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宁波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科技治理导则》正式发布

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

2025年2月,由宁波市公安交通管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交研所)主导,联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和宁波宁工交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工交通)共同起草的《宁波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科技治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此《导则》的发布,旨在全面开启交通管理科技化、精准化治理的新篇章,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

01

《导则》编制背景

近年来,宁波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城市道路作为市民出行的基础设施,其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我市虽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标准规范,但当前治理模式仍过度依赖人力,缺乏科技手段的有效支撑。在现有治理方案中,科技治理要素尚显不足,难以达成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实时监测、精准预警及高效治理。

为规范宁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管理,提升科技化管理水平,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由交研所、海康威视和宁工交通共同组建的编制团队,积极汲取先进的道路交通安全理念与技术成果,紧密结合宁波道路交通实际状况,秉持“预防为主、科技治理”的原则,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并全面阐述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科技治理的具体方案,通过有机融合先进经验与本地实际情况,打造了具有宁波特色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科技治理体系。

02

《导则》编制过程

自2024年12月起,编制团队即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导则》的编制工作。在此期间,编制团队针对各类道路交通安全实点隐患场景展开全面排查与深入调研,为《导则》编制积累了丰富且详实的一手资料。

2025年1月,编制团队顺利完成了《导则》初稿;2月上旬,经过多轮研讨与修改,并进一步细化宁波具体场景,成功完成了《导则》第一版的编制工作;2月下旬,《宁波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科技治理导则》(试行版)正式发布。

03

《导则》主要内容

《导则》共分为九个部分,具体包括总则、七个大场景、三十五个小场景、隐患治理科技设施介绍及附录。其主要适用于在役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新建、改扩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可参照执行。本《导则》聚焦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科技治理领域,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微信图片_20250328150715.png

《宁波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科技治理导则》

《导则》主要依托交通流量、畅安指数、交通违法数、交通态势分析、交通事故分析等关键指标,结合基层业务反馈情况,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进行筛选,进而开展场景细分工作。其中,七个大场景包括无信控交叉口隐患治理场景、信号控制交叉口隐患治理场景、穿村过镇路段隐患治理场景、急弯路段隐患治理场景、隧道隐患治理场景、快速路隐患治理场景以及恶劣天气隐患治理场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具有宁波特色的小场景。在确定具体场景的过程中,编制团队全面开展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数据分析、隐患分析及方案制定等一系列工作。通过积极推进交通安全隐患致因的智能化诊断,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跨越式转变。

通过对隐患场景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导则》系统且全面地提出了适用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场景的科技手段、配套设施等内容,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场景科技治理方案库。目前,《导则》罗列的科技治理方案已在鄞州区、北仑区试点落地,成效显著,下步将向宁波大市范围拓展,为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注入强劲动力。

04

典型应用案例

交研所为宁波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截至2025年2月,已顺利完成45个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道路场景的判别与排查任务,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道路交通安全预警,针对信控交叉口大货车右转盲区隐患场景,依据《导则》制定的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有机非分隔带场景中,《导则》方案在分隔带架设大车右转盲区预警一体机,用于监测右转大车、非机动车及行人。该方案不仅有效提醒了大货车司机,还极大地保障了行人的安全。二是违法取证方面,针对信控交叉口大货车闯红灯取证效能低的问题,《导则》创新性地提出了双向抓拍取证方案。该方案采用“正向电警”+“卡口相机”+“鱼眼相机”的多相机协同模式,精准解决了大货车车身与号牌识别难题,弥补了传统系统的短板,能够全面采集违法及车辆号牌信息,有效提升了抓拍效率与准确性,提高了取证效能,减少了违法行为,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导则》详细列出了各类科技设施的参数要求、使用规范和安装方案,涵盖信号控制类、道路交通安全预警类、违法取证类、气象监测类等。通过具体场景方案和科技设施的应用,助力宁波交警实现更为科学、精准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工作。

展望未来,交研所将紧密围绕宁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实际需求,持续深耕细作,不断更新细化《导则》。以科学之策应对复杂路况,以创新之举破解治理难题,全方位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群众出行撑起安全保护伞。

作者简介:葛帝坤,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陈斌斌,宁波市公安交通管理研究所;姚海星,宁波宁工交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