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升,我国最早从事交通工程领域研究的著名专家,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学科创始人。
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1960年毕业于原吉林工业大学(今吉林大学)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交通规划方面的工作。
1985年(47岁)经教育部审核公派美国(伊利诺大学),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开始对智能交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四年期间,杨兆升参与了“智能车路系统”的研究工作,参与了伊利诺大学起草ITS科研项目申请报告,并负责起草其中的路网性能预测模型的研制和道路引导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
由他主持的项目“高速公路建设和维修区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研究”获伊利诺运输工程学会(ITE)科研成果一等奖、"伊利诺州芝加哥市公共交通运输乘客潜在市场的研究"获美国运输工程学会一等奖,1988年,获得美国运输工程师学会(ITE)终身会员资质。
1989年,杨兆升带着智能交通新知识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母校。
出国前,杨兆升已是交通规划博士生导师,为了吉林大学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回国后,杨兆升毅然决然的取消了原来的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重新申报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博士生导师,这一决定,引领了吉林大学交通工程学科发展的方向。
为深入学习ITS在美国交通运输部的研究与应用情况,1994年8月经教育部考核批准,杨兆升第二次派往美国,在美国运输部联邦公路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理论研究,于1995年8月回国。
回国后依据国外的科研成果,(1997年)申报了国内ITS领域里面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并于2001年5月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鉴定。
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认为,该研究的立项体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性和前瞻性,为当时科技部已立项并通过验收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做了大量重要的前期工作。
杨兆升曾编写了十三本书籍,其中1996年出版的《运输系统规划与模型》,获第八届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并被梁恩忠(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称为走在交通运输系统科学前沿的一部优秀著作。
根据自己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关键理论和实施方法研究》、吉林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招标项目《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和系统优化研究》等研究成果综合整理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
为了让国内的后继ITS研究与开发者明晰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所涉及的理论和模型,避免学者在研究与应用中走弯路,杨兆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ITS理论专著《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与模型》,并于2000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009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二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在2015年与其学生于德新共同合编第三版,这也是杨兆升花费精力最多的一本书。
数十载的从教生涯,杨兆升曾获得3次国家科技进步二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奖,7次省部级奖项,先后培养了240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这些学生在杨兆升的培养和指导下,如今都已各有成就。
吉林大学交通工程学科的成就,离不开杨兆升的兢兢业业,而杨兆升的骄人业绩,也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的鼎力支持。
2015年杨兆升退休了。
如今,耄耋之年、荣誉满载的杨兆升,已是白发满头,但智能交通是他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对他而言,他的成果仅仅是我国智能交通的开始,行业年轻人是我国智能交通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