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运

如果不用眼睛,你一个人该怎么出行?

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怎么建

最近一档热门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让很多观众被“色弱”和“红绿色盲”的生活经历笑哭。“色盲这个病,可能对我生活造成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过马路的时候,分不清红绿灯。”红绿色盲过个马路有多难?脱口秀演员自曝,为了确认红绿灯,他不得不站在路口,尾随其他行人……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残疾人仿佛生活在孤岛上,与世隔绝,但其实他们跟普通人一样,需要吃饭,出行,娱乐。但是走在大街上,我们却很少能够看见他们的身影。

为什么?

一位因病与轮椅相伴多年的朋友说,“如果让你蒙上双眼,或是坐上轮椅,独自一人前往城市里的闹市街头,就能明白我们不是不想出行,而是不敢出行。”

“不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令人沉重的社会现实:我国的无障碍出行,做得并不好。 

01

隐身的残疾人士背后,是隐身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缺陷,是日益增长的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与需求者无法惠及的矛盾。

根据2017年中消协和中国残联发布《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的报告显示,国内无障碍设施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就拿盲道来说,盲道在全国各地建设得比较早,也是最常见的残疾人辅助设施,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如今的使用现状就是——“盲道”上除了没盲人,其他啥都有。

目前,盲道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盲道本身修建得不合理、不规范。

尽管早在2001年,我国就颁布实施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明确规定,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等障碍物0.25—0.5米处,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盲道。

1631843221230215.png

(内蒙古赤峰“十八弯”盲道)

但在实际的建设中,类似于内蒙古赤峰“十八弯”盲道、山西太原 “50米内有26个直角弯”的“最坑爹盲道”等案例却是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则是盲道的误用、乱用现象猖獗。在网上随意一搜,相关新闻随处可见:哈尔滨车位覆盖盲道、南昌盲道“长出”防护桩,还有各地在盲道上随意停放的车辆、摆放的物品。这不仅妨碍了盲人对于盲道的日常使用,也加剧了对盲道的损耗与破坏,很多时候盲道的塌陷正是由此而来。

1631843239739036.png

(哈尔滨车位覆盖盲道)

这些现象反映出的既是普通大众“无障碍”意识的薄弱,更是政府部门维护、监管的缺失。

对于弱势群体的出行,国家很重视。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完善无障碍基础设施的重点任务。

近年来,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各部门积极落实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乘车优惠政策,全力打造“覆盖全面、无缝衔接、安全舒适”的无障碍出行环境,努力为弱势群体出行提供便捷化、人性化、舒适化、智能化的交通运输服务。

回顾这些年来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简单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慢行交通无障碍设施有待完善。人行道等慢行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完好性、系统性和衔接性问题较为突出。

第二,公交车站无障碍设施有待完善。目前,各地无障碍公交车站的覆盖率仍然不高,无障碍公交车站建设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统一规范。尽管《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对公交车站的无障碍设计和盲道与盲文信息布置做出了规定,但内容规定较粗略,未从整个出行链角度考虑公交车站和市政道路、公交车辆之间的无障碍衔接问题。

第三,无障碍设施监管和维护有待加强。

一方面,日常巡查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薄弱,导致部分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比如部分地区人行道、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等区域存在乱设摊、乱占道等现象,造成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另一方面,对于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有待加强。一些无障碍设施的维修专业性要求较高,而所雇用维护和保洁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不了解、不熟悉无障碍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导致设施设备损坏后更换不及时。

第四,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交通出行无障碍信息服务相对滞后,目前社会力量缺乏研发便利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出行地图的主动性,在常用的出行导航软件中也缺乏无障碍出行导航模式,导致残疾人士在规划城市公交出行路线时存在困难。 

02

面临现阶段我国慢行无障碍设施有待完善;公交车站无障碍设计标准有待细化;无障碍设施管理维护不善;出行无障碍信息服务相对滞后等具体问题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在“2021两会经济策 高质量发展下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论坛上表示,行业应该强化示范引领、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设施监管和日常维护,并且提高城市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 强化示范引领方面

在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等工作中,将“人行道盲道设施”“无障碍过街设施”“无障碍公交站台”等建设情况作为重点检查和整改内容。鼓励各地将无障碍出行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内容,树立典型示范。                       

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全国打造更多无障碍出行服务品牌。指导车辆生产企业按照城市公交车辆相关生产标准,在车辆生产时配置完备的轮椅坐席及安全带、无障碍踏板、下车按铃等无障碍设施,方便无障碍出行。

  • 完善标准体系方面

完善城市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重点标准制定。比如研究建立城市公交无障碍出行服务规范,加快标准立项和研究工作,明确公交驾驶员的无障碍服务内容和流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公交无障碍设备配置、标志标识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 加强设施监管和日常维护方面

从立法角度强化对现有城市无障碍设施运行维护的有效监管,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整顿无障碍设施被非法占用、破坏等行为。强化对无障碍设施设备巡查、检修制度落实,及时维修损坏的无障碍设施,确保设施正常使用。

  • 提高城市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方面

在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方面需要政府主动作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引导地图企业开发无障碍出行地图,并加强推广应用。鼓励公交企业与地图企业合作,加强公交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车辆动态运营信息等整合共享,便利弱势群体出行。

赛文交通网了解,行业也在呼吁,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出频道帮助盲人提供导航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盲人出行难和生活难的问题。 

03

城市治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7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务院残工委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对残疾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规划》提出,到2025年,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目前我国残疾人数量达到8500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到2.5亿人,如果包括孕妇、婴幼儿和病患群体,我国潜在障碍人群可达5亿人以上,他们是城市出行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交通无障碍出行环境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

“做好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老年人、残疾人的出行需求及特征,另一方面要从供给侧积极创造良好的无障碍交通出行环境。在研究工作中,要注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也要注重设施运维保养及管理;要注重无障碍服务水平的提高,也要注重科技研发,用科技赋能无障碍出行。”年初,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与交科院代表讨论交通无障碍研究工作时表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篇之年,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提升之年,更是专项行动的决胜之年,助力无障碍出行,多地已经行动起来。

赛文交通网了解,北京无障碍行动通过前期准备和重点推进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年底前将通过推进无障碍设施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全市无障碍环境的规范性、适用性、系统性水平的显著提升。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张道庆告诉赛文交通网,北京正在对46处行人过街语音提示装置进行提升改造。

行人过街语音提示装置对于有视觉障碍的人群十分友好,但城市类似这种装置相对较少。

为加快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从直接原因入手,我们更多体现出细节与人文关怀上的不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者需求不符是最大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宏观把握,还是微观执行,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以他们的需求为标准,让他们参与到交通无障碍出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让交通无障碍设施真的被看到、被利用、被循环建设。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