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万剑:城市静态交通治理的问题、对策与实践

中设设计集团智能交通设计研究中心、智能交通技术和设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万剑,在“第二届(2018)中国智能停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发表了《城市静态交通治理的问题、对策与实践》的主题演讲。

4月11日,由赛文交通网主办的第七届(2018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简称ITSMRS(ITS Market Seminar)在北京成功召开。中设设计集团智能交通设计研究中心、智能交通技术和设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万剑,在“第二届(2018)中国智能停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发表了《城市静态交通治理的问题、对策与实践》的主题演讲。

blob.png

以下为万剑演讲内容,有删减。

我的汇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现状及问题、对策及措施、实践及展望。

一、现状及问题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有53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近几年数量还在以10%-15%的增长率增长,但是停车资源供给极其有限,城市停车泊位供给接近饱和,有些城市中心区的停车位配比小于1:0.5,城市停车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

这种现状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停车效率低、体验差。车主盲目择径停车,消耗大量时间巡游往复找车位,每次停车浪费3-5分钟;停车收费不科学不透明产生许多矛盾,缴费不便捷降低了出行效率。二是带来一些社会问题。降低交通效率,导致拥堵与高排放,诱发违停违章,带来交通安全风险,增加城市管理成本,影响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理解的静态交通治理目标主要包括:需要提高泊位资源使用效率,盘活存量挖掘增量;提升停车效率与体验,改善停车状况 ;增强停车管理决策能力,实现科学管控提高出行满意度,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在宏观政策层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停车治理。2015年8月,七部委出台纲领性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停车收费政策、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实现停车综合治理。

这里实际上特别强调了采用综合性的办法改善停车问题的思路。

停车难题已成为城市病,看病就医前需要分析病因。停车难主要受停车资源影响,如停车位布局是否合理、泊位资源是否充足,这实际上是停车供给总量和结构性的问题,如果存在严重的缺陷,那么停车供需关系受到破坏,车找不到车位,停车会比较混乱。

此外,停车场可达性也极大地影响停车效率,假如驾车出行得不到良好的停车指引,来往停车场的道路上拥堵严重,周边交通条件差,停车效率会非常低下。

同时,车主比较重视停车体验,比如出入停车场时的登记和缴费效率是否高,是否能提前预约到车位等;最后停车场需要良好的运营管理条件,进行资源调节,保障停车场的有效运转。

总体而言,停车难问题受泊位资源、交通工程、停车服务、运营管理四项因素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解决停车问题需要整体性思维从这些方面着手。后面的话题都是围绕这四点来谈我们对停车问题的理解。

针对这四个方面,我们设计一个“金字塔模型”,作为停车治理的解决方案。运用整体统筹思维,以交通工程为基础、智能化为手段、运营管理为保障,进行静态交通综合治理。

二、对策与措施

我们首先回顾近几年智慧停车的困局,很多项目实施完成后,收效并不大,而且难以持续。

究其原因,是缺乏系统性思维,比如停车设施布局不合理,以点带面地选择停车场开展智能化建设;注重智能应用,忽视运行条件,比如交通工程方面,未考虑是否组织合理,是否具备智能化的先决条件;重视新技术的尝试应用,需求挖掘不充分,系统稳定性、适用性没有关注到位;重视智能停车建设,轻视运营保障,前面建设了后面运营跟不上;停车产业及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停车产业上下游没有形成体系,难以有效促进智慧停车发展。

我们看看“金字塔模型”对应的综合解决方案。

(1)运用统筹性思维促进停车资源供需平衡

首先,停车设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停车资源数量与供给结构需要平衡。在停车供给应介于高峰和平峰之间的停车需求,而在供给结构上,建议城市中心区应以“小而散”的停车场为主,城市外围区应以“集中式”的停车场为主。

再次,停车设施应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采用差别化的停车供给策略。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实施停车类的项目时,要注意停车资源配置的主次之分、停车信息引导优先级。

最后比较重要的是,尽管停车属于静态交通问题,但是由于车辆流动性,车辆非行即停,道路资源与停车资源互补,停车难问题与交通治堵应综合考虑,需要将停车设施、道路资源、公共交通统一纳入综合交通体系中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与管理。

(2)以交通工程为基础提升停车场交通运行安全与效率

停车场交通工程往往被乎视,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停车场功能布局、出入口、泊位设置影响着停车场的安全与效率,如停车场出入口数量与方向、停车场内功能分区设置、停车泊位划分方式等。

常见的问题有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在主干道或交叉口附近,停车场内部非机动车道、停车区划分混乱,停车位设置不合理等。

此外,还有交通组织设计与停车交通安全设施布设等问题,良好的停车场交通流线是引导场内外车辆出行的重要规则,如单向通行、双向通行、混合式通行等方式。为保障行车和行人安全,需在相应位置设置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栏、诱导标志等,设置合理的安全设施有利于提高停车场通行安全性与指引能力。

(3)以智能化为手段提高停车服务、管理与决策能力

智慧停车满足公众、企业、政府多维度需求,从多个角度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公众需要泊位分时共享、准确及时的诱导信息、便捷高效的停车收费;企业需要精细化的泊位收费管理、挖掘运营商业价值、规范停车秩序;政府需要统筹管理城市停车资源、优化配置停车资源,在停车资源规划、建设、管理上有据可依,使停车与交通运行正常进行。如果建设一套城市级智能停车系统,没有站在多方角度上考虑需求,是不合理的。

这些需求看似独立,但是内在了相关联的。比如政府利用错峰停车的时空互补特性优化配置停车资源,而公众可以共享泊位,二者是统一的。

建设智慧停车系统需要特别注重设备与系统的适用性、适用性与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停车场前端的现场设备。

以路内停车系统为例,目前常用的智能化设备包括停车咪表、挡板感应设备、地磁车检设备、视频检测设备。前两种是需车主主动停车缴费,后两种可实现无人干预或少干预的停车缴费方式,从功能上讲各有优劣,每种智能化设备不便于同一口径对比。

在不同的应用场合,考虑环境适应性、信息采集完整性、系统精度要求、系统建管成本等,选用合适的技术方式。

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效益最大化,需要实现联网化管理,挖掘数据价值。这里我们推荐的技术方式是每个城市建立“一网一库一平台”,实现技保障。网是指停车检测设备的物联网、泛载网、互联网等统一网络,库是指城市停车综合数据库,存放停车基础数据、停车场运行数据、停车场运营数据,平台是指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一网一库一平台”的核心是库的建立。

但是如何实现联网是个难题,很多城市接入公共停车场数据不易,接入社会停车场就更困难,归根结底是由于各停车场经营者想法不一、缺乏停车数据共享安全、数据技术接口规范不统一等原因。

为解决这个问题,借鉴一些城市数据接入的成功经验,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数据接入的政策法规,鼓励或强制停车场数据接入,二是明确标准统一、接口开放、数据透明,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三是尽量做到收益保障,使停车场接入多方互惠互利,实现信息增值。

为实现停车信息增值,可采用数据服务、汽车服务、广告服务、商业合作、停车服务等手段挖掘数据价值。智慧停车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持续发展。在停车产业化的上、下游产业链上,形成全过程技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单位、设备厂商、停车运营单位等多方互补,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停车产业生态。

(4)以良好的运营管理保障停车效益最大化

运营管理采用智能化收费手段,提供多种电子支付手段的自助缴费,提高缴费的透明性与效率,满足收支两条线的要求。

但是自助缴费也会带来车辆偷逃费等问题,建议考虑采用信用管理的方式解决。比如偷逃漏费行为记入停车诚信库,车辆停车时违停记入停车违停数据库,发现一次列入灰名单,发现两次列出黑名单,倒逼车主们遵照规则停车。在停车场管理上,采用适宜的运营模式使效益最大化,比如特许经营模式、购买服务模式。

停车场运营收费也是调节停车场资源供需的手段,针对不同的情况实现分时、分区、分类、分价收费。比如高峰、低峰期分时段收费,采用累进收费、超时收费等方式,在停车需求旺盛时抑制不必要的停车,停车热点区域鼓励车辆快停快走,提高周转率。

三、实践及展望

下面我分享几个现实的典型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南京地区智能停车场选址规划项目。我们在项目范围内进行了3个月的调查,把交通需求、停车供给现状进行摸排,梳理了停车资源数量与供给结构,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结合的布局方式,在中心区和外围区制定了八处停车场,总计2000多个泊位。

停车场规划建设实际上是调整停车位数量与供给结构,需要考虑停车周边条件、交通条件、道路资源特征等。

第二个案例是智能立体车库项目,在停车供需紧张地块,建设高密度大容量的立体停车库车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全自动无人值守的智能车库,并设置多个地面停车出入口,配备专用车辆升降电梯与全自动平面移动式机械搬运系统,实现平均停车、取车时间小于70秒。

对于广场、学校、绿地等土地紧张的地块,可以考虑地下下挖式智能车库建设方式,使车库车位数比平面自走式增加3-4倍,并且维持良好的景观效果和周边环境。

第三个案例是复杂环境下的智慧停车项目,该地块处于江苏大剧院。我们针对大剧院节目演出、江苏两会召开期间的复杂交通及停车需求,研究平战结合的交通组织方案,利用互联网+、WIFI定位技术、云计算技术提供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功能。

项目地块包括地面、地下多个出入口,地下停车环境非常复杂,要求短时内疏散停车场内车辆。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交通运行条件与交通组织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停车智能化提升,实现效率最大化。

在城市智慧停车领域,我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江苏扬州的宜行扬州系统,我们把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形成统筹停车设施、道路资源、公共交通的综合解决方案。

这个系统实现了停车、出租车、充电桩、智能公交、自行车出行服务的有效衔接,用一套APP、一套出行接口为市民提供服务。

第二个是宿迁好停车系统,以停车便民、利民为根本目标,有效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余位信息不准确、停车缴费不方便等公众停车痛点,同时为运营企业提升停车资源统筹管理能力,为政府提供规划、建设及管理数据指标依据,构建了出行公众、营运企业、政府监管多方共赢的信息化平台。

最后我用四个关键词做个简短的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个是“统筹”。停车是一个统筹性的问题,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新高度,以城市规划、交通工程、信息化等专业视角对待这个问题,制定停车综合解决方案。

第二个是“融合”。融合就意味着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要融合,我们在新的一些业态上也需要去融合,尝试一些新的模式。

第三个是“产业”。因为停车设施建设涉及到投资,而且有重资产和轻资产之分,它的投资是显而易见的。停车产业非常复杂,在这个产业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产业链的衔接。

第四个是“渐进”。长期有效投入,循序渐进。利用系统性思维缓解停车难题,短期投入难以收到明显的成效,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建立信心,一起持续推进。

网站二维码广告.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