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智能手机将成为车联网载体

5月25日,中国城市云计算系列报道之智能交通与医疗云大会于5月25日在成都召开,大会现场将分为智能交通云与移动医疗云两场分论坛,和讯科技将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blob.png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史其信

  5月25日,中国城市云计算系列报道之智能交通与医疗云大会于5月25日在成都召开,大会现场将分为智能交通云与移动医疗云两场分论坛,和讯科技将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史其信在智能交通云论坛上表示,物联网将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支撑智能交通监控中心的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以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和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技术实现智能控制。以载体移动计算平台和全路网动态信息服务为双向通讯的移动传感车载终端,加上强大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的软件和数据库技术,以及传感网、互联网、泛在网的网络环境下,对路况环境和车辆的实时智能管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史其信认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是车载终端的智能和移动计算的高效。从技术来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智能手机、智能计算机就可以移植到车载终端来,既可以避免拥堵,也可以避免撞车。

  以下是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史其信先生演讲实录:

  史其信:大家下午好!应该说咱们这个分论坛,实际是解决交通云计算落地的问题,所以讨论到现在,都没涉及到智能交通的领域。我最后一个,可能是跟这个主题相关更加密切的。

  我从这个角度谈,实际上我是想谈这么几个方面。今天上午,也有专家领导提出来,我们这个会没谈物联网,我重点把交通和物联网的关系、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关系讲一讲,然后才会提到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怎么去落地。只有物联网落了地,云计算才能落地。所以我把这个主题概括下来,大体是这样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不可能照着这个PPT一一地说了,我在后面会脱稿,讲得更确切一点。

首先讲一讲物联网的概念。

  实际上是我们在物联网这个革命当中,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的,从开始就跟上了。可以说温总理提到了感知中国的概念,反映了我国政府对大力开展物联网技术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十二五”,不管各行各业,都在探讨物联网在我们的领域里怎么应用的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我也不想在这儿发挥了,因为大家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我就略过去了。但是我首先要讲,物联网最后形成的一个社会形态,大家可能忽略了,实际上是泛在社会。泛在社会用什么概念呢?就是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都共享,或者大家都是通讯的、联络的,可以互知的。在这种社会里面,我们才提到云计算问题,如果不提这个概念,就拿现有的智能交通,可以说用IT的技术就能解决。北京市交通管理局说,这几个服务器就能解决,你说它有什么数据?我一会儿还要分析。现在的智能交通,要想真正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要把物联网技术落地到智能交通上来。

  这个图,就给大家明确讲了我们的社会通过技术革命向前发展的一个过程。上午也有人说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到最后是泛在社会。实际上,世界潮流已经开始进入到泛在社会这个阶段。为什么要提到?这么大的数据量,这么大的感知,物和物之间都可以感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进入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就必须提升到信息技术,要达到这个高度。

  我现在把它概括到这个表里面,现在我们国家是什么阶段?是工业化阶段正在开始过程当中赶上了信息化。所以我们提到了一个,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我们正把两化一块共同发展的同时,泛在社会又提出来了,所以我们马上又跃到了泛在社会。信息化社会,我们当时提的建设是数字城市,现在我们要开始强调什么呢?强调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历史产物,是泛在社会。也就是说在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端,也就是说高级阶段,那就进入了泛在社会。泛在社会,所有的这些高新技术的支撑,那就是我们下一阶段技术层面的发展。

  物联网,从它的物理结构来讲,框架结构,它就是三层。我为什么要提这个事情?三层跟我们智能交通本身也是一样,物联网,大家在讨论落地的时候、应用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应该是智能交通更容易贴近。所谓更容易贴近,就是更能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就把智能交通作为物联网可以实实在在落地、可以实实在在发展的领域。

  关于物联网的战略,从国际上来看,大家都非常重视,因为它是一个新阶段,就是信息技术的一个新的阶段,所以从战略上非常关注。这些国际上提出来的战略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稍微罗列了一些这些国际上国家正在做什么。我在这里特别强调的就是日本,日本提出来不撞车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所谓的不撞车的智能交通系统,实际上是物联网能做到的。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实际上,智慧城市,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核心思想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全面的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今天总经济师也提到了,概念比较简单,我就不多说了。它是在物联网发展到高级阶段才能达到我们所谓的智慧城市。所以一个智慧城市,一定是物物相联的城市,使得城市物理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之间进行完美结合。

  智慧城市也是我们城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载体,又是以信息化打造城市未来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通过智慧城市和智慧化设施的建设,拉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服务转型和服务经济增长。它强调了服务产业和服务经济。

  这个图,我是引用别人的,它是可以产生千亿产值的迁移链。

  这个图,是社会的普遍感知服务,城市发展当中,各种各样的领域都可以得到这方面的应用。

  这个图,是说在我们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下,打造的各种领域发展的建设系统。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这是今后这几十年要实现的。

  下面我就讲智能交通了。

正因为物联网的三层结构和智能交通是相关性很强的,所以国家在智能交通上,这些行业,政府都在把智能交通作为应用非常重要的内容。

  刚才讲,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交通问题,非常严重。成都,现在是机动车280万辆。上次两会期间,我参加成都在北京设立的电视台和成都电视台之间互动的节目,我作为北京的专家来讨论成都交通问题。前两天出来到这儿的时候又接到一个成都记者的电话采访,提到成都采用了高峰一个半小时限号的措施,现在效果基本不明显。也就是说没有效果,就问我到底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直接解决目前不止成都、杭州这样的交通问题,是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后来,总理非常关心,要解决深层次问题,交通问题是民生问题,从国家来讲要重视,要解决。但是原因在哪儿?深层次的。结果挖掘来挖掘去,还是那几项,不是规划的问题,就是拐点的问题,说明我们现在在管理上,在理念上,在交通问题上,一直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我不说远了,就说咱们制定汽车产业支柱产业战略的同时,就没有人去研究,支柱产业发展到底怎么发展,发展完以后引发出来的问题谁处理,要不要时间,拿出办法。发展,大家一起发展。搞了以后,出问题了,教授,这儿又出问题了。到现在,城市交通问题,不是说拿一个政策和拿一个办法就能解决的了,它变成一个系统问题,积重难返。所以现在只能采取限号、限购,老百姓干吗,买了车不许他使。

  现在的智能交通能不能解决?1997年,在北京召开了这方面的研讨会,那个时候大家非常关注,认为智能交通是一了百了,都能解决。到现在,智能交通15年了,现在的情况是越搞越乱,越搞越堵。让老百姓觉得花了这么多钱、这么长的时间,到头来,问题还是一大堆。为什么说是社会问题,产生了社会矛盾,社会大层面上应该全面、综合的,或者说大家应该来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这里面牵扯到智能交通的信息应该共享。可是到现在,智能交通的信息不能共享。

  经信委能够出面建立一个信息中心平台,然后第三方来运作,然后提供社会服务。如果我要是能把这件事情做到的话,这就是对咱们全国信息共享体制上的一个改革。但是到现在,目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还没有办法实现。这就说明目前很多都不是技术问题,都是体制上造成的问题。

  那我就提出来了车联网概念,是2009年11月份在上海开的国际论坛,我提到要发展车联网。实际这个车联网,我当时的出发点是什么呢?就是给每个车装一个电子车牌,就是身份证。当时那个概念非常简单,因为物和物之间能够互相通话,车本身就是一个传感器,怎么实现?就是在车上装一个东西。当时推了十年的电子车派推进不下去了。到了物联网,总理一说感知中国以后,我马上把这个事提上去,成立了车联网。在这之前,没有物联网概念的时候,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干。

  关于车联网,这个图,实际上也是建立了这么一个概念。上面的应用平台,一共有三个平台,是车路协同平台,类似于现在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控制中心。还有一个是车辆安全应用平台。第三是远程信息服务平台。在这三个平台应用下,每辆车本身又是一个向中心发布自己内置信息的终端,同时又是接收到中心的信息。然后中心从大量的数据里面制定了我的出行计划和引导方案,这样的话,能保证大家在道路上通行。

  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个事情很难实现。但是如果大家把它放到解决交通拥堵这一个大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前提下,就很简单。只要国家重视,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车联网概念出来以后,现在国家几个部门都非常重视。第一个是交通运输部,在武汉,2010年开了一个会,在这个会上强调,说信息技术对于交通也转变发展方式的作用,推动了车,甚至船联网的发展,形成了共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必须为“两客一危”车辆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更重要的是2010年和2011年,由8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重点建设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的建议》、《关于物联网专项重点突破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工程的战略研究报告》。这两个报告,国务院非常重视,总理也批了。特别是在科技专项项目里面,把汽车移动物联网顶层设计纳入进去了。

  车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联网以及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都将受益,传感设备、网络通信、汽车电子、车载终端、动态信息服务、终端计算等技术应用领域将获得飞跃发展

我刚才讲,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大家感觉到为什么不可以或者不必要采用云计算来处理呢?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因为因为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八十年代,当时没有提到泛在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当中,我们只是提到了数据融合、数据挖掘。信息储备技术完全可以用IT技术来解决,没那么多数据。

  现在整个的交通数据,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比较多,只要投入花钱,设备越多,它的数据越多。可是话说过来,就拿北京市,以奥运会为背景,花了这么多的钱,建立了这么多系统,数据应该是更多的,但它现在也很有局限,一、二、三、四环,还有多少条的主干道有数据。但是其他的支路和小路就没有数据。没有的话,我要打造增值服务信息就不行。原因是什么?因为它是静态服务,为什么没有动态服务,就因为数据来源不全,现在智能交通的缺陷就在这儿。还要怎么处理电子信息,导航都没有动态数据支持,你就很难去说要拿云计算来做这个事情。只要汽车上有数据,发给我,就减少了路边的检测收费。

  所以这样的话,再加上你出行,输进你的出发点、目的地,我的中心就可以给你计算,这么多的数据,我就可以拿来用。非常简单,就是交通工程学的三大要素,流量、速度、密度。说明如果你让汽车跑起来,跑得快,出行流越高。当你非常慢,大家都开不动,所以也没有通行流,也体现不出来。只有到了合理的最佳要素,它就跑得快。所以我们就用这种来算,那么多数据来了以后,我的计算中心也好,或者云计算平台也好,我就把那么多数据按照三要素原则,保证每辆车跑20公里,有的地方还能跑30公里,密度上应该承受多少,这条路,就不能让它超过最大密度,保证这个路网都不会有问题,这就完全可以实现。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我把它描述成是下一代智能交通,日本提出来是不撞车的智能交通,我可以说既不撞车又不堵车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总结一下。物联网将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支撑智能交通监控中心的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以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和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技术实现智能控制。以载体移动计算平台和全路网动态信息服务为双向通讯的移动传感车载终端,加上强大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的软件和数据库技术,以及传感网、互联网、泛在网的网络环境下,对路况环境和车辆的实时智能管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是车载终端的智能和移动计算的高效。从技术来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智能手机、智能计算机就可以移植到车载终端来,既可以避免拥堵,也可以避免撞车。

  关于我们下一代的智能交通和现在的智能交通之间的区别和不同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谢谢大家!

网站-二维码广告图.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