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ITS,驶向新境界|第24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侧记

近距离感受此次大会带给世界ITS同仁的收获和思考

2017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第24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此次大会由美国智能交通协会和加拿大智能交通协会联合主办,欧洲智能交通协会和亚太智能交通协会协办。会议的主题是“Next Generation Integrated Mobility:Driving Smart Cities”。

大会深入交流了一年来智能交通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共举办300多场会议,1000余人作报告或演讲,10余位中国ITS专家也在大会上进行了演讲,近6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名注册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吸引了300多家厂商参展,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安排演示和技术参观25场。

记者随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近距离感受了这次大会带给世界ITS同仁的收获和思考。

中国身影

近些年的ITS世界大会,每年都有中国企业参展。但今年的大会,中国参展企业比较集中,记者现场统计了一下,万集科技、上海三思、深圳金溢、深圳电明、上海电科、安徽科力、世纪高通、川速微波、新智认知、佛山照明等10家企业参展。此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3家机构也参加了展览。中国企业和机构展示了他们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最新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吸引了国际同仁前往展台参观、交流。展览期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与加拿大智能交通协会在中国展区举办了中加交流活动,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ITS企业代表就当前两国所取得的ITS成果进行了分享,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中国身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ITS形象。参展企业告诉记者,参展有助于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对于今后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积极意义。

不过,与日本组团参展,明星企业云集的大气派相比,我们的合力显然不够,气场、实力和整体形象都还有待提升。

硬功夫和软实力

因为工作关系,记者无法参加每年的ITS大会,而是不定期地参加大会,但也基本上把握了ITS世界大会的脉动。就大会的展览展示单元看,总体感觉是,硬件变化每年都有,但不会是跨越式的,倒是软件技术和产品总有新的变化。走进今年大会的展厅,首先跃入眼帘的还是琳琅满目的硬件产品,其中以信息采集设备和信号控制类产品居多,比如Siemens、Econolite、McCain、TransCore、Peek、ZincFive等主流信号控制企业悉数到会。今年信号控制类产品呈现出三个特点,清华大学学者李瑞敏归纳为:一是信号控制精准化的需求推动了各类检测手段的发展,二是信号控制与车联网的整合,三是利用大数据进行信号控制优化。这些变化也展示了今年ITS产品展某些方面的硬功夫。

在国内,大数据是很多软件厂商或集成商最津津乐道的新概念,他们也在践行着大数据的应用研发和落地。那么,在今年这个ITS的世界舞台上,大数据会席卷而来吗?记者带着好奇参观一圈下来,一个总体的感观是,软件平台、仿真模型、物联网等软实力的展示随处可见。但软件企业似乎并没有把大数据作为一个招牌吸引观众,只在个别展板上看到了big data的字样,更多的则是朴实的数据分析的概念。例如INRIX,算是大数据公司,但也没看到展台或展板有big data的表述。但其实,据有关资料介绍,INRIX已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拥堵点了,也在分国家、分地区地给有关城市进行拥堵排名,甚至具体到某条道路上的拥堵统计分析,这与国内百度、高德、滴滴等在给中国城市拥堵排名的做法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我们在突出大数据的概念, INRIX没有特别强调这一点。前来参展的将多源海量数据的处理作为支撑基础的PTV、AIMSUN、INRO、FORUM8等仿真软件公司也尚未明确借用big data的概念。记者在想,是我们太超前了,还是他们太务实了?

不过,展厅的“冷遇”代表不了会场的“热议”。在会上,大数据是关注的焦点,隐私和安全仍然是重要内容,但最关注的还是数据开放和共享。针对数据开放与共享问题,专家们提出了新的方式,即不再做数据整合及数据平台,而是建设数据检索和交换平台,类似于搜索引擎,但是平台不驻留数据,仅有索引、地址和交换模式。

硬功夫和软实力,搭建起此次展览可看可感可思考的精彩景观,也成为当今ITS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风雨兼程20年

智能交通是一个时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智能交通更是一个过程,永远不会有终点。智能交通世界大会至今已经举办了20多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智能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变化呢?

这个问题,发问容易,但要给一个答案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好在总有有心人。国家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就真给出了答案。他说,他的团队将从1994年开始的ITS世界大会一直到2016年的大会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了近20年10000多篇文章,对关键词和高出现率词的频度进行分析,研究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度的变化以及技术研究的变化。

王笑京介绍说,1996年关键词和热点排序,主要有先进的公路系统、先进的信息服系统、路径诱导……其中,路径诱导里包括今天提到的自动驾驶。2006年的关键词有旅行时间、交通状态、交通管理等,仍然有交通工程的痕迹。但到2015年,开始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和领域。虽然交通管理仍然放在第一位,但是车车通信、车路通信、自动驾驶、大数据、先进公交、ADAS、自动驾驶这些关键词开始出现。通过20年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些关键词及其背后的技术,现在逐渐都发展起来了,这和社会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ITS,从概念出现的那天起,就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也饱受着质疑。但20多年的发展,却一直在证明,它的风雨兼程令人欣慰。

ITS:转型进行中

在我国,当智能交通的发展还处在发展中时,智慧交通的概念出现了。一时间,智慧交通大有颠覆甚至取代智能交通的意味。记者有时就在想,从智能到智慧,这个跨度究竟有大多?在智能还没有完全实现的情况下,智慧时代却已经登堂入室了。当智慧交通从智慧城市概念中脱颖而出,急着要呱呱落地时,这是喜还是忧?当然,从国际上看,智慧城市一词似乎更有共识。比如,此次ITS世界大会的主题就是:驶向智慧城市。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当然不能说,智慧交通是个空中楼阁,但在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之间,一定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ITS,正处在一个自身需要升级、转型,外围“四面楚歌”的境况中,何去何从,似乎难下定论。或许,智能交通将“坐怀不乱”,有一天终于迎来了智能的曙光,或许,智慧交通也真的实现了。

对于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参加了今年ITS世界大会的王笑京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说,国际智能交通界不刻意划定边界,而是主动融合其他领域,比如交通、通信、信息、汽车、零部件、工程、系统集成等领域一直就是国际智能交通的主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国际关注的焦点与国内有差异,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特色造成的,所以他认为国内要实事求是,现实需求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避免炒作概念。

王笑京进一步分析指出,智能交通正逐渐从技术和应用的单一视角转向了多视角,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新的社会运行模式、技术和产业等。他说,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会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指导下,首先要突破人类自身感知和反应能力的约束,实现载运工具智能化,主要目标是成倍地降低事故和伤亡率;其次要突破原有理论的约束,通过广义控制改变交通行为,成倍地提升基础设施的交通承载能力;第三要突破信息不对称约束,通过资源配置实现个体和局部最优转变为全局最优,真正实现交通资源的最高效利用。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交通由单一的系统问题逐步转变为联动社会多个层面的社会问题的当下,ITS,正处于不断的转型升级之中,ITS也正在驶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本文作者中国交通信息化记者王涛,原文刊载于2017年第12期《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上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