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建设迫在眉睫

国家交通安全目标的阶段性、坚持性与前瞻性,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素养以及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化十分重要,工程设施完善为交通安全意识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以及紧急救援体系对交通安全意识提升的重要性。

摘 要:本文在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建设紧迫性与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育是提高国民交通安全意识的基础,特别是国家交通安全目标的阶段性、坚持性与前瞻性,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素养以及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化十分重要,工程设施完善为交通安全意识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以及紧急救援体系对交通安全意识提升的重要性。

一、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分析 

安全是道路交通系统的最基本目标,它包括交通安全和社会安全,安全目标除了应对普通交通事故还涵盖由于自然灾害(地震、暴雪、暴雨、台风等)和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条件下道路交通系统的处置,“北京7.21暴雨”期间道路上的人员安全保障理应归属于安全目标的内容。道路交通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四个因素,而人是交通系统中的核心,因此,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对象不仅仅是道路、车辆的使用者,同时理应包括道路提供者、管理者和车辆的制造者。从道路交通意识改善的方法来讲,“四E结合,缺一不可”,其中“四E”是Education(教育)、Engneering(工程)、Enforcement(执法)和Emergency  aid (紧急救援)的首字母。

(一)从道路交通安全的国际形势看我国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交通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全球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113年以来,按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每年因车祸死亡127万推算,全球车祸累计死亡6500多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汽车作为一种伤人性工具,比战车厉害,它杀人不受时间、地点和敌我友的限制。”“不管是强者或是弱者,富人或穷人,聪明人或愚蠢人,只要在路上,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死于交通事故”。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远远高于死于战争的人数。在我国,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7.55万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高达82.6%。我国交通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统计数字来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位列第二。图2为北京、东京两个城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历年比较,尽管最近两年交通事故有所下降,但整体来看,仍然在高位运行。

(二)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建设刻不容缓

我国道路交通大发展,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我国公路总里程410.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4900公里,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见图3,图4)。从汽车发展来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迅速,经过最近十年的高速度发展(见图5),2011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达到1842万辆,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见图6)。道路和车辆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器物层面的内容,最为容易被社会所重视,其发展最为直观和见效。

QQ截图20161011131633.png

  相比之下,作为交通系统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内容发展与器物层面的内容发展不对称,具体表现为交通系统中人的交通理念、交通意识、交通道德等与道路、车辆发展的速度不匹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甚至出现交通道德滑坡、交通意识建设迟滞等现象。交通安全意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是我国交通安全问题严重的症结所在,其安全意识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交通参与者之间,更包括道路的建设者与管理者等方面。

二、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意识建设要靠四个“E”(教育、工程、执法与急救),教育是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要把交通教育放在首位。从国家层面来看,交通伤亡如同“非典”、“禽流感”一样,是一个社会公共健康问题,涉及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力提倡交通安全。

(一)交通安全意识建设应有国家目标与计划

交通安全意识建设应有国家目标与计划,目标与计划要有阶段性、坚持性与前瞻性。以日本为例,从1971年开始到2011年,已经进行了八次交通安全计划,通过交通安全计划的实施,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从1971年的16765人下降到2011年的4612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72.5%。其中,从1981年至2000年有四个五年计划没有达标,但还是一直坚持,直至达到目标,当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交通安全最好的国家之一,见表1。


QQ截图20161011131653.png

QQ截图20161011131707.png

(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先从关爱和尊重他人开始

塑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首先要教育孩童从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开始。只有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才不会漠视生命,建立起健康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日本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列入体育、道德等教学,作为班级、年级和学校活动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日本长野县箕轮镇箕轮北小学考察交通,发现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通常三、五人在路侧安全地带安静地等着同学结伴而行,既利于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又培养了相互关爱的意识,见图7。在进校门的地方,高年级学生手举“请大声说您好!”的牌子,学生每天上学的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见图8。交通社会与人类社会一样,交通参与者之间需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交通参与者首先是具备良好素养的公民,然后才有可能成为良好素养的交通参与者。

QQ截图20161011131719.png

(三)交通安全意识教育要社会化,依靠全民的力量

交通安全意识教育的社会化必须依靠全民的力量,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积极参与是力量之源。在日本,“全国交通安全运动”始于1948年12月,每年开展春秋两次“全国交通安全运动”,一直延续至今64年从未间断。除了警察厅、法务部、交通部、文教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外,全日本交通安全协会、汽车安全驾驶中心、汽车驾校协会、日本汽车联盟、日本公交车协会、日本卡车协会、日本摩托车协会、日本小客车联合会、及全国交通安全母亲联合会等150个民间团体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力量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实践达到全面提升交通安全意识的目标。正是持续的社会化交通安全教育促使国民具有极强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教育显现出强盛的生命力。图9为今年日本秋季交通安全运动的海报,起止时间为9月21日至30日,主题的“推广利于提前被看到的灯光与反光设施的应用”。图10为母亲交通安全俱乐部组织的由妇女、儿童和老人参与的交通安全活动。图11和图12分别为驾驶人参与交通事故案例分析和老年人参与交通安全研究。

QQ截图20161011131823.png


三、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要融入交通事故防范意识

交通标志、标线是交通法律法规在道路上的反映,良好的交通安全设施像“无声的语言”时刻提醒道路使用者遵守交通法规和注意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会给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驶人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在无形中提高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例如在学校附近的路侧,设置有图13中所示的可爱卡通形式提示标志。当驾驶人看到这种可爱的学生卡通时,下意识会产生一种关爱之情,下意识的降低车速注意儿童安全。在图14中,通过“学校区域分时段限速40(发光)+前方儿童过街+路面限速40+车道减速标线+人行横道标志”组合交通安全设施使用的形式,让驾驶人通过该区域时在心理上形成紧张气氛,从而确保儿童过街的安全。

QQ截图20161011131841.png

工程设施的应用对于提高驾驶人、骑车人或行人的通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它通过预告、警示、禁止等系列措施,引起出行者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正确判断从而避免类似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任何交通事故(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交通环境的突然变化而人又不能适应的情况下发生的。交通工程设施的预防作用在于通过空间的延伸为交通参与者赢得反应的时间。事故多发点段一定是交通环境发生突然变化的点段,解决的办法无非是两个:一是将视认时间缩短,提前发现安全隐患;二是通过心理、物理与法规的办法使行驶速度降低。

图15中为某事故安全隐患点,在道路硬件设施如线形、坡度不易改变的前提下,采用设施的办法进行弥补,共采用了八种方法进行组合式的警示:①设置大型“急弯减速”提示板;②设置加强型灯闪弯道警告标志(共4块,左右转弯各两块);③设置自发光交通诱导屏(共4块,左右转弯各两块);④采用物理型彩色(红色)减速带与减速路面;⑤采用物理型彩色(红色)减速线与路面标线;⑥设置信号灯;⑦设置分流处防撞筒;⑧部署交通指挥车。图16为“北京7.21暴雨”路网上的积水点,同时也是交通安全隐患点,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在已知积水点的情况下,即便在现有排水设施改造相对困难,通过类似改造交通事故“黑点”的办法,采用设施的办法进行警示和交通诱导,能够实现降低积水点危害的目标。

QQ截图20161011131850.png

四、紧急救援意识是交通安全意识不可或缺的部分

道路交通紧急救援是指对人、车、路的救援,涵盖机构对个人的救助和个人的自救。对人的救援是指道路交通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伤者和受困者的救助。汽车紧急救援是指车辆在行车前不能起动或正在行驶中出现故障无法继续行驶,自己无法解决,救援人员到现场提供援助。道路紧急救援是指由于道路沉陷、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道路的灾害发生后对道路的紧急救援。紧急救援是交通安全的补救措施,有统计表明,30分钟内重伤病人受到救助有80%的生存率,90分钟以后其生存率则下降到10%以下,足见紧急救援的重要性。紧急救援意识必须作为交通安全意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公民紧急救援意识的培养除了学校教育,配套的体制同样十分重要。日本的道路交通紧急救援由消防厅负责,全国1725个市镇村中的1689个设置了消防救助队,普及率高达97.9%。对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办法在中学、大学以及社团里进行普及与推广。在德国,每个有执照的驾驶员都必须进行救护培训,因为驾驶人往往出现在事故的第一现场,可以自救或救助他人。另外,德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人必须在义务兵或参加7年的急救义务工作中做一项选择,使得整个社会中具备急救知识的人员比例始终位于很高的水平。网站-二维码广告图.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