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台州科技+治超 智慧交通保障路桥安全

路桥区公路管理局路政大队共有路政队员15名,下辖四个中队,每个中队管辖100多公里的公路,人手比较紧缺,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日常队员们不仅要治超,还要保护路产路权,查处各种涉路违法行为,外加“两路两侧”“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多城同创”等专项整治,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12月7日中午12:04,台州市路桥区公路管理局智慧交通运行指挥中心预警声响起:“圆珠屿方向发现超限车辆。”与此同时,监视器屏幕跳出该车叠加有检测数据的抓拍画面,当班路政队员连宇植随即向辖区路政中队发出了拦截指令,画面显示路桥G104国道螺洋高架桥圆珠屿方向,有一辆本地牌照货车存在超限现象。
  “6轴货车,最大限重为55吨,但这辆货车总重已达到64.20吨,超限16.72%。”连宇植介绍说,之所以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就能快速发现超限车辆,还能精准地了解其超限状况,这全依托于安装在螺洋高架桥圆珠屿路段的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系统。在后台人工审核无误后,连宇植点下了管理系统中的“确认违章”按钮,随即一条超限运输处理告知短信也发送到了车主手机当中。
  作为浙江省最早建设和开展非现场执法的地区之一,2013年7月,路桥投资330万元在104国道螺洋高架桥两端设置了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系统。两年来,该路段共检测出超限车辆4300多辆,通过路面查处和科技治超的有机结合,104国道超限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有效保护了桥梁的运行安全。

    自动感应全天候监控抓超限

    位于路桥区公路管理局五楼的“智慧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有着一双智慧的“眼睛”,中心的东西两侧共安装了32块LCD拼接大屏,清晰流畅的画面,使坐在操控台前的工作人员,能轻松地对行经主干道路的车辆及路况进行实时监控。规划中的服务器集群管理的机房,让数据交互变得更加快捷,24小时抓拍车辆的海量数据都在这里进行记录存储。

  螺洋高架桥长3539米,曾有“台州第一高架桥”之称。路政大队大队长助理吴元华介绍,当初选择在螺洋高架桥两端进行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系统的试点安装,就是希望通过对超限车辆的抓拍和处罚,促使车辆自觉降低载重,从而达到保护桥梁安全的目的。
  在路桥区104国道,不管从下岭方向还是园珠屿方向上螺洋高架桥,都能远远地看到一块醒目的警示牌——“前方高架称重检测,超限车辆禁止驶入。”
  驶过警示牌,穿过红绿灯路口,前行200米,车辆在上桥前都会先进入一个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检测区域。区域内的水泥路面上铺有北京万集科技的窄条式称重传感器,检测精度±5%,当车辆经过该路段触发感应线圈工作时,传感器会自动对车辆进行动态称重,同时启动第二个门架上的相机对车辆进行抓拍。当超限车辆驶离称重区域后,道路前方150米处第三个门架上的LED情报板上就会即时显示它的违法信息,并通知该车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期间工控机采集的数据通过光纤会在第一时间传输到指挥中心。
  “系统会自动识别路过的车辆行驶速度,几轴车,总重多少,是否超限。为避免系统检测信息出错,中心工作人员每天会对采集的超限车辆数据进行人工后台审核,审核后再予以确认。”值班队员向笔者演示,“在600万摄像头的支持下,每部经过汽车都有两张清晰正、侧面照片,放大看,车牌号十分清楚,侧面照片能清晰反映车辆的行驶状态、轴型、载货状况,便于我们固定证据。”审核确认后,系统会同步向车主发送超限信息。据介绍,非现场处罚通知的方式,除了现场的情报板和后台的短信告知,还有文书和电话告知等方式。
  系统检测数据显示,8月13日凌晨4:32分,一辆货车从下岭方向,开上螺洋高架桥。3轴货车,总重限重为30吨,而这辆货车总重38吨,足足超了26.67%。
  “大货车一般都会选择车流少的深夜、凌晨或中午出行,他们利用路政人员的执法空隙打时间差。而非现场执法系统的推广使用,有效填补了这一短板,全天候的抓拍检测,全路段的覆盖安装,使得任何超限车辆都难逃路政法眼。”吴元华说,“传统的人工拦截执法向科技治超转变,实行非接触式执法,机器和人的结合,延伸了管理触角,是超限管控模式的一大创新。”

   传统加现代,无缝对接抓治超

   作为一名工作了两年的路政大队队员,连宇植除了在指挥中心工作外,也经常上路参与路面执法。说起现场执法,几乎每位队员都表示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

  “我们拦下了一辆疑似超限的货车,司机开了门就爬到车底下面去了。我们动不了车,也拉不出人,双方就陷入了胶着。”一位队员说,在现场执法中,经常遇到这种不配合执法的耍赖行为,“不止有钻车底的,还有爬到车顶上去的,有些甚至锁了车门不下来或逃跑的,我们又不能砸他们的车,只能跟他们磨或想其他办法解决。”
  去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直属中队蔡旭光队长带队治超,在一处路口,他们远远就看见一辆六轴的货车从夜色中缓缓驶来。可能是因为货物重又多,车身在黑幕中显得尤为庞大,而且速度看起来并不快。
  蔡旭光向司机示意,要求对方停车接受检查。没想到,停车一看,副驾驶上还坐了一名上了年纪的老人,中间位置坐了一名年轻的妇女。
  多年的执法经验告诉蔡旭光,又遇上麻烦了。“最怕查超限时遇上拖家带口,带老人、妇女小孩的。弱势群体,你没办法把他们强制弄下车。”蔡旭光只得和队员们对司机进行劝解,僵持之下,对方终于松口愿意接受检查处理。
  路桥区公路管理局路政大队共有路政队员15名,下辖四个中队,每个中队管辖100多公里的公路,人手比较紧缺,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日常队员们不仅要治超,还要保护路产路权,查处各种涉路违法行为,外加“两路两侧”“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多城同创”等专项整治,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而货运司机们,则经常与执法队员打时间差,专挑执法空隙进行超限运输,时不时就与执法队员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一年下来,治超人员往往疲惫不堪,压力和责任迫使超限管理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
  吴元华说,传统的人工执法治超,虽然工作强度大,困难也不少,但前两年通过努力也查处了很多车。目前,非现场执法系统的试点开展更是为人工执法添了一把力。在人工执法的基础上,再加上科技的手段对路面实行24小时的管控和查处,两者实现无缝对接,更为有效地堵塞执法空隙,减少执法矛盾,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年内再投入5套非现场执法设备

    近年来,路桥区在综合治超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在路面执法、源头管理方面形成信息共享和联查共纠机制,在坚持路面治超高压态势的同时,快步推进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和使用。

  根据路桥区公路管理局路政大队提供的数据,自系统设立2年以来,共检测货运车辆30余万辆,其中超限车辆4300多辆;设置非现场执法系统后,设置路段超限率呈总体下降趋势,期间开展超限运输试点处罚工作180余起,有效保护了桥梁安全。
  目前,路桥区正在加快全区治超点位建设。2015年投资700多万再次建成4套非现场执法系统,分别位于路院线、机场路、75省道南延、76省道复线北延路段。此外,75省道南延还有1套在建。
  在科技治超方面,除了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应用,路桥区还建立了工程车GPS定位系统。系统把9家公司400多辆建筑垃圾运输工程车作为重点监控对象,每辆工程车都装有定位系统,车辆按核定路线行驶,中心监控大屏可对车辆的运输轨迹进行全方位监控,路面执法人员可根据中心指令对指定车辆实施定点拦检。
  针对区内超限超载大多为本地短途运输车辆的特点,路桥区对辖区内的货运车辆、运输企业、厂矿企业、物流公司等单位进行逐家登记,建立数据库。在立足于路面执法的基础上,依托非现场执法系统,利用检测数据信息对重点运输企业的运输状况进行跟踪观测,对超限多发企业进行约谈,让服务走在法律的前头。
  今后,路桥还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路政、养护的车载移动视频系统、桥梁动态监测系统、交通量自动观测系统、路网运行监控系统、情报板系统等子系统。依托综合管理平台,加快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充分运用科技的手段,结合应急保障机制,做到对公路事件的快速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处置,更好地服务于民。(台州市路桥公路管理局 罗雅报送)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