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诚意正心 | 关宏志:你们为什么要参加科技大赛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使用“首次”“创新性地”之类的自我标榜性语言,自我标榜招来的,只是人们嘲笑。

3月31日-4月1日,“交运之星杯”第三届江苏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决赛在东南大学举办。大会为培养交通类专业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作为评审专家之一,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关宏志对本次的参赛作品进行了点评。

关宏志首先引出两大问题:你们看过科技大赛的章程吗?你们为什么要参加科技大赛呢?

其次,围绕科技大赛章程以及参赛原因分别对参赛作品和参赛心态做出点评。

最后,关宏志希望同学们学会用自己的作品证明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使用“首次”“创新性地”之类的自我标榜性语言,自我标榜招来的,只是人们嘲笑。

以下为关宏志发言全文:

各位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下面,我代表评审专家,对本次的参赛作品做一个点评。

前几天,我在一次演讲时,对学生们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们看过科技大赛的章程吗?第二个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要参加科技大赛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没有人举手回答。我告诉同学们,大赛的章程说,交通科技大赛的目的是,以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问题为载体,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并且促进同学们的文化交流。

由此,我们提出了三个最为重要的大赛作品判断标准:

第一个判别标准是创新性。

创新,是未来我国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性,就成了对同学们作品的首要判别标准。

此次大赛,许多作品单从题目,就可以看出那是来自大学生们的观察和思考,闪烁着同学们智慧的火花。这些作品散发着稚气,但是有着它天真独到的地方。

第二个判别标准是实用性。

一件作品,应该有它贴合实际的一方面。所谓贴合实际,就是作品既要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要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第三个判别标准是完成度。

古人讲,开物成务。既然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想法,就应该把它完成,就应该“成务”。

有些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虽然“开物”,但没有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没有“成务”,从而留下了遗憾。

现在来说第二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参加科技大赛呢?

当时有两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了我。两位同学都回答的不错,其中一位同学提到了“重在参加的过程”。对此,我非常赞同。

前几年有部电视记录片,记录了几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纪录片中的那些留学生,都靠打工挣钱养活自己,没有赚到大钱,也没有成为聚光灯下的人物。不同的人看了这部片有不同的反应。

中国人会问:“难道他们中间就没有成功的吗?”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他们都是一些失败者。

日本人看到了纪录片会问:“难道他们中间就没有失败者吗?”在日本人的眼里,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异国他乡奋力拼搏,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业,是很了不起的命运挑战者。

相比之下,中国人更看重结果,而日本人更看重过程。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参加大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更不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的行为。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学会用自己的作品证明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使用“首次”“创新性地”之类的自我标榜性语言,自我标榜招来的,只是人们嘲笑。不要再告诉别人,你的作品“依托”了什么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撰写了”多少专利。这里不是课题验收,更看重的因素全然不在那里。

希望我们的同学们学会“诚意正心”“穷理致知”“止于至善”。

谢谢大家!

附:大赛背景

第三届江苏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会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南大学和南京交通学会承办的区域性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活动。

大赛以“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为主题,既体现了交通学科智能网联、数据共享等前沿研究领域,又体现了大赛联系沟通、包容开放的精神,为培养交通类专业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