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关宏志:和我们的“城市病”和谐相处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专家关宏志做了“和我们的‘病’和谐相处”的主题演讲。

2018年3月24日,由江西智能交通论坛组委会主办的“江西智能交通论坛(第四期)”在南昌成功举办。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专家关宏志做了“和我们的‘病’和谐相处”的主题演讲。

1522723030134818.png

以下为关宏志演讲实录,经赛文交通网编辑整理(有删减)

我们要不要学习接受拥堵会长期、甚至是“终生”伴随着我们的城市这个现实?

要不要认识到,过度治疗不仅不会医治好拥堵这个疾病,而且会严重伤害到城市的肌体?

要不要接受只要将“血糖”控制在某个水平,和这个疾病和谐相处的“治疗”方案?

其实中国的路,只要稍微对比一些其他国家的路,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道路路口很大。特别庞大,像大广场一样的路口,我觉得研究交通安全的专家,从安全角度一定会发现,这种路口会更不安全。

在我看来,这就可能属于我们过度治疗的一个方面。那我们是否需要意识到过度治疗不仅治不好这个病,可能还会带来好多副作用。

中国古人讲:知天命,尽人事。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生存之道,我们要不要“知天命”?我理解“天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客观规律”,也叫现实规律。如果从这个思路出发,那么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上,“什么是天命”?

问题提出了,我们来看看几个事实。

blob.png

(如上图)这是在日本东京一个网站上找到的数据,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早的数据,我们看一下这个所谓的区部。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步吧,就是我红线框起来的地方,都在20㎞/小时以内。

我团队找了些资料,我们又查了几个城市,当然我们也没有找到更多的数据,(如上图)这里面比较突出的是伦敦和纽约,黄色部分,很有意思的都在15至18,18.99。

都在20㎞/小时,这是巧合吗?还是说这里面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我们还不知道的东西?

私底议论的时候,我就说到伦敦的问题,其实也和多个学者讨论过:20㎞/小时还是一个从交通安全和城市居民人文环境感觉上可以接受的数值。其中一个假设,就是人文因素。具体点说,这正是一个我们想要的速度。这个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会的人文水平。

两个事实说完,下面就是一个猜想。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驾驶机动车的期望车速和驾驶人的年龄呈反比关系。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街道上自由流的车速会逐渐降低。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现象还远远不止这些,比

如老龄的非机动车出行者,就更需要安全、便捷地通过马路和交叉路口。

这些趋势或许会带给交通工程师们一个问题:我们的道路基础设施和管理措施,是否需要适应这种趋势,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速度。

blob.png

blob.png

另外还有一些国际案例,这个(如上图)都是很早案例,比如波士顿大开挖工程,还有首尔改造工程,以及日本大阪梅田地区的改造。

blob.png

还有这个(上图)是我在英国的时候发现的一个现象,特别是右边那张照片,当然左边那个也一样。可以发现他们的自行车放到机动车道上了,在欧洲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机动车道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行人路是不能占的。

那么这些案例给了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在居民幸福生活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机动车交通不是完全不可以居于从属地位。当机动车交通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居民安全、和谐安宁生活有冲突时,机动车出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那么下面就是一个假设。

很显然,无论我们将其称为什么——交通拥堵或者城市病,我们城市交通遇到了问题。如果我们将其比喻成难以治愈的糖尿病、甚至是癌症的话,我们是否需要平静地面对它?是否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血糖”水平,用极小的代价维持这个水平?

一个大胆的猜想,就是从发达国家大城市走过的历程所显示出的那个数字——20㎞/小时,是不是一个我们可以接受的“血糖”水平?如果不是,这个数字应该是多少?我们准备为提高1㎞/小时的水平准备付出多少代价?这个代价还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费用,它应该还包括交通中牺牲的生命和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

下面是引述一个哲学家的话,这是在一本叫《开放社会的敌人》这本书上摘下来的,说这话的不是作者,而是推荐这本书的一个哲学家说的:

二十世纪的人们经常倾向于对过去时代的愚昧落后嗤之以鼻,自以为已胜一筹。我们有很好的理由要求人们在做出这种估量时要慎重。

必须承认,多数人福利的增进以及我们这一时代带来的巨大的技术进步确实为人们这种顽固不化的自负感提供了依据。

但是,我们的后代们将对这一切做出怎样的评价呢?难道他们不会得出这一个世纪是放荡不羁的野蛮世纪的结论吗?

最后就是结论。 

庄子讲,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我们需要学会接受,需要习惯和城市病和谐相处;机动车交通不是城市的唯一评价指标,很多时候它的存在是可以忽略的。年平均20㎞/小时,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目标。

必须声明,我不是反对缓解交通拥堵,不是反对,我只是希望人们对汽车帝国主义保持警惕,我希望,我们意识当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对机动车优先的偏见,和谐相处不是消极观望,而是知天命,尽人事。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