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海外市场,我们还需要怎么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海,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在刚刚结束的荷兰阿姆斯特丹intertraffic展,共有130余家中国企业参展,还有不少企业组团观展考察。赛文交通网也首次出海参展,跟随中国智能交通企业集体出海的浪潮一起走出国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在海外有更广泛的市场,首先要了解当地的需求及标准。
“未来想进入欧洲市场,需要深入研究当地法律法规及交通习俗,不能照搬中国模式。”
“国外与国内交通行业的市场需求差异比较大。”
为了充分了解国内外交通市场需求和技术产品的差异性,赛文交通网采访了多位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intertraffic展的交通行业人分享观展感受。
“未来想进入欧洲市场,需要深入研究当地法律法规及交通习俗,不能照搬中国模式。”
——卓视智通CEO 吴柯维
本次我跟随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组织的公务团,到访期待已久的阿姆斯特丹InterTraffic国际智能交通展。这些年我们参加了不少国内展会,而且刚刚参加了中国高速信息展及道路交通展,对展会已经非常熟悉,但第一次参加国际展还是很期待。
我在展会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一共有900余家企业参展,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管理、智慧停车等解决方案,其中中国企业有130余家,这与我个人在逛展的过程中体会相当。
本次展会上,看到了万集、杰瑞、海康、大华、集和诚、法马、苏州交通局、赛文交通网等非常熟悉的中国公司的展台,还非常意外的碰到了国内最早一批做高清电警卡口摄像机的企业——上海锐势,据其创始人史总介绍,他们目前主要收入都来自国外了,这些公司体现了中国公司出海的积极动力。
经过对众多海内外企业展台的考察,我有几个感受:
第一,欧洲企业做的产品看起来质量都很好,慢工出细活,在产品的细节上做得非常好,肉眼可见比中国各种交通展上展出的产品更具设计感、更注重细节。
第二,欧洲企业展示的产品大多比较单一,一个企业往往围绕1-2个方向的产品深入展开,不像国内企业,每个公司都是追求“多而全”,激烈内卷。这也比较符合欧洲人做事的风格。
第三,欧洲企业似乎不太追求技术领先,更追求质量可靠。本次展会上也有很多AI企业,展示了交通视频检测、交通流量识别、车牌识别等功能,但几乎看不到“大模型”相关应用或产品。看起来在大模型应用方面,中国绝对是走在了前列。
第四,欧洲企业对交通检测更强调传统的传感器,如地感线圈、地磁感应、地磅、雷达等产品。受限于欧洲数据安全保护法(简称GDPR),欧洲道路和大街上,很少装摄像头,包括高速公路上摄像头也极少,这又进一步限制了欧洲企业围绕AI在交通方面的应用拓展。
第五,欧洲企业的展台风格明显不同于中国企业,欧洲企业喜欢开放、简约的展台风格,而且大多数展台都有咖啡吧台和咖啡区,客人都在展台上喝咖啡聊天,氛围非常好,不似国内的很多大企业展台设计,很多时候连个椅子都没有。
第六,InterTraffic的几个展馆整体都很安静,可能是展示要求,几乎所有展示展出的视频都没有声音,也很少有产品发出声音,这让整个展馆的体验非常好,不似国内每次展会各个展商恨不得都用各种高调震撼的音乐把参观人员吸引到展位,导致整个展厅极其喧闹,参展体验很差,我觉得这个很值得国内各个展会学习。
总体而言,本次展会收获很多,了解了欧洲在AI+交通方面的应用进展,欧洲交通管理跟国内还是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欧洲有不少高速公路并不收费,因此在高速公路收费方面的解决方案并不多;此外,在欧洲,交通违章违法成本极高,罚款极高,扣分不可清零,使得欧洲驾驶员整体都比较遵纪守法,反而在交通违法抓拍等解决方案方面展出很少;未来想进入欧洲市场,需要深入研究当地法律法规及交通习俗,不能照搬中国模式。
“需求部门的专业性决定了产品和行业发展的高度。”
——某传统交通企业交通行业总监,高级工程师
从展会整体来看,首先,集中展现的是单品产品的高精尖技术能力,并非展示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能力。荷兰展会展出内容多为厂商的实物单品和搭建的模拟环境,多为单品高精尖的技术发展和需求的深度挖掘,配套系统软件产品,多强调的是技术专业化程度、实际操作逻辑,而非基本雷同的UI界面的生动展示能力。
其次,展会重技术交流,轻走马观花:三天的展会基本都是全馆爆满状态,主要场馆厂商展台均预留了大部分场地作为洽谈区域,参展的观众大多带着明确的目的到现场沟通,并会花时间坐下深度交流产品细节。
第三,需求部门的专业性决定了产品和行业发展的高度。展会第三天上午,曾在某公司展台认真听取某观众和资深技术总监近40分钟的深度交流,从产品架构细节、底层逻辑、操作流程、拟建设区域的特点是否契合、工具软件可以达到的效果等,明显展示出需求方对于产品和技术的熟知程度及深度了解。
从产品技术发展看,信号机硬件产品出色的结构设计颇为突出:某产品分开的上下仓门设计和控制屏提升了对驱动版的可操作性,某产品的二次开门在安全性和易维修性上有较大提高,易安装、易施工、易维修、接插件的合理程度、精细化的人机交互控制面板较国内主流产品提升了不止一个高度。
第二,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变化非常抓眼球。某公司的信控系统从traffic control system成长为mobility management platform,其变化的角度是从管理管控到服务出行,管理方站的角度不同,服务的目标和对象必然不同。
第三,信控软件更加重视工具软件的能力提升。工具软件为几大国际领军厂家(SWARCO和予途等)的卖点,封装的信控工具软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控工程师实际操作的标准化。
第四,检测器的应用突破了信控领域的范畴。检测器以视频和雷达为主,除了对流量的获取外,某视频检测器在道路安全场景中把AI算法整合到前端,识别的目标类型近20类,同时可以对目标做轨迹跟踪再辅以精细化的事件检测能力,某超声+视频检测器应用于炸街车的识别和抓拍,某雷达检测器的检测数据和数字孪生相结合,展示了还原度较高的实时演示场景,基本可以做到真实场景的复刻,检测器的更多应用场景搭建,可以更进一步对交通业务领域提供支撑。
再说一个阿姆斯特丹NS出行初体验,阿姆斯特丹的出行应用软件NS,已经实现了火车、地铁、公交、有轨电车、轮船5种交通出行的出行规划、线上支付、出行线路保存等功能,通过NS可以查询各种交通的班次表、载客情况、延误情况等,并支持快速链接至自行车、小汽车的租借APP,同时提供了周边服务,如餐饮店、购物店的营业时间、营业状态,路线导航等,已经基本具备了城市NS的全面服务能力和功能。
“国外与国内交通行业的市场需求差异比较大。”
——集和诚产品总监 程加钢
这是我们第五次参加Intertraffic交通展,总体来看,感觉国外与国内交通行业的市场需求差异比较大。国内大交通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公路交通,在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型发展,数字化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城市交通管理,也是往车路云协同一体化方向发展。
而在国外,例如欧洲和北美,更加注重单车智能化,关注边缘计算盒子用于车载场景。中东和拉丁美洲更关注路侧的产品,例如数据网关、视频存储转发等,并且对路侧产品的需求相对简单,要求小尺寸、算力低、功耗低或者嵌入式的单板电脑,还没有将AI植入在路侧交通管理。
“国外更关注绿色环保、低功耗的技术产品。”
——澳星照明董事总经理 李旭东
国内外产品共同性还是很多,包括产品本身都是向智能化、集成化、网联化方向发展,包括与视频、雷达等产品互相融合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当然也有一些差异性,首先体现在对产品的需求上,国内更倾向于产品的美观,大屏展示,国外注重产品标准的坚持以及对质量的坚持。其次无论是欧洲,还是印度、非洲的客户都对产品的功率要求非常高,关注绿色环保、低功耗的技术产品。国内应该也会很快体现这种需求趋势。
“欧洲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度比国内更高。”
——三旺通信 朱必明
我们也是第一次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intertraffic展,分享几点感受:
第一,这个交通展会主要聚焦在道路交通,与我们预想的涵盖航空、轨道、水运等大交通领域的交通展不一样。
第二,展会参展商大部分是系统集成商或者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单纯做产品的企业比较少。这个现象不仅是体现在国内,也包括海外,单纯做设备的企业体量比较小了,大家都在往解决方案商跨进。
第三,整个行业发展方向更多的向智能化迈进,展会上AI技术出现的也比较多。AI技术在国内市场比较火热,欧洲整个智能化发展相对缓慢一些,但这次明显感觉到了欧洲交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第四,欧洲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度比国内强,很多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会用到传感器和摄像头,它会采集很多人脸信息和生物信息,欧洲人对个人隐私非常敏感,因此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就非常高。
“注重精细化的设计理念和提升方案。”
————深圳正道董事长 廖红玲
这个展会我们关注了很多年,十年前我们就参加了第一届,这一届参会的人流量和热度出乎我们意料,很高兴也看到了很多国内的参展单位。
就安全防撞细分领域来看,有一个比较大的触动:十年前我们来展会感觉,印象中仅有一两家厂家在研发推广用对车辆破坏性极大的防恐作用的防撞产品,今年看到有20多家厂家在参展。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说明国际形势严峻?
从展会内容来看,国外更关注精细化的设计理念和提升方案,听了一些从细处着手改善交通环境方案的演讲分享,还比较有启发。
“荷兰展会的客户‘精准度’要比国内展会的更高。”
——法马交通外贸部 赵红丽
从需求角度来看,海外客户的需求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产品为导向,他会具体说明要什么产品,它的参数需求非常明确,而国内现在倾向于解决方案,比较大的概念之类。
这次参加荷兰展的客户主要还是来自于欧洲本土,他们从技术上的需求比国内更高,尤其在控制方面,欧洲有自己的标准和协议,所以国内本土厂家进入欧洲的控制市场并不容易。
总体来看,荷兰展会的客户“精准度”要比国内展会的更高,虽然客流量没有国内展会那么多,但是来参展的客户多数都是有实实在在的项目和需求,会明确提出现在是什么项目,想要什么产品,甚至是提出参数需求。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