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大数据带来大变革,快来看看大数据如何助力交通发展

大数据和云计算提供了全样本研究分析的条件和可能,挖掘和揭示出一些传统研究方法所无法触及和展现的特征和规律。

大数据和云计算提供了全样本研究分析的条件和可能,挖掘和揭示出一些传统研究方法所无法触及和展现的特征和规律。这一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把握海量人口的出行总量和特征规律,分解拥堵成因,预测交通状况,使得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今天,“治堵大家谈”第44期节目聚焦这一热点话题——大数据应用与交通发展,请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温慧敏。

“城市与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近日成立

推进城市、交通融合发展

近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电信联合成立了“城市与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旨在围绕匿名“脱敏”后的信令数据,面向城市、面向交通,通过大数据研究推动城市与交通的融合发展。通过信令数据和掌握的交通数据,可以更清晰、更全面、更动态的掌握人口的分布和出行的需求、特征,从而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目前,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包括对于北京市及京津冀区域交通出行特征的挖掘和分析,尤其是对北京市的分析中,把全市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片区,分别研究各个片区的交通特征,以及在进出京通道上形成的主要交通走廊等。同时,除了把目光放在京津冀区域外,联合实验室还把视野放在了全国300多个城市,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不同规模城市在交通方面有什么规律。

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北京四大通勤走廊

北京交通对于大数据进行了许多分析,通过使用匿名的手机信令数据可获得每个人每个时刻的位置信息,实时掌握某个时刻有多少人在路上。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了北京通勤中存在的四大走廊,代表了北京市交通需求最多的四个方向:一是,天通苑——泛CBD方向;二是通州——泛CBD方向;三是望京——泛CBD方向;四是回龙观——中关村方向。对这四大通勤走廊的统计涵盖了小汽车、地铁、公交等多种出行方式。晚间通勤相对早间更加分散,持续时间长,波及的面更广,相对于早高峰期间走廊式的出行需求,晚高峰的出行更接近面状。

手机信令是匿名信息

市民的隐私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手机信令数据的应用有着非常严格的流程和渠道,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进行。数据的采集流程大致是:首先,手机在通话、发短信或者上网的时候,都会和基站进行通讯,基站把与其通讯的时间点能体现手机大概位置的基站位置信息发送给电信的机房,电信机房把这些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后,供交通研究使用。“脱敏”后的信息是看不到手机号、使用人等隐私信息的。而且所有的数据的处理必须在符合国家规定安全等级的电信的机房内开展,分析得出的数据也是群体性的,比如某个区域出行的特征,不是针对某个个体的特征。

交通行为与交通拥堵关系密切

将成为日后北京交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以往对交通发展的研究更注重于基础设施的扩张,目前,基础设施的扩张对北京来说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出行结构的调整、行为的规范和机精细化管理等对于缓解交通拥堵也有重要的作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正在着手开展交通行为对交通运行状况影响的研究,通过选取情况相似的城市、路口,定量分析不同的驾驶行为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为日后北京的交通发展开辟新的方向和思路。

交通指数是融合分析大数据的产物

一系列复杂加权计算后得出便于理解、使用的指标数值

交通指数是用一个直观数据来反映全市路面交通的运行状况,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大数据应用的案例。它的数据源来源于全市6万辆出租车,因为由于调度的需要,每辆出租车都安装了定位装置,每20-30秒就要回传一次位置信息,借助这个信息,分布在全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就成为流动的采集源。此外,也有一些私家车,成为志愿者,也参与数据采集。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实时路况的样本,根据这些车辆的位置信息,匹配到城市路网上,就可以得到各个路段的速度和拥挤程度,再通过路段流量和功能等级的加权计算,最终换算出0-10的指数指标值。

大数据推动交通精细化管理

促进交通出行服务不断升级

目前,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动态的获得各种交通出行数据。比如,通过匿名手机信令数据就某个小区域来说,可以知道这里有多少人,出行都去哪里,这样的话就可以为公交线路的开始、调整以及地铁线路的规划提供依据。一卡通也是数据采集的重要渠道。单从地面公交来说,每一条刷卡记录都记载了一个人出行的起点和终点,这就成为公交线网规划和公交线网优化重要的数据基础,能够知道哪些交通走廊需求比较大,在一些公交线路上,哪一段需求量比较大,由此就可以动态的进行区间车和发车间隔的调配等等。通过这种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就可以让交通管理更加精细化,进而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服务。

北京路网规整,向心交通特征明显

专家建议:未来北京可以因地制宜的实施一些潮汐车道

北京路网十分规整,为实施潮汐车道和绿波带建设提供了比较便利的客观条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北京交通出行中“向心交通”的特征非常明显,早上由外向内,晚上由内向外。根据这个特点,北京目前也设置了一些潮汐车道,比如从四季青桥到紫竹院桥这一段,潮汐车道的效果非常明显,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对于西部交通状况的缓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北京南北向的交通压力比较大,相对来说欠缺南北向的大通道,如果下一步能在一些有条件的区域实施潮汐车道,对于南北向交通还会起到很大作用。

展望未来,大数据或带来交通领域三大变革

在城市交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其数据采集量必然成倍增长,形成海量、动态、实时的交通大数据。因此,以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增长点。大数据的应用或许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变革:一是,技术体系的变革。原来,大家理解的交通是修路、架桥、修地铁等等,未来交通会是一个以信息流通为主的系统,信息流通会在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规划过程中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二是,管理上的变革。以往交通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以停车为例,可能三环以内一个价格,三环以外一个价格,但实际停车需求的差异是更细化的,借助大数据更严格的区分不同停车需求,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停车资源。三是,思想上的变革。思想上的变革包含两个角度,一方面是政府管理部门在思路上要朝共治共享转变,另一方面广大出行者的出行可能要向“预约式”转变,后台运算系统会计算出可以几点出发,采用哪种出行方式等等。

QQ图片20170424100053.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