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由郑州京广智慧隧道和城市内涝引发的思考

作为交通从业者,应以人民为中心,以客观、实效为目标,避免停留在概念层面,真正在教训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工作,持续提升人民出行的道路环境,是交通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8月2日,河南省政府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的最新通报显示,在河南郑“7·20”特大暴雨灾害中,京广路隧道共有6人遇难,这引发了社会对于智慧隧道乃至智慧交通的广泛探讨。

事件中智慧隧道被质疑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京广隧道的排水系统为何没有发挥作用;第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智慧隧道内监控设备的失灵;第三,事后有不少隧道逃生者反馈,应急电话形同虚设,无法拨通;第四,隧道预警功能缺失,现场人员并没有接收到相关预警信息;第五,隧道内积水不断上涨,车辆和人员被困,是否有安全的通道确保被困人员能及时撤离;第六,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京广隧道积水的新闻报道,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之前被宣传为“会思考、会说话”的隧道,为什么未能在暴雨侵袭中发挥作用,是民众关注的焦点。针对京广隧道事件中呈现出的种种问题,确实需要业内集中进行反思。

对于京广隧道排水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失效原因,郑州市隧道中心等相关工作人员给出了如下解释:正常情况下,京广隧道积水应该通过管道排放到金水河中,但此次极端暴雨降水量实在太大,造成了金水河的满溢,从隧道泵机里排出的积水等于随着满溢的河水又流回到地势最低的隧道内,因此隧道积水无法排放。在防汛工作中,京广路隧道“智慧隧道”主要发挥的作用是防汛人员实时定位、远程广播疏散滞留市民、视频监控。但是,随着道路积水大量倒灌进入隧道,隧道内的电控箱设备被积水渗透并发生故障,造成了京广隧道的全线断电。

01

郑州京广隧道内涝事件引发的反思

关于京广隧道和内涝事件,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春雷研究员对赛文交通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孟春雷表示,首先,对郑州市以及河南省经历的巨大灾害及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心情很沉痛,我们也在和河南交通系统积极对接,力争能够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其次,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宣传报道中提到在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智慧隧道等工作的前提下,城市在遭遇暴雨时仍然出现了严重的后果,社会公众有一些情绪和意见,也应该予以理解。

第三,面对如此大的水灾,确实有所谓的智慧隧道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地方,在起到最基本生命保障的效果方面,也的确有值得改进之处。尤其是在具体的交通项目上结合气象预报采取有效措施对自己的项目责任范围区域的降低灾害影响也是可以改善的。

第四,任何系统都会有其抗灾能力的上限。假设公路隧道地势低洼,在大雨中如果全部灌满雨水,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求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就勉为其难了。但灾害往往是逐渐发展的,有个过程。在事态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灾情发展初期,如何开展最急迫、最有效的工作,以避免损失扩大化。在这方面也希望能够引起道路管理领域运营、管理、研究、技术实施等部门的认真思考。

最后,应系统性地认真反思,对已经开展的智慧交通研究和工程措施的内容及效果进行理性的总结分析,客观研究在类似水灾的工作环境下,具体的系统、设备真实发挥的效果是怎样的。对哪些方面的确存在概念性、名词性的创新,但在灾情中可能会失效或发挥效果不佳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综合性地研究系统设计、功能分级、设备布设、目标定位。做到灾后真正能够通过教训总结出有实效的经验,进而改善未来工作。

02

对未来智慧隧道及智能交通的思考

在对于智慧隧道和智能交通的思考上,孟春雷也阐述了相关看法。

应该提高智能交通设施,尤其是防灾减灾设备自身的抗灾能力和可靠性。设备、通信及电力线缆布设、电缆接头,应综合考虑提高抵御火灾、水灾及碰撞等因素影响的能力。需要对隧道路侧电缆沟、隧道侧壁高位电缆桥架对比分析通信及电力线缆布设方式,不同位置布设的线缆要根据不同技术指标提出防水密封要求。

除此之外,对于隧道内布设的机电设备,根据不同功能,应提前做好预留预埋设计,除水位检测传感器外,均应布设于一定高度,水位传感系统应具备防水能力。在水位没有达到设备高度时,系统应能够确保正常工作。

火灾、水灾及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与报警、交通控制系统的联动、综合控制功能,不能影响系统的独立工作,隧道监测、控制系统应具备本地闭环控制和远端控制功能。

隧道内的各种交通事件应简单、直接、有效地发布于隧道入口之外,使隧道外未驶入的车辆驾驶人员,能够尽可能及时、准确地了解隧道内的异常情况。这就要求隧道乃至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务必以实际效果为目标,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不能只追求概念创新。

对于隧道智能交通系统,要明确哪些是保命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对于基本的、保命的系统就要不遗余力地去提高它们的可靠性。以往行业常常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交通事件、火灾的预防与处置上,这次郑州京广隧道再一次提醒大家(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已经带来过警示),道路隧道尤其是城市道路隧道,要对水灾应急处置放到重要位置予以考虑。要把精准气象服务与具体的项目级交通管理与服务措施深度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后果。

科技创新固然重要,随着社会进步,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必然会不断应用于交通行业,应用于人民出行,但传统、简单、直接,甚至是非智能化的设施也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还要清楚哪些系统是经过试验验证具有良好实际效果、可以推广应用的,对于这类系统就应该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普适性推广。同时还要清楚哪些是还要进行试验研究来进一步明确其效果的,对于这些系统或技术,应该以谨慎积极的科研态度进行研究验证,避免一窝蜂、追热点似的开展不必要的、重复性无效工作。对于经过研究、示范之后,那些确实效果不佳、甚至是无效的技术,也应该客观合理地予以拒绝。

目前的智慧公路还普遍存在实效性不强、概念性与名词性创新等现象,有很多技术概念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工程操作层面的具体技术路线。对于交通工作者,一定要避免用理论可行的概念性技术路线代替工程可行的实践性技术路线。类似的情况在近期国内的智慧公路、技术指南中还时有出现。

与此同时,对于避免混淆事权同样非常重要。跨行业、跨部门协作是应该的,但行使职能和落实责任义务还是要清楚边界。

支持未来智能交通,尤其是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也是公路行业应该重视和发展的创新方向,但也要客观、务实,使新建系统最大化的、为尽可能多的用户带来实际价值。因此中交国通在2、3年前提出了广义车路协同的思路,即支持未来自动驾驶应用,也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服务于非智能车辆的司乘人员,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

03

写在最后

在这次洪灾中,河南省共有1453.16万人受灾,超过300名同胞遇难、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千亿元。对于遇到这样重大的灾情,相信所有人的心情都是非常沉痛的,谁都不愿意看到悲剧的发生。

作为交通从业者,应以人民为中心,以客观、实效为目标,避免停留在概念层面,真正在教训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工作,持续提升人民出行的道路环境,是交通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