,智慧互通(IICT)机器智能科学家项炎平博士受邀出席“人工智能驱动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分论坛”并参加圆桌对话分享。项炎平博士分享了AI大模型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现状和前景,详细介绍了智慧互通(IICT)在打造交通行业大模型赋能城市智能路网和智慧停车建设典型经验,以及助力各地政府客户构建城市新基础设施方面的革新与实践。

据了解,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是国务院批准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唯一以数字经济命名的国家级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三届。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人工智能驱动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承办,论坛围绕“数智互联变革未来”主题,聚集知名专家、资深大咖、企业精英,同台论道,思想碰撞,输出观点。论坛深入研讨了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大模型及ChatGPT算法的行业应用,研判AI产业发展未来趋势和行业应用场景创新与实践。

项炎平博士介绍,数字交通是行业大模型发挥泛化能力的主战场,通过综合交通运输的“数据大脑”中海量的数据学习,大模型能够针对各种复杂的交通环境、交通规则以及实际驾驶行为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进而对交叉路口、城市路网以及交通事故路段的协同调度方面给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决策建议。

交通领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点领域,也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项炎平博士认为,当前行业大模型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面临几个问题:第一是数据获取难度高。因为应用大模型需要海量的交通数据,且对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要求极高,但是在现实中,城市的交通数据分散存储和被管理在不同部门,且有些数据存放在内网中,不能存放在公网中,只有在安全可控的保障下去打通这些数据,才能使用这些数据;第二个问题是交通对大模型的结果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因为交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都涉及人的生命安全,也涉及重要交通信息的决策和判断,然而在现实中的一些大模型运用还存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情景和结果,所以在大模型结果的可靠性上还需要进行更加准确的甄别,让大模型在优势领域发挥长处。

“当前我们通过手机App在使用的很多交通大数据是通过驾驶人行车‘跑’出来的,再通过大数据反推的方式生成,这些数据在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大模型分析交通流量、事件等数据,可以实现交通流的精确控制与管理,大幅提高道路利用效率,指导城市道路、停车、充电设施等规划。但任何技术发展都有局限性,对于大模型的发展需要长线的投入。交通领域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要将模型的失控、误判风险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大量的可靠数据训练。”项炎平博士介绍。

在谈到智慧互通(IICT)使用行业大模型为交通领域带来的革新时,项炎平博士表示,智慧互通(IICT)的实践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道路的高精度感知层面,在路侧领域建设了国内最大的路侧高精度感知网,在北京、广州、深圳、天津等全国48个大中型城市实现了落地;同时在路口领域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单体全息路口项目,对路况和路口进行了高精度的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智慧互通(IICT)一方面在做大范围的场景覆盖,另一方面也在为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打好数据基础。目前,智慧互通(IICT)在多模态大模型开发较早的是机器视觉领域,在图像分割上,已经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场景图生成上,也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