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2023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公布 | 赵祥模、张劲泉、王凯、王炜等专家上榜

祝贺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交通运输

8月31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示。公开资料显示,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

赛文交通网发现,北京交通大学高自友、西安工业大学赵祥模、长安大学沙爱民、同济大学孙立军、同济大学凌建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张劲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凯、东南大学王炜、北京大学黄铁军等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城市规划以及交通信息化等专家位列其中。

据了解,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候选人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5岁,由3名及以上现任院士提名或相关学术领域学术团体提名进行提名。经过初步审查后成为“有效候选人”,其名单会在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随后,经过工程院各学部第一轮评审,通过的申报人成为“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再经过各学部第二轮评审和主席团会议审议后,成为“终选候选人”。经过全院全体投票后,当选院士。

作为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为终身荣誉,遴选谁能加入这一最高科技荣誉殿堂的增选也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当选为院士要经过重重选拔,仅候选人也当之不易。那么,这几位专家为何能够入围?

高自友

微信截图_20230901145123.png

高自友,1963年9月出生,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长期致力于交通运输管理与复杂系统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17年、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年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6年,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成立,高自友出任首任主任,同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的带头人,高自友在运输与物流管理、复杂系统建模和交通运输系统复杂性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及应用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赵祥模

640 (1).png

赵祥模,1966年8月出生,现任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曾于202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赵祥模长期从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车辆安全与综合性能检测、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车-路信息感知与智能交通系统”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西安)负责人。

沙爱民

微信截图_20230901145317.png

沙爱民,1964年1月出生,现任长安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校长,是国家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带头人,曾于2015年、2017年、2019年入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沙爱民长期从事道路工程及道路建筑材料研究,立足于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及其两者间的关系,围绕公路建设与养护中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开展深入研究。

主持开展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部委级纵项课题十余项。科研成果在陕西、北京、天津、河南、甘肃、山西等公路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孙立军

640.jpg

孙立军,1963年1月出生,现任同济大学道路交通工程系教授,为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第一个博士,长期从事道路交通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设施管理系统、路面结构与路面材料以及交通信息系统与交通战略管理。

研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路面管理系统,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两层路面结构反演分析解的唯一性问题,建立了基础设施的管理理论和系统化方法,首次测定了动水压力的数值大小和变化规律,发现了高等级重交通路面中沥青的迁移现象,建立了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理论;发明了沥青改性的系列化技术,解决了沥青存储稳定性的难题;提出了联锁块铺面的结构承载力理论,创立了我国联锁块铺面设计方法。对国际大都市交通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国际大都市交通发展和管理的战略思路和六大关系。

凌建明

640 (6).png

凌建明,1966年11月出生,毕业于同济大学,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路基设计理论与工程技术、机场工程建设与管理。

凌建明教授在路基工程、机场工程领域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40余项。

引领我国道路路基和机场道基动力行为及动态性能指标与参数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变形控制的路基设计理论,建立了路基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和交通动载应用下路基永久变形分析方法,研发了滨海地区、岩溶地区、高原山区等特殊路基/道基的变形控制与处治技术。

他率先构建了机场跑道系统动力学,开拓了机场道基-道面结构体系动力行为及非线性空间响应的研究,创建了基于累计损伤原理、空间通行-覆盖理论、三维结构分析的道面结构设计与评价新方法,主持研发了中国机场道面管理系统和全球第一条机场智能跑道。

张劲泉

640 (5).png

张劲泉,1963年6月出生,现任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桥梁结构监测与安全评估、桥梁耐久性,曾于202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针对在用桥梁安全耐久服役和大跨桥梁结构创新与发展,在桥梁结构检测评定、维修加固和千米级多塔连跨悬索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我国桥梁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主持的“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旧桥领域的第一个科技进步奖。该项目首次对旧桥加固设计的内容、步骤与要求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桥梁加固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建立了桥梁加固技术经济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

重要科研成果有桥梁使用功能评定方法、虎门悬索桥施工监测与控制、大跨悬索桥竣工验收试验方法、桥梁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价技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方法、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成套技术、桥梁耐久性关键技术等。

王凯

640 (4).png

王凯,1963年11月出生,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住建部人居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城乡建设规划标准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ISOCARP)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设计项目。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北京总体规划、杭州、宁波、厦门等城市发展战略负责人。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国家空间规划论》、《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中国城市群的类型和布局》、《规划知与行》等。

王炜

640 (3).png

王炜,1959年12月出生,现任东南大学土建交通学部主任,曾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及区域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基础理论,城市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交通特性、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流理论,交通环境保护与交通能源消耗分析技术。

研制的交通规划与管理系统软件“交运之星—Transtar”已在南京、郑州、合肥等50个城市的交通规划,苏州、南京、常德等40个城市的“畅通工程”及山东、辽宁、河北等8个省份及30多个地县市的公路网规划与交通信息管理中应用。

黄铁军

640 (2).png

黄铁军,1970年12月出生,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曾于202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黄铁军从事智能视觉信息处理技术研究30多年,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与类脑智能,在视频编码标准、视觉特征分析和仿生视觉模型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对我国数字视频编码国家标准制定和大规模产业化做出突出贡献。

创立了以特征分析与压缩为中心的视频大数据高效处理技术体系,发明了视觉特征高效压缩、场景视频建模压缩、对象精准分析识别等技术并成为国际标准,实现了识别精度和压缩效效率提升,在百度、腾讯、海信产品中被数亿用户使用,201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终结了国外向我国视频行业索取高额专利费的历史,开创了颠覆视频体制的超高速脉冲视觉技术新体系,研制出比影视快千倍的超高速脉冲视觉芯片、相机和视觉系统。

热烈祝贺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几位专家,无论他们最后是否会真正入选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的技术成就与贡献都是值得敬仰的。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