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通过实例谈构建可持续的交通大数据体系

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

微信截图_20230313094923 (1).png

在大数据时代,人类已置身于一个“全面融合”情景之下,大数据成为各国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意味着我国大数据建设迎来新局面。目前大数据在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行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交通运输行业,因其体量庞大、受众面广,其与大数据创新的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家强盛,交通先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强调了创新对于交通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并指出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2019年12月1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纲要指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集基本建成。政务大数据有效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深入共享开放。大数据在综合交通运输各业务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大数据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符合新时代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大数据体制机制取得突破。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助力数字经济勃兴提供坚强支撑。

2021年10月25日,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要求“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综合开发和智能应用,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

2021年12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交通运输行业已迎来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机遇期。

当前,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分散转向集约、从孤立封闭转向开放共享、从以政府推动为主转向政企合作推进的重要转型期,即将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全国平均每天产生交通及相关行业数据体量超过PB级。但从目前交通大数据发展情况看,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和不足:

Ø 迫切需要贯彻“大数据”思维理念。在行业管理固化思维模式下,大量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通信网络平台及业务应用系统等,仍采取封闭或半封闭式建设与管理,从而导致数据资源分散、孤岛现象严重、缺乏有效整合,无法形成大数据底座,为传统行业数据共享,业务应用协同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迫切需要应用大数据的创新思维来创新行业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

Ø 亟需建立大数据支撑管理的配套机制。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的“纵向贯通、横向衔接、责权清晰、高效协同”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成;长期形成的以资产、地域单元为主体的管理体制,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相对独立的“二元”架构;“建管养运”管理机构分设的业务模式,以及“部门信息化”建设模式导致大量“烟囱”出现,造成数据资源与应用系统被分割在各个环节和机构,集成平台无法突破既有体制机制障碍。

此外,大交通尚未形成完善的“中枢系统”,与此配套的一体化、平台化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各级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在职能定位、业务体系、保障能力等方面有待强化;多方参与、联合指挥模式也处于摸索推进阶段,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有效落实难,造成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在大数据时代遇到了“水土不服”和“壁垒重重”。因此,亟需建立与此相对应的配套机制,全面提高行业监管、运营管理与公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Ø 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短板亟需补齐。无论是开展行业监管、市场运营还是出行服务工作,共赢化开放理念、协同化共享思维、智能化应用实践尚未深入到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的业务环节与系统建设中。路政(治超)、养护、监控、收费、应急、服务各系统往往独立运行而联动不足,大量信息化系统相对独立,没有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协同化应用,综合协同业务平台的“云端”运行体系尚未建立。

Ø 大数据应用深度不足尚处初级阶段。交通运输网作为承载“人、运载工具、货物、信息”的重要载体,其汇集的交通行为要素、信息数据资源与出行服务需求均是大数据集成应用的重点领域,而实现智慧交通离不开综合交通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但是,当前行业数据的分割、分散、分储是实现从“数据大”到“大数据”的主要障碍,尽管在部分省级层面实现了数据汇集与集中展示,但主要应用集中在指标计算、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展示等方面。

在行业管理业务“云”应用层面,如养护工程、路政执法、监测应急、出行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集成应用整体尚处于“云端应用”的初级阶段,行业大量感知与发布终端设施无法与“云”实现自适应接入,行业“私有云”未与互联网的“公共云”实现安全对接与互联互通。因此,从大数据应用入手是开展交通运输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切入点。

下面就以福建和厦门为例介绍作为省级和市级的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和中心建设发展情况。

福建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强化智慧交通,构建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行业“一体化”监管。2017年厦门市政府发布《厦门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共同利用大数据提升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利用交通大数据开展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诱导等增值服务。

 福建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图库建设与管理工程 

1、建设目标

福建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图库建设与管理工程旨在构建支撑全省综合交通管理与服务的“数据资源图库一体化整合及基础性分析挖掘”系统平台,即“综合交通一张图平台”,从而实现多类型交通静态/动态数据的统筹管理、统计分析、共享服务和部分应用功能,为打破行业“数据壁垒”,推动行业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和开放应用,建设福建省“智慧交通”打好基础。

项目一期建设旨在构建“融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平台的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相关信息资源的管理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公路、水路主要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图上管理、共享交换和基本应用等功能服务,为行业各领域(公路、水路、运输、执法等)一张图平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同时一期项目是在公路交通领域推广平台应用的先行先试工作,改善公路交通数据质量,构建福建省普通公路图库一体化系统(“公路一张图”),提高公路交通行业治理与分析决策水平,为“智慧公路”建设奠定基础。

二期及后续目标,主要拓展应用范围,在港航、执法和运输管理领域推广平台应用,在应用层面将致力实现对综合交通资产统计分析、动态评估和效能评估,构建福建省综合交通运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全部综合交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跟踪。

2、建设内容

项目一期重点建设省级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平台,以公路行业为先行示范,建立公路交通图库一体化系统,形成省厅与厅直单位的数据及应用服务共享交换模式。建设内容主要概括为“一平台、一系统”。其中:

“一平台”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平台,是本项目的核心。“一平台”主要是构建福建省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平台(即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平台),提供普通公路、港航、运管、综合执法、高速公路等基础数据及地图通用功能,建设应用共享服务交换系统、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服务维护系统。

“一系统”指公路交通图库一体化系统,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平台在公路中心的具体应用,在一张图平台基础上,开发公路领域的规划计划、运行监测、建设、养护、应急、农路、公路资产图层;建设报告生成与管理子系统、数据质量监控子系统、数据统计分析门户子系统;完善并优化公路行业的数据体系,满足省厅-公路中心(省市县)的两级(三级)应用需求。

同时配合系统建设,编制基础设施数据标准规范体系(结构化数据标准规范、矢量化数据标准规范、监测数据标准规范)、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设计规范体系(系统设计规范、交通专题库设计规范、数据要求设计规范、安全设计规范)和福建省交通运输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640 (1).png

3、项目亮点

(1)构建数字交通一张图

运用大数据、高分遥感、GIS等技术,统一地图应用规范,统一测绘坐标系,实现全省数字交通一张图,增强交通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同步更新能力,为相关应用系统提供接口和数据服务。

基于交通地理信息,整合完善公路、港航、运管、综合执法、高速公路等基础数据形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支持对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的综合管理和查询统计分析,同时建设应用共享服务交换系统、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服务维护系统,从而满足对各直属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的需求;推进二三维一体化,深化交通要素信息、空间模型、属性数据等在运输管理、公路管理、港航管理、交通治堵、交通客流、货运管理、城市交通等领域应用。

(2)构建高精地图数据资产一张图,赋能公路交通精细化管理

福建一张图平台依托高精度地图,为资产管理、智能养护、路网运行、应急处置等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支撑,为资产管理、智能养护决策模型补充数据。有效解决地图功能单一、定位精度不准确、表现形式不佳等问题。

同时,高精地图丰富的地图要素对既有公路资产数据的重要补充,丰富了公路资产的数据内容,可广泛用于对资产的管理、资产的养护决策等各业务应用。

(3)构建公路交通业务一张图,助力公路交通精细化管理

重点解决了数据口径不统一、空间参考不一致、烟囱数据等问题,平台的建设打通了公路局各个业务处室之间数据流动的通道,实现了基础设施管理、公路资产管理、养护资源管理、建设项目进度管理、应急资源管理、路网运行状态监测等业务数据“一张图”、“一体化”管理。

同时业务数据工作流的全数字化改变了以往依靠纸质文件流转管理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数据获取的便捷性,减少了业务人员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大大提升了业主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厦门市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厦门市为强化金砖会晤期间交通运输保障需要,在强化组织机构、整合系统数字资源等方面做了大幅提升。一是健全组织架构。成立了局智慧交通办,按季度召开智慧办工作会议。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出台了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及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在顶层设计和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上明确了参与单位的工作定位和职能边界,初步形成了“1+N”(一个指挥中心+多个行业分中心)的发展格局,即在智慧办统筹指导下,以数据资源为抓手,推动各成员单位生产管理信息化、智慧化,如智慧执法、智慧公路、智慧公交、智慧工地等“数字底座+业务驱动”的各类创新应用逐步生成,百花齐放;三是提升平台建设。建设厦门市大交通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交通运输数据的一体化汇,提升了交通治理数字化精细管理水平,是厦门市大交通管理领导小组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加强全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抓手。

厦门市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大交通平台”)于2020年12月正式启用,目标是打造成厦门市的“交通大脑”。依托市政务云资源,完成了“一库一图一平台”的建设。

大交通平台子系统交通运输精准执法系统获得交通运输部“平安交通”创新案例“优秀案例”,2021年4月,大交通平台成功入选“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建省2021年度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榜单,2021年12月,依托大交通平台,交通融媒体雪亮工程获得市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创新应用项目”。2023年2月,大交通平台荣获福建省2022年度公共数据应用十佳优秀案例。

640 (1).png

1、建设目标

厦门市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一期) 在厦门市综合交通运行信息指挥中心(以下简称CTCC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云平台(以下简称交通云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图库一体化”的系统平台推进厦门市交通运输全行业的数据整合,有效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公路、公交、执法、营运车辆、运行监管等子行业或子领域的典型业务应用,初步实现对厦门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部分管理机构的辅助决策支撑能力,服务全市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2、建设内容

构建大交通信息集成共享平台(简称“一库”)。“大交通”项目在CTCC项目、交通云平台的数据基础上,新接入市规委、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市公安局、气象局、路桥集团、南昌铁路局、港口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规建处、局法规处、局质监站等,在原有数据资源基础上扩展的:公路局、公交集团、轨道集团、局运管处、局执法支队。计划接入17家单位35大类数据,CTCC原有7大类数据,新增28大类数据,并实现数据资源的目录动态查询与更新、交换标准、开发共享交换、安全监控、自动报表生成等数据综合管理功能。

构建大交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简称“一图”)。本期建设规范与上述“一库”配套的地理信息数据引接、清洗、整合、上图等工作流程,在CTCC项目已实现对营运车辆位置监测的基础上扩展为营运车辆监管一张图,并新建公路一张图、公交一张图、执法一张图等分领域专题图,总共整合不低于150层各类图层资源)。并开发信息整合管理、交通基础地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

搭建大交通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简称“一平台”)。基于上述“图库一体化”的数据整合工程,和“CTCC项目”、“交通云平台”应用系统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全市路网运行特征及承载容量、拥堵点时空分布、进出岛交通规律特征、公共交通客流及乘客行为特征、典型运输规划方案展现评估等当前迫切需要研判的典型交通运输问题进行真实大数据环境下的建模分析和算法研究,充分发挥大数据“多维关联”、“多维佐证”的优势,结合有关阈值判断和可视化系统,力争在平台系统上展现全市交通运输“数据画像”,并逐步实现预警判断和辅助决策等功能,为后期建设更加完善的综合辅助决策应用、超大规模仿真系统平台等奠定基础。

3、数据使用情况

(1)数据汇聚调用情况

数据汇聚方面,“一库”共汇聚33家单位536张数据资源表,日更新记录超过1.2亿条,累计结构化数据超过1000亿条;“一图”形成200余张基础设施、运行监控图层。数据共享方面,提供104个接口服务给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累计调用237.45万次,调用数据量超过400亿条/年;支撑22项课题分析。

(2)数据应用情况

大交通平台汇聚交通运输行业内数据,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补充了外部单位数据,两个平台数据汇总应用于交通运行监测、行业管理、规划研究、公众服务等多个方面。

1)运行监测

依托2000多路的道路监控视频(城市主通道、桥梁、隧道、高空等视频)进行城市交通运行监测,为实时了解交通通行情况、及时处置交通应急事件、为服务市民顺畅出行提供支撑。

2)行业管理

地铁方面,全市3条在营地铁2021年日均客运量46.58万人次;公交和BRT方面,3716辆公交车2021年日均客运量131.6万人次、快速公交(BRT)2021年日均客运量20.1万人次;出租和网约车方面,3.44万辆网约车2021年日均运营37.98万趟次,5686辆巡游车2021年日均运营17.12万趟次,两客一危方面,5.5万辆“两客一危”在途行驶,大交通平台为各行业监管系统提供车辆轨迹等数据,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了行业监管的效能,保障了交通运输生产的安全。

3)规划研究

提供交通流量、OD数据、换乘客流等数据,应用于全市立体交通规划、公路基础设施规划、公交场站规划等多项城市规划工作;基于交通运输数据对大量课题及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如世遗公交接驳排班、厦门市公交线路规划标准与实施导则、岛外地铁车站公交接驳情况调查分析及改善方案研究等。

4)公众服务

打通多种交通运输企业售票接口,实现厦门交通微信公众号一站式出行服务;提供行业管理和营运车辆行驶证数据接口,支撑多项线上自助政务办理业务。

4、项目亮点

大交通平台的建设是厦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不可或缺的板块之一,为智慧城市的交通运输治理提供了落地载体。其具体创新性有以下三点:

(1)模式创新

创新性采用“战略咨询+数据算法+工程建设+保障措施”的数字化链条式建设模式,大交通平台以数据赋能业务的示范工程,是行业进一步提升大数据运用能力、破解城市交通综合治理难题的重要里程碑,在厦门市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可汇聚”、“可感知”、“可评估”的基础性作用,深层次提升了行业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安全监管、业务协同和决策分析水平。

(2)内容创新

打造“一库、一图、一平台”,将业务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相结合,将交通静态、动态数据资源上图,建立了200多个地理信息图层的综合交通运输一张图,真正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图库一体”管理,为行业管理、决策分析提供了“数据全局视图”的信息支持。

(3)场景创新

进行数据应用模式创新探索,大交通平台支持3次大数据竞赛活动,1次厦门大数据创新大赛、2次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大数据赛道),广泛征集了一批优秀的针对城市交通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算法模型,赋能城市交通智能化改革。

经典做法与建议

1、经典做法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较早启动和实践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图库建设,而厦门是福建省内第一个建设交通TOCC(大交通平台)的城市,建成至今产生了较好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四个方面做法值得在其他地方推广:

(1)建立交通数据底座与数据中台

集中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底座,摸清数据资产情况,有利于数据资源集约化管理,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利于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数据中台,统一开发标准化数据接口,有利于数据共享与应用,数据共享多对多转变为一对多模式,大量节约行政资源和开发工作量。

(2)融合性数据分析应用

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在交通执法工作中,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整合卡口视频抓拍数据与车辆北斗定位数据,实现对恶意屏蔽、篡改北斗信号车辆进行有效打击;精准查处客运车辆超范围、夜间2-5时运营等行为;对火车站、机场等重点枢纽站排查比对涉嫌黑车运营的车辆,提供交通执法预警信息。

(3)行业管理与运行监测

综合应用平台数据开展日常监测和应急保障服务,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供道路运输统计、运行简报、节假日监测等分析,提供道路运输日报、旅游客运周报、长途客运周报、危险货运周报及重点营运车辆月报。

(4)融媒体宣传

厦门将大交通平台产生的交通信息内容多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开启四桥两隧路面监控视频常态化的出行高峰时段路况直播,让出行群众直观地获取实时路况;开展交通重点工程项目进展直播,让市民群众及时了解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2、主要建议

(1) 数据资源持续维护和更新,避免数据变成“无源之水”

数据只有流动起来才可以产生价值,平台具有数据汇聚、开放共享的应用需求,系统汇聚了来自各个单位的业务系统数据,针对各类型的数据,平台实现了初步的数据治理,为多源异构数据分门别类的建立了数据资源编目,其中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数据的更新频率要求。

因此,要持续完善数据源头管理、数据中心资源管理、数据资源应用的工作流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功能优化保证数据资源的持续流动,才能保证整个大数据平台的生命活力。

(2) 不断完善数据共享体系,推进数据有序共享

着力解决“不愿”“不敢”“不会”开放共享问题,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壁垒,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平台间的信息交互,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各级交通“大脑”。构建以市场服务为依托、行业应用为主体的,标准化信用安全认证体系下的交通资源“共享池”,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与分析应用,实现交通运输管理功能集成和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数据赋能交通运输管理质量与效率。要建立用“数据评价、数据管理、数据决策”的交通大数据平台,形成多源融合、共享兼容的大数据体系,依托大数据支撑平台为运行监测、行业监管、运营服务、科学决策等提供支持,解决信息化系统碎片化严重、互联互通与业务协同难等问题,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运行水平和行业治理能力。

(3) 强化标准制度,建立目标考核体系。

要适应大数据应用形势要求,出台相关配套标准规范与制度要求,依托互联网征信数据平台,建立行业信用安全体系,为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逐步解决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数据清洗等方面问题,确保服务领域安全可靠等提供安全有效的标准制度支撑。

要依托行业自律组织推进数据资源流通,引导交通大数据应用规范发展,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推动行业数据资源向市场服务开放,规范出行服务资源,提高既有可变情报板、公众出行APP、微博微信及广播电视发布平台服务效能,创新出行服务数据产品。

要建立明确的目标考核体系,推动交通大数据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各级组织领导,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明确职责分工,落实配套资金,督促检查工作执行情况,确保大数据和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发展战略“落地生根”。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