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机电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竞争激烈
近日,赛文研究院发布《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机电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对“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高速公路机电市场进行多方面分析,涉及国家政策、市场规模、市场热点、参与企业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报告显示,随着取消省界收费站这类大项目的收尾,2020年高速公路机电市场总体规模及千万项目规模等都出现稳定回落,视频云联网、车路协同、智慧高速等细分领域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1、政策推动
高速公路是政策性市场,国家政策不断引导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019年取消省界收费站工程开展之前,政策主要围绕提高ETC渗透率、开展新一代交通控制网示范应用、加强通信网络建设等内容展开,为全国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营做铺垫。
取消省界收费站后,各省ETC门架大规模建成,ETC渗透率、通信网络等问题已经解决,政策开始向高速公路智能化其他领域倾斜。
为解决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存在“看不到、看不全、看不清、看不懂”的问题,打通部省之间视频联网通道,实现高速视频数据的“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2019年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工作进展等政策安排不断出台,各省云联网工程陆续推进,2020年4月,G1-G7视频联网示范工程基本完成。截至2021年6月,全国部省视频云联网工作基本完成,约14万路视频接入全国视频云平台。
2020年,国家提出新基建政策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类。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将推动5G、北斗系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从而推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研发应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将深化ETC门架数据应用、推进车路协同等设施建设、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十四五”规划政策相继出台,继续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公路智能化建设,包括完善道路视频监控设备,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等。
2、新兴智能化市场崛起
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从政府层面再次重申了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取消省界收费站项目收尾,2020年高速公路机电市场呈现稳定回落。数据显示,传统三大机电的市场规模超过70%,仍然占据主要份额,而且在传统机电项目上进行了一些智能化的延展,比如收费系统中新增了稽核平台及云平台租赁、监控系统中包含了设备高清改造及加密、事件检测系统设备等。
视频云联网、数据深度挖掘应用、车路协同及智慧高速等在内的新兴智能化市场规模逐渐增加,市场蓄势待发。
2020年是视频云联网工程主要落地之年,全国项目市场发展迅速,全年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从项目数量来看,市场集中在江西、浙江、河南等省份。从项目规模来看,江西、黑龙江、甘肃等省位居前列。
目前全国联网工程初步完成,部省平台均已建成。后续将主要朝“视频智能化分析”阶段迈进,市场项目也将转向此方向铺开。交通事件检测作为视频智能化分析的落地应用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隧道中,在新建智慧高速中成为标配,已建高速中路段上应用相对较少。视频云联网的智能化发展将推动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市场的发展。
监控系统中,除了视频设备,气象设备也是前端感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慧高速的发展,以气象状况为主的“(准)全天候通行”概念和需求开始出现,气象监控重要性逐渐凸显。
据赛文研究院观察,2020年关于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平台类的专项项目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北等地,这些地区也是团雾等恶劣天气多发地区。此前气象监测设备多集成到高速公路三大系统维护、公路智能化示范工程中,很少单独立项。
智慧高速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据赛文研究院统计,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智慧高速公路有近30条,总里程近4000公里,覆盖北京、河北、天津、山西、江西、吉林、河南、广东、山东、湖北、四川、湖南、重庆等13个省份。
相比传统高速公路1亿元/公里左右的造价,智慧高速造价普遍偏高。据统计,杭绍甬高速计划建设成本为4亿元/公里,京雄高速北京线计划成本更是高达6.9亿元/公里。高昂的建设投资大部分用于各种智能感知设备的布设,包括激光雷达、雷视一体机、气象检测设备等,从而实现自动驾驶、自由流收费、车流统计分析、车道级信息管控、全天候通行、全寿命周期智能养护等基础应用和创新应用。
作为智慧高速的典型应用,车路协同相关项目市场也不断扩大。赛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高速公路车路协同项目主要分布在河北、重庆、北京、四川、山东、江苏、河南和浙江这8个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智慧高速建设地区。
目前车路协同在高速公路中的基础业务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入口及合流区预警、隧道监测及预警、弯道监测及预警、异常天气监测及预警、出口监测及预警。此外,高速公路上物流车辆及卡车的队列编组有望成为最早落地的信息服务类场景。
除了目前采用的ETC自由流收费外,基于北斗定位的自由流收费也正在课题研究阶段,在江西、海南进行。从目前来看,推进北斗自由流收费,不但要改造车道,而且需要车辆安装高精度北斗定位终端,配套设备还包括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站,以实现北斗厘米级高精度定位。这些设备的成本高,目前还难以实现大面积落地。
3、市场竞争激烈
2020年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16.10万公里,已规划国家高等级路网建设基本完成,未来除了西北等高速建设相对落后省份外,全国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将逐渐减少。除了各条新建及再建的智慧高速外,高速公路信息化将主要围绕存量高速的信息化改造展开,且每年需要维护以及升级改造的道路里程将不断增加。
高速公路因为投资建设主体的缘故,各路段运营公司主要负责本地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和智能化项目建设。路段公司在保证高速的安全畅通,更关注的是要通过收费实现成本回收,除非强制政策要求和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保障,路段公司主动开展智能化项目建设的意愿并不强烈,即使开展相关项目,其中大部分由当地交投的信息化公司介入,剩余面向全国招标的项目才会被集成商、设计院等企业等瓜分。
传统高速机电市场中,集成商、地方交投的信息化公司和地方设计院是主要参与者,且出现各地交投集团下的信息化公司垄断当地市场的局面。
在相关政策加持下,众多新玩家纷纷入局,市场参与者更为多元化,整个高速信息化市场呈现百家争鸣的新格局。其中既有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也有连云港杰瑞电子等老牌城市智能交通集成商,还有中国信通院及中交国通等国资、部属企业的参与。
新兴玩家中互联网科技企业虽然具有资本、创新技术优势,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发展迅速,但高速领域与城市交通的管理体制及发展阶段的不同,互联网企业在城市的相关项目经验不能直接复制到高速市场中,所以在高速市场竞争中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百度、阿里、华为等企业在云存储、云计算、AI技术、C端触达能力和高精地图等方面能力差距的缩小,各科技企业在智慧高速市场中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逐渐趋同。未来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各家企业将更多通过与各地方交通集团、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方式进行跑马圈地。
关于调研的更多内容,详见《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机电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购买信息:
【编写机构】:赛文研究院(www.7its.com)
【报告类型】: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报告名称】: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机电市场研究报告
【交付格式】:PDF电子版,中文版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
【报告页数】:163页
【字数】:79970字
【释放日期】:2021年7月
【交付日期】:签订购买协议并支付合同款后2个工作日内
【联系电话】:010-53396837
《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机电市场研究报告》简本可联系赛文小柒获取(微信:xiaoqi7its)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