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企业实战篇 | 上海正先电子分享出海 “破浪难” 与 “远航计”
为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实现从0到1、从1到10的海外业务增长提供宝贵洞见与策略建议
近日,在赛文研究院举办的年终盛典上,作为国内少数专业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智慧城市公共设施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正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先电子)创始人李嵩深度探讨中国智慧交通企业出海之路,分享正先电子在全球30至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揭示中国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以及海外智慧公交站台解决方案的特点与中国方案的差异化,为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实现从0到1、从1到10的海外业务增长提供宝贵洞见与策略建议。详情见下文:
(直播画面)
01
中国智能交通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李嵩: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得益于规模经济,中国具备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优势,以及完善的产业链条,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其次,中国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产品能力强,这得益于我们在该行业的多年积累。再次,中国拥有高水平的教育和大量创新人才,为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力。最后,我们具备强大的定制化能力,能够快速设计和响应客户需求,赢得客户认可。
中国产品和服务也存在一些劣势:首先,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导致海外客户往往更关注价格而非品牌价值,这对我们的价格策略构成了挑战。其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海外市场中尤为重要,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并加强防范。最后,欧洲等地的客户对中国的软件产品存在疑虑,担心其可靠性、易用性和安全性,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解决和增强的部分。
02
海外智慧公交站台解决方案的特点以及与中国方案的差异化之处是什么?
李嵩:首先是海外客户沟通方式与国内不同。国内客户往往能面对面交流,提供详细的图纸和需求,便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边做边讨论边修改。而海外客户因地域和交流差异,常提供初步方案,其中需求模糊或不准确,需要我们首先按自身理解出一套详细方案,再与客户交流和最终确认。因此,在海外项目中,细化并确认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避免后续问题。
其次是海外项目需特别考虑运输问题。出口海外涉及海运、空运、陆运或中欧班列等运输方式,受集装箱空间限制及装卸方式影响,需考虑产品如何适应运输过程。以往经验显示,因国外在某些方面装卸能力不足,我们曾为此付出高昂成本。因此,在设计产品时,需充分考虑运输因素。
第三,绿色环保是海外项目的重要考量。尤其在欧洲,对材质和太阳能供电等环保需求较高。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绿色环保因素。
第四,海外对工艺要求远高于国内。工艺要求明确且严格,一旦达不到要求,将面临巨大风险。因此,需准确评估工艺参数,确保百分之百达到要求。即使觉得只能达到部分要求,也不要有侥幸心理,因为很可能在到货检验或BB检时被淘汰。如果这些工艺要求不达标,企业要付出比国内多几倍的成本。
海外智慧公交站台的功能性相对简单,这可能与海外公交智慧化程度较低及投资有限有关。
03
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如何实现海外业务从1到10的增长?
李嵩:从0到1的出海过程是极为艰难的。企业从原有的国内市场转向海外市场,初期可能因偶然机会而涉足海外,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出海。真正的出海需要企业找到可持续的模式和渠道。
在此过程中,企业需下定决心向海外拓展。首先,企业应扎实做好国内市场,这是尝试新业务的基础。若国内市场未稳固,盲目涉足海外可能导致得不偿失。其次,企业应组建海外团队或确立海外业务模式。在初期的一两年里,企业可能无法立即获得显著的海外反馈,这需要持续的投入、积累与试错。当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模式,并有项目启动时,才真正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接下来,要实现从1到10的增长,企业需不断复制成功模式,并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判断和思考。这包括选择主要开拓的市场、与客户建立联系的模式(如展会、线上平台、国内一带一路政策、海外当地关系与资源等),以及考虑在当地布局、合资并购企业以扩大影响力等。此外,品牌投入和坚持的决心也至关重要。
04
在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正先电子都遇到过哪些挑战?
李嵩:首先,客户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固有理解是一大障碍。他们往往将价格放在首位,导致一些国内厂家不了解海外市场报价和方案制定标准,按国内标准报价却达不到国外标准。我们深知海外客户的要求,但按海外标准定价则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按国内标准制作则可能引发产品质量问题。这种价格与标准的差异是我们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其次,售后服务问题同样突出。以我们出口泰国的产品为例,原与合作商商定故障件可返回国内维修,但实际上操作困难重重。因此,我们不得不派人到现场进行维修,这增加了运营成本和复杂性。未来,我们需考虑提供足量备品备件,并在当地设立运维人员,以提升售后服务质量,这对提升品牌形象也有积极作用。
法律法规差异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各异,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无疑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05
对于正在开辟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有什么要点需要关注?
李嵩:一是制定出海计划与步骤。企业在初次尝试出海时,应先进行小规模的市场测试,以评估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接受度。通过初步尝试,企业可更准确地制定后续的大规模出海计划,避免盲目投入,影响国内主营业务。
二是选定出海产品方向与目标市场。企业需认识到,并非所有在国内热销的产品都适合海外市场。因此,在出海前,企业应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态势,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合适的销售渠道。同时,企业还需考虑产品在当地市场的价格空间,以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目标市场的选择同样重要,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明确出海的目标区域。
三是控制出海风险。在与海外客户合作时,企业应保持警惕,防范潜在的风险。合同、付款方式以及产品参数等关键条款需严格把控,确保双方权益。面对海外客户的订单时,企业应理性分析,避免被虚假订单或不良客户所蒙蔽。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