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杂谈

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还没太领会智慧城市的真谛,智慧城市已经在地球上全球开花了,在国内通过几批示范城市和城区的推进,无论是示范的还是没有作为示范,都清晰响亮地喊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

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还没太领会智慧城市的真谛,智慧城市已经在地球上全球开花了,在国内通过几批示范城市和城区的推进,无论是示范的还是没有作为示范,都清晰响亮地喊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智慧城市,究竟是什么呢?近期读了些材料,在此聊聊感受。

回头看看智慧城市的提出,1)商界:IBM、思科、西门子等巨擘是传播智慧城市和建设智慧城市的一批主要企业,其目的呢?为了更美好的城市,背后呢?也应该重点考虑企业生存吧;2)科研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一个无论多新的词在这个领域用了几年后也会过时,故需要有新的名词来推进研究进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3)政府:智慧城市的提出也涉及很多政府机构及执政者,智慧城市应当是政府寄希望于利用最新的科技技术来解决现存的城市问题的一种途径;4)老百姓:近年来,自下而上的各类应用创新使得老百姓意识到原来信息技术真的在改变生活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故切切实实地希望建设智慧城市。

谈智慧城市,或许首先需要探讨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当然,无法概括全面,不过如下三个应该是首要目标中的三个: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市民服务。

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建设模式的问题,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应该是希望能够自上而下,故而现在众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但是是否这是一种合理的方式呢?政府自上而下的模式更多的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以行政业务、城市管理等领域作为突破口和关注点,往往无法从市民所需的角度入手,例如最近热度居高不下的打车软件,恐怕不会是政府智慧城市开始就关注的焦点,但是却是百姓使用的工具;而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无法抓住千万市民的需求点,则政府投资再大似乎意义也不大,不知道大众对于花大钱建设的3D虚拟旅游(智慧旅游的一块内容)是什么感受?真会有大量的人看了看这个就当是旅游了?(专业所限,个人尚无法理解虚拟旅游的价值)。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公私合作的模式,政府、企业、市民以创新式的联合形式共同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无论哪一方面作为主导恐怕都难以顺利成功。政府行政职能太强,技术驾驭和市民需求方面缺乏,企业目的性较强,且以其为主的话容易在实施到某种程度后具备绑架政府和市民的实力;而市民由于过于分散,虽偶有某个应用能够成功,但是更多的个体创新往往趋于消失。

智慧城市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而且需要是成本较低,例如最好是免费的城市公共无线宽带网络,但是这个似乎又很难实现(一方面城市政府难以提供或者也不愿建设覆盖全市的免费的公共无线宽带网络,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应该也不会支持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提供免费的公共无线宽带网络),不过这问题一定程度上会被商户所解决,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商户提供免费的无线带宽服务,这或许或增加市民使用网络的时间。而移动通信运营商对宽带资费的下调,也会促进对网络使用的增加。未来可能会形成全市(或全国)覆盖的运营商的收费无线宽带网络和无数个商户(或单位)提供的免费(或面向单位内部免费)无线宽带网络的结合。

数据开放的问题,现在都在提数据开放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立法支持,目前国内政府所掌握的数据大多数还是集中在政府手里,而部分企业所掌握的数据则受企业的支配,市民对自己的数据则缺乏控制力。众多人员希望政府能够开放数据,但是相对而言,政府肯定不可能公开所有政府所掌握的数据,而且另一方面,大家只是希望公开数据,但是对于真正公开数据后能够做些什么似乎缺乏具体的分析,国外城市开放数据后搞一些应用开发竞赛,最后似乎绝大多数并没有获得成功,因此,数据是有价值,但是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和开放有多大的关系,可能还需要再谈数据开放之前先明确所需要开放数据的内容、粒度、质量等问题。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肯定是要建立在大数据(暂时借用这个名词)的基础之上,但是如何建设还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前文提过地方政府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应该是促进经济发展,除了所谓的间接影响外,政府也希望能够推动当地的信息产业企业在智慧城市领域不断发展,不仅建设本地的系统,而且能够向其他城市扩展(看过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貌似本地的信息化基础、产业都是分析其建设智慧城市可行性的重要基础)。由此导致一个问题,大家都这样想,都支持本地企业,谁能够打出去呢?而且,智慧城市的建设确实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是否所有城市都不需要外来支援呢?个人觉得中小城市应该无法做到纯靠本地企业建设。而如果是有一家大企业,在多个城市去做智慧城市的建设,则会存在的问题是这个企业会将很多某城市并不需要的功能强加之上,却可能缺乏突出该城市特点的功能,因为每个系统都定制开发恐怕不是赚钱之道。如果不靠软件赚钱,是否会走上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应用最终导致无用呢?

智慧城市的建设资金应该也是一个横亘在城市决策者眼前的问题,智慧城市的投资肯定是巨大的,但是其直接效益可能是无法短期显现的,不可否认近年来的全球经济不景气使得城市的腰包都不是那么的鼓,这种情况下建设智慧城市在资金筹措上就需要考虑引入私人资本,目前国内也有ppp模式等,但是这种模式下公私的合作分工的划分则成为了关键,尤其在智慧城市这样比较敏感有一定安全性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如何界定私人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应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必须看到,建设智慧城市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如比尔*克林顿所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被某个地方的某些人解决过,21世纪的挑战是找到有用的解决方案并将其推广“,但是需要注意城市是居民、地点和政策的组合体,有其自身特性,每个城市都需要在近远期发展、经济资源和本地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平衡。为了近期效果而突击拼凑的智慧城市可能会对为将来留下隐患。

智慧城市的安全性问题,系统越复杂,出错的地方就越多,出错的机会也就越大,而且对网络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的依赖也越大。例如开门,用钥匙开门的话,虽然不智能,但是保险,即使没电,点着蜡烛也能开锁;用指纹识别、脸识别的话,没电了可能连家都进不去了(当然设计中应该要考虑这种情况下还是可以用钥匙开锁的,那样的话还是得天天带着钥匙)。当然这个例子未必恰当,但是现在信息化社会的脆弱性也开始体现,12306的网站一旦瘫痪,卖票就得停止。

智慧城市,任重而道远。

编外两个案例:

1)乘坐飞机,曾几何时要手拿打印票到机场办理登机牌后再登机;现在:网上购票、网上办理登记、手机用作登机牌,一张纸不用一个队不用排(不包括安检排队),几分钟时间搞定;

2)去街道办申请文件:第一趟去,问需要什么材料,给你张纸(这算好的吧,有的可能只是口头告诉你用什么材料),写明用什么材料,赶紧回家按表准备,自觉准备好了,去交材料,结果告诉你介绍信的用词不对(当初为何不给我个标准模板,谁知道标准格式?),还得回去重开,没办法,只好再回去重开(可能还要几千里地的回趟老家);再准备好了再去,告诉你还缺材料,你一核对,都有啊,告诉你还要准备当初那张纸上没有写的材料,你没有办法,只好再去准备;准备好了再去,告诉你材料齐了,但是复印的材料少一张,你想在那里复印,很不幸,或者没有复印机或者复印机坏了,然后再出去,然后再回来。。。。。。智慧城市应该不是这样吧?要说多难做呢?其实只要在网站上写清楚办理什么手续需要什么材料,有些要模板的给个模板,是不是可以简单化啊?

1481264554845875.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