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反对交通设施“非标创新”?
低端重复试错毫无意义
近日,某市融媒体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内容是:该市旅游集市周边路段进行了斑马线和红绿灯的创新改造,建设了一条红色铺装+I♥U的图案,并在路面涂装“我在这里很想你” 的文字,人行横道进行了加宽设计,有大量散落的心形图案与斑马线共同铺装,同时把机动车信号灯的“满屏灯盘”和人行横道“行人行走式灯盘”都改造成了“爱心状灯盘”。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打卡留念、车辆停留拍照,不少自媒体通过媒介进行宣传。
对此,网络热议不断,正反观点各有不同。赞成者认为,利用城市空间打造区域特色,有创意、有时代感,网红打卡景点在暑期旅游高峰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是管理者不因循守旧,城市管理能力提升的体现。
反对者认为,把城市搞得花样百出,让人看不懂,影响行人的注意力和延长通过时间,行人停留驻足留影也会影响交通畅通和安全,人行横道边界不清楚,究竟该走哪里?因为讨论比较多、观点不一,该市融媒体干脆关闭了视频下面的评论。
笔者认为,这种改造属于交通安全设施的“非标创新”,会影响交通安全,不规范、不赞成,因为违反了重要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也称“交通控制设施”)必须满足全国“一致性”基本原则。
几个常用的交通术语
一是交通安全设施。通常被我们说成不带电的设施,简称“交安设施”,可以理解为道路工程中与交通安全有关联性的各种长期的或者短期的设施。包括:标志标线(含人行横道)、突起路标、轮廓标、交通岛、防眩板、交通柱、护栏、立面标记等。
二是交通管理设施。也被称为带电的设施,简称“交管设施”,用于控制监视交通流和事件,保障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协助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引导、疏导和应急处理的设施。包括,交通信息采集、交通异常自动判断、交通监控、诱导、主线及匝道控制、信息处理及发布、信号灯系统等。
三是交通控制设施(Traffic Control Devices,TCD)。用于提供法规、警告或指引交通的标志、信号灯、标记或其他设备。交安设施和交管设施都应归纳为“交通控制设施”。
四是对一致性(Uniformity)的理解。人类对外界特定事物的认知具有惯性思维,例如每日外出触目可及的标志、标线与信号灯等设施。一旦长期习惯养成后,其根深蒂固的惯性认知无法瞬间改变以做出调整适应,这对道路交通安全极为不利,故道路交通工程设施应具备全国一致性。
五是什么是驾驶任务(Driving Task)。指在驾驶人由出发点,沿途行进,直至目的地的过程中,驾驶人及道路交通主管部门应各自尽责履行的工作。每一次出行就是完成了一次驾驶任务,过程包括三大核心,控制、引导和运行。
控制是指驾驶员应尽的自己的安全责任,如何安全控制自己的车辆,保持规定速度;引导是指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驾驶人不同年龄、教育水平、驾驶习惯与经验等适时适地履行正面引导的责任,科学规范地设置标志、标线,引导驾驶人调整车速,提醒道路状况,让道路的“自解释设计”功能更符合驾驶人预期;运行是指驾驶人本身有自定的明确出行计划及正确的方向性、目的地,沿途依据交通控制引导,可以出行过程顺利,平安抵达目的地。
六是驾驶彷徨(Driving Dilemma)。任何人在彷徨、犹豫不决时,都可能思绪不稳、逻辑紊乱、思考迟钝,其判断可能不准,决策不佳,甚至做出错误行为。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并极力避免驾驶彷徨的现象产生。驾驶彷徨一般有黄灯彷徨、标线彷徨、标志彷徨、道德彷徨、分心彷徨、视距彷徨、纵坡彷徨等几种情况。按照驾驶“人因理论”,越“彷徨”的驾驶人就是越“危险”的驾驶人。
相关国家规定和要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和国家标准,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
不难看出,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初衷上就要求道路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这类基础性的交安设施应该全国统一,容易快速识别,这是法律规定。
公安部交管局针对全国标志标线和信号灯设置的不标准、不规范、各自为政的乱象,早在2016年5月就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的工作方案》(简称“两化”行动),在全国开展了为期2年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和“交通标志标线”排查、治理和规范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排查整改各类设置不符合标准的人行横道,如,“爱心斑马线”“脸谱斑马线”“立体斑马线”等,要求对非标准的人行横道线进行铣刨,重新施划为国标规定的白色平行粗实线。
此外,方案中指出,部分地方设置的信号灯灯盘的形状、图案不符合标准,会影响执法效力,要求按照国标GB14886换装符合标准的信号灯灯色、灯盘和灯具样式。
另外,《总则》GB5768.1-2009附录A中对本国家标准规定以外的标志和标线设置申请和应用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就是说如果你想搞地方特色的标志标线,也给了出口和途径。
附录A很明确的给出了指引,从向国家标委会报备到设计、实验、实践、知识产权以及大量的数据研究都有一套严密而持久的层级报批流程,通常需要3至5年的时间。这也是为了保证标志标线设置的科学性、严谨性、全国统一的制度设计。
人行横道规划设计是个技术活
人行横道我们习惯称之为“斑马线”,其实世界各国各有不同,通常会有标准型、虚线型、梯型、枕木纹型、斑马纹型、双块型、实心型等七种。
我国2009年《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取消原国家标准中的在有信号灯控制路口使用标准型人行横道设置,路段使用枕木纹型人行横道的规定,取而代之的无论是路口还是路段都统一使用枕木纹型人行横道线,避免歧义产生,另外枕木纹型人行横道的可视性比标准型效果更好,更容易识别。
在维基百科中将人行横道称之为“行人穿越道”,就是将行人集聚在一起穿过车流的交通安全设施。所以说,人行横道与车流的冲突,在路权分配上是一定程度客观存在的。
人行横道在交通规划设计中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大量的交通工程学科,包括人行横道设置的宽度、用材、维护、停止线距离、盲区、速度管理、中间二次过街岛、配套标志、信号配时、停车管理、交通组织方式等不同内容,里面有标志标线、交叉口设计规程、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信号控制、道路灯光照明、植被选型等内容,是一个比较专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领域。
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人行横道事故,特别是宽幅人行横道事故伤亡率较高,部分地区此类伤亡事故在城市道路占比到达了30%—40%。人行横道及配套设施首先是满足功能需求,如何从用路人的角度出发,提供安全、便捷、科学的通行空间,减少行人的滞留和驾驶员的驾驶负荷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这才是城市管理者的要务。
为什么“一致性”很重要?
全国为什么要使用统一的交通设施和表达方式,是有很多道理的。
一是在交通参与者中,唯一参加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考试的,只有获得机动车驾驶资格的驾驶员,非机动车、行人不需要进行过考试,我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没有将交通安全课程纳入重点考试的内容,比起语英数理化科目,重要性会低很多。
所以驾驶员考试的、通常认知的与驾驶实践中遇到的如果有不同,需要识别、分析、判断、反应和措施很多个步骤,延长反应时间和采取措施过程,速度为30公里/小时的车辆,1秒钟就要行驶8.3米,延迟措施过程将驾驶员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二是人自身心理和生理条件是有限制的,在驾车和步行的情况不同,驾驶中驾驶人主要通过视觉获取道路的各类信息。比如能够看多远、看多宽、辨识颜色、图案类型、光线照度和年纪对视觉的影响都是需要设计人员在道路设计层面就行考虑,不能仅站在管理者角度、城市营运者角度,还更应该站在道路的使用者角度提供需求。
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的交通安全设施就是要减少错误的发生,为犯错驾驶人提供容错空间,减少驾驶人犯错后的损害后果。道路路网中,属性相同的交通控制设施具有“一致性”特征,在驾驶任务进程中有助于驾驶人快速决策的基本要求。
三是为执法者、交通法庭提供相同规则,降低社会成本。不规范、不清晰、不准确的交通安全设施,容易在道路交通事故后,引发损害后果赔偿和责任认定等方面的争议与扯皮。
比如近几年,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打造旅游品牌,特别喜欢在道路上施划的红黄绿三色“旅游标线”,造成虚实难分、路权不明,在处理事故中争议较大,不仅没有消除事故隐患,而且加大了事故风险,提高了执法和诉讼的成本,处理不当甚至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风险。
四是各地情况迥异,城市特色不一,如果各地争相效仿、各行其是,必然造成无章可循。
比如,按照自贡城市城市特色定位,红绿灯和斑马线上可以使用“天车”和“恐龙”来体现盐都和恐龙之乡;内江被誉为“甜城”,可以用“甘蔗”和“糖果”作为图案;泸州可以用“老窖酒”和“荔枝”作为信号元素;乐山也可以用“大佛”和“峨眉猴”作为地方特色的交安设施;四川甘阿凉区域高原空气通透,夜间星光璀璨,交叉口还可以用“满天星”作为红绿灯使用,仅仅四川城市和区域不一样,都可以梳理出很多特色和城市差异化的表达方式,试想延展到全国铺开,更难做到有章可循,那岂不乱套。
这种“创新创意”的做法对不熟悉路况的道路使用者和用路人极不友好,特别是夜间凌晨交通流量发生变化后,车速提高后隐患更为明显。
结语
美国20世纪有一个著名的交通工程师叫亨利.巴恩斯(Henry A.Barnes),他发明的“全向斑马线”(又称“巴恩斯之舞”)、绿波带、请求式红绿灯、公交专用道等对交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说:在这个行业里,很少有不能用一些黄色油漆和一点点共识解决的问题。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和效率都要兼顾,但应该把安全放在交通行业的第一位,永远是交通行业的规划设计者、建设管理者的职责使命。我国的现行的交通类国标、行标、地标、指南、导则、指引和细则等,虽然还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认识的提高不断更新迭代,但是遵从现有规则是我们交通行业从业者的必然选择。对规则的尊重就是交通行业应该达成的“一点点共识”。
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最基础工作要做,彰显城市特色不应把“非标改造”当“城市创新”,而是应该首先把那桶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的“油漆”画好。
交通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已经历经百年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已经日臻成熟,低端重复试错毫无意义。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