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出行听音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

音乐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这种思想情感则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音乐可以带给人们一种特别的体验和享受。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音乐更加普及,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享受音乐。欣赏音乐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在交通参与者中间,很多人喜欢在出行(开车、骑车、步行)的同时选择听音乐来度过这段时光。据调查,70%以上的国人有开车听音乐的习惯。

但近些年,交通参与者由于驾驶车辆或出行时听音乐导致交通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深入分析事故的原因,与出行者因为听音乐而或多或少地分散了注意力,导致了意外不无关系。

为此,开展音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很有必要。本文将就音乐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做一些探讨,以期对提高交通安全性有所贡献。

1  交通事故案例及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与听音乐有关的事故案例

例举近些年发生的4起交通事故案例。

案例1: 2015年3月8日,江苏省无锡市钱胡路/西环路路口往西张舍菜市场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男子佩戴耳机听音乐骑着电动车行驶在道路上,刚驶出路口因躲闪不急,与一辆迎面驶来的大货车发生碰撞,当场撞成重伤死亡。

案例2:湖南司机肖女士驾车经过某十字路口,听音乐太过投入,没注意过马路的行人王某,慌乱中误把油门当刹车,将王某撞死,经交警认定,肖女士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案例3:2017年6月17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发生一起悲剧,一名13岁男孩骑电动车突然冲进路边灌溉渠中溺水身亡,警方在路边找到一部正播放音乐的手机,初步判断男孩疑因骑车时听音乐导致注意力分散所致。

案例4:2019年4月21日,浙江省温岭市人金某,驾驶搭载4人的小客车从东宁市开往鸡西市旅游,途中坐副驾驶位的人要用金某手机听歌,让金某给手机解锁,就在金某转头解锁时,没有瞭望前方路况,瞬间将车驶入对向车道,与段某驾驶的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酿成四死一伤车祸。

可见,这些事故的导致原因均与交通参与者出行时听音乐有关。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2020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关于道路安全的新决议,宣布联合国第二个“道路安全行动十年”全球计划(2021-2030年),呼吁成员国和利益相关方增加对道路安全的投入,为驾驶人开展培训指导,以提升其专业技能、促进道路安全。

在第一个“道路安全行动十年”全球计划(2011-2020年)期间,作为该项计划的主要监测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HO)每间隔几年统计发布一次《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其中2018年发布的《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指出:全球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继续攀升,每年死亡135万人(注:2013年报告为124万人);

该报告还表明: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是当今人类第八大死因,同时已是5至29岁儿童和年轻人的主要杀手(见图1),全球每天平均有近3700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另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7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见图2);2020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1.66人(见图3)。

可见,道路交通事故时刻都在伤害人的生命,全球及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交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1635130216953287.png

图1 全球道路交通伤害情况

1635130227611486.png

图2 2011-2020年中国机动车及汽车保有量

1635130241478819.png

图3 2011-2020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及增速

2  音乐对交通安全的积极影响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当音乐旋律响起时,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置身于音乐的氛围之中,使人忘却烦恼、净化心灵、振奋精神,音乐同样也会给广大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时带来诸多积极、正面的影响。

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

1.音乐情绪

音乐情绪是指音乐诱发的情绪,是音乐价值的集中体现,属听觉情绪刺激范畴。与日常情绪刺激不同,音乐往往诱发了个体的快乐体验。相比于日常情绪,音乐情绪中很少体验到罪恶感、羞愧、妒忌、厌恶、轻蔑、难堪、愤怒和恐惧等消极情绪。

音乐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具有世界范围的普遍性和一致性。音乐自身的情绪效价并不足以决定人们是否喜欢某首音乐,令人悲伤或悲喜交集的乐曲同样令人沉迷。

音乐环境中产生的负性情绪是“安全”的,无论音乐本身表达的情绪是快乐还是悲伤,音乐诱发的情绪都可以是愉悦的。

2.音乐唤醒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有研究证明,音乐有利于驾驶人维持情绪唤醒水平。

该研究发现在交通流量较小的场景中,音乐对驾驶人驾驶绩效的影响甚微;但在交通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听音乐的驾驶人车速会更低,车辆行驶速度会相对平稳顺畅(见图4)这表明,音乐通过降低情绪唤醒,转移驾驶人对工作压力的注意,减少挫折和应激体验,从而减慢行车速度。

当遇到较严重的交通拥堵时,舒缓平和的或熟悉的音乐更能缓解驾驶人的抑郁焦虑、烦躁压力和攻击性,降低生理唤醒。显而易见,音乐具有维持驾驶人唤醒水平并提高工作绩效的作用。

1635130257313736.png

图4 开车听音乐与交通流畅程度的关系

音乐对人的生理影响

1.缓解疲劳

相关研究表明,开车时听音乐可以缓解或消除疲劳。

音乐的非侵入式影响,不会对驾驶人驾驶操作造成负担,因此十分适合作为一种驾驶环境下唤醒疲劳的手段。播放音乐的一瞬间,疲劳唤醒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有歌词的歌曲能使驾驶人产生更大的兴奋感,对疲劳的唤醒效果也是更持久的。

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因为其路况不甚拥堵,且道路环境单一,车辆行驶速度普遍快于普通道路,故在行驶过程中会因为单调、周围情况变化少以及工作压力负荷小而易出现驾驶人疲劳现象,在此情境下播放合适的音乐,对无累积疲劳驾驶人会产生进一步的唤醒作用,且能更好的预防其产生疲劳困倦感。

2.愉悦心情

据心理学者对脑成像的研究表明,音乐情绪调节了几乎所有的大脑边缘及旁边缘结构的活动,此外,包括多巴胺在内的多种神经递质也参与了音乐情绪的加工,这些神经递质包括血清素、内啡肽、内源性类鸦片活性肽和催乳素。

故此在驾驶车辆时,尤其是长时间驾驶车辆,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等于吃了一道“精神大餐”,音乐的旋律能疏导驾驶人大脑并愉悦心情,改善单调乏味的枯燥感觉,让人体分泌多巴胺、降低皮质醇,使得驾驶人精神更加亢奋,尤其是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曲,更易引发脑内啡,让人感觉“倍爽”,对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很有裨益。

3  音乐对交通安全的消极影响

前面简要分析了音乐对交通安全的积极影响,但客观的讲,听音乐参与交通也存在一定的干扰和负面的影响,正如以色列音乐心理学家Warren Brodsky的研究结果所表明,司机在开车途中听歌会影响到驾驶状况,严重时可能会产生难以弥补的后果。

人们出行时听音乐,尤其是过于投入的听音乐,不管是开车、骑车、步行,都可能引起伤亡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下面就参与交通听音乐的消极影响作些分析。

影响情绪

听音乐容易使人的情绪沉浸其中,会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节拍律动,这是由于音乐的节奏可以影响到人的呼吸和心脏跳动节律,同时对人的情绪和认知有较大影响。

当音乐的节奏与人体的节律慢慢趋向一致时,身体会随着音乐产生共鸣也即是通常所说的“同频共振”。

可见,音乐通过旋律与节奏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当情感产生共鸣时,情绪就会有感而发,驾驶人的情绪会随不同类型(如欢快、悲伤)的音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驾驶人的驾驶状况,威胁行车安全。

研究表明,快节奏或者高度兴奋的音乐,会加速肾上腺素分泌,使驾驶人处于兴奋状态,心跳和血液流动速度加快,会让大脑变得更加清醒,可在同一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让人感觉时间突然慢下来,产生车速降低的错觉,当危险来临时,已经措手不及,错过了应急处置最佳时机。

影响听力

人们出行时,无论是开车、骑车、步行都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安全才能有保障。

听音乐尤其在交通复杂的环境下听音乐,因外界背景噪音大,为听清楚音乐就需相应调高音量,如音量在90分贝以上,相当于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此时耳朵会觉得吵杂,而过高的音量会对耳朵造成损伤,引起耳鸣或听力下降。

另外,听音乐特别是佩戴耳机听音乐会使当事人与外界隔绝,听不到或听不清外面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声音以及鸣喇叭声,几乎屏蔽了这些信息,辨别、判断、应对车辆安全运行状况及周围环境的能力明显下降,变成听不到外界声音的“聋子”,导致发生事故风险上升。

据研究表明,当音乐播放音量在75分贝以下时,驾驶人对突发险情做出判断的失误率低于24%,如音量加大到95分贝以上时,则判断的失误率提高到40%以上。

影响视力

另据研究数据显示,听音乐时音量调得过大不仅耳朵难于承受甚至造成损害,还会降低驾驶人眼睛亮度区分敏感度,从而影响视力。

当音量超过90分贝时,驾驶人眼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音量达到115分贝时,即视认为对人体有害的噪音,它会使眼睛亮度区分敏感度下降20%,驾车行驶中观察物体的清晰度明显变差。

分散注意力

开车、骑车、步行听音乐,听者的情绪容易沉浸到音乐中,发生听觉注意力与大脑注意力转移,难免会随着节拍情不自禁附和哼唱或摇摆起来,这就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得参与交通不专心,无法及时发现过程中的突发险情,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以开车为例,表现为驾驶不专心,而分心驾驶永远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大威胁。

另外,听音乐时少不了分心操作播放器,低头、伸手操作的一瞬间,危险很可能就会降临。而佩戴耳机听音乐通常是非机动车驾驶人以及行人常用形式,骑车、走路相比于汽车而言安全防护性更差,一旦出现危险,造成的伤害程度可能会更严重。

出行时,佩戴耳机听音乐转移了注意力,会降低对交通参与过程中的警觉性,当危险发生时因灵敏反应度降低而容易使自己遭到不测。

4  音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前面梳理分析了音乐对交通安全的消极影响,下面简要分析音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音乐元素

1.音乐音量

音量的不同对驾驶人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当驾驶人只是有点疲倦时,采用平时普通音量即可,这样可提高驾驶人的兴奋水平,加大其对行驶中道路的注意力;如驾驶人疲劳程度进一步加深,则音量稍大会适合此时的状态,这样可降低驾驶人疲劳感;当驾驶人极其困倦,处于睡眠边缘时,则节奏快、音量大的音乐,极易使人产生亢奋,让其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醒。

2.音乐节拍

音乐节拍快,会使驾驶人心律跳动加快,让人迅速进入亢奋状态,并使其行车过程中提高驾驶速度,随之会导致闯红灯、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频率上升,这将威胁驾驶人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通常,节奏快的音乐会使平时性格较温和的人产生烦躁情绪,节拍慢的音乐可转移驾驶人易怒焦躁的情绪,平衡减少人的负向态度,促进其身心的愉悦。

3.音乐歌词

歌词内容对驾驶人也有较强的干扰。

调查发现,一般驾驶人对熟悉的歌词有较大的兴趣,会不由自主的跟随哼唱,在此过程中驾驶速度会减慢,但大脑认知注意力受到干扰,易被歌词内容吸引,跟随其节奏驾驶车辆,增加驾驶出错的可能性,同时会降低其对危险事件的判断力,在危险来临时会使其反映灵敏度下降,减慢应对思考速度,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

播放模式

1.手动模式

一般车载音乐设备需要手动操作播放,这对驾驶人会产生多种不利影响。行车过程中,手动操作音乐设备会使驾驶人的肢体和精神注意力分散,行驶中如若前面遇有危险,驾驶人的视觉和听觉都有可能因为操作设备而被干扰未注意到危险的降临,另外,也会由于手臂等肢体集中在设备上,肢体不能及时操作车辆的方向盘、制动装置等进行紧急避险。

2.音控模式

相比手动控制播放音乐,语音控制对驾驶人的正向积极作用远超于负向作用。利用音控操作车载音乐设备,可提高驾驶人对行驶中道路的注意力,提高其警觉度,降低疲劳程度。另外,语音控制搭建了驾驶人与控制界面交流的场景,通过语音输出,会在减少驾驶人疲劳的同时提高其兴趣,良好的交互作用会使驾驶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驾驶车辆,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

5  应对策略

安全无小事,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源起于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风险,著名的海恩法则早已揭示了这一安全事故发生规律。

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见图5)。

海恩法则还强调: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可见,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参与交通听音乐发生事故也是如此,必须积极认真应对。

1635130280135572.png

图5 海恩法则

选择正确的方法听音乐

从前面分析可知,控制调小音乐音量是防范参与交通听音乐发生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总体上看合适的音量对驾驶人驾驶车辆是有帮助的,由于人正常谈话的音量是40至60分贝,听音乐时一般音量不宜盖过这个分贝,这样至少不影响听清楚周围人的讲话声音,为此,建议音量一般控制在60分贝以下。

另外,建议在复杂路况、路段关闭车载音乐设备,不听音乐、集中精力驾驶车辆,毕竟安全才是根本、才是唯一。

必须指出的是,听音乐选择合适的曲目也很关键。

英国心理学会西蒙·摩尔博士的研究表明,适合开车时听的音乐应该是与人的心跳频率(60-80次/分钟)差不多节奏、节拍的曲目,这样的音乐让人愉悦、专注、缓解疲劳,对安全驾驶具有赋能、助力的正向作用。

为此,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必须牢牢绷紧“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根弦,一切围绕安全、一切为了安全,强化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参与交通听音乐也不例外,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加强宣传警示教育

2012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2年起,将每年的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2020年12月2日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 (见图6)。

从现状情况看,以往对交通参与者听音乐带来的危险宣传不够、认识不足,必须加强这方面“知危险会避险”的宣传警示教育。

一是利用抖音、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骑车、步行听音乐曝光台”,宣传曝光听音乐引起的交通事故,制作形象化宣传标语或动漫短视频广泛开展宣传警示教育,使交通参与者切实做到知危险会避险。

二是相关管理部门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或重要路段的醒目位置设立“戴耳机听音乐过马路危险的警示牌”,发挥其警示作用,提醒交通参与者,注意音乐的使用安全。

三是交通参与者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绪,加强注意力培养,养成良好的驾驶、骑车、走路习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自我约束参与交通的行为,做到安全文明出行。

1635130294188395.png

图6 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

推动防控及立法工作

从我国现状情况看,参与交通听音乐尤其是开车听音乐还较为普遍,这其中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的只占一小部分,发生交通事故的又只是极少数。

但目前对这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对这类交通事故的防范存在较大难度,一是没有专门的违法取证设备、查纠取证难,二是交通法规缺乏法条明文规定、处罚条文不明确,使得日常管理滞后、缺位难于操作。

如某媒体报道的“一客车司机因车内音乐音量过大,乘客举报报警而被交警处罚的”案例,交警认定其构成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依法记2分并处罚款,处罚依据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该处罚存在一定的讨论争议。

为推动这项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一是修改完善交通法规,将“开车听音乐音量过大”明确纳入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法条中;二是制定出台行业标准,研发生产查处的相关执法装备,解决当前此类交通违法查处取证难的问题。

6  结语

当前,道路交通事故伤害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防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人、车、路、环境四大要素瞬时交互作用,防微杜渐、积小胜为大胜才是根本。

本文从音乐与交通安全两个维度出发,列举现实案例,梳理既有研究成果,阐述了音乐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联影响及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佐证了不同的听音乐方式对交通参与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指出选择合适的听音乐方式可提高驾驶效能、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促进音乐与交通安全的正向互动。

提出了参与交通选择正确的方法听音乐、加强宣传警示教育、推动防控及立法工作的应对策略,扬长避短,从而把音乐更好的融入到交通参与过程中,使音乐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

作者简介:刘文珺,南昌航空大学;毛志坚,江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明扬,南昌航空大学;宋词,南昌航空大学;章莉文,江西警察学院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