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城市交通领域上院士为什么这么难?

遗憾的在投票中失之交臂,只能说时代未能赋予。

微信图片_20231204134338.jpg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智慧城市

2023年度的两院院士遴选落下帷幕,某宁众望所归,某航大高光显现,有老师为学生祝贺的,也有差评计算机领域当选院士水平的,褒贬不一。但遴选制度的改革为人赞许称道,制度进步的一小步,是回应社会关切、提升院士公信力的一大步!

回到本文主题,城市交通领域向来是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均极为关注的学术领域,多年的院士遴选中,不乏清华、北航、东南、同济等高等院校及规划设计院在此领域的杰出学者,但无一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吃瓜之余不妨思索一二。

首先,城市交通的学科归属兴许是评审中最为尴尬的地方。关注城市交通的学科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工程、载运工具、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等等,甚至经济学领域学者直言:交通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学问题。不难看出,涉及城市交通问题和能够给与理论方法支撑的学科领域不少。

其中,城市规划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悠久学科和专业,理论范式最为系统,但对于交通的关注和理解并不完整。在规划市场化、行政化,和土地导向的城市发展趋势下,城市规划中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逻辑关联严重不足,城市交通学者的发言权极为有限,交通影响评价极少有推翻土地开发强度的案例。

交通工程则在大多数人眼中等价成为了道桥设计建造领域。载运工具划分给了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交通领域学者也不具备机械、自动化等学科背景。

公共管理和工程管理仅仅是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跨学科的智力支持,前者偏文科,后者能否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中单列多年来饱受争议,今年则不再单列增选院士。

因此,城市交通领域申报院士的入口大都放在了城市规划,而城市交通的理论范式与语言模式,和城市规划相比有较大差异,在城市规划圈中的被认可度如何?艰难可想而知!

其次,理性思考当前城市交通各种矛盾的深层次动因。早在1994-1995年的“轿车大论战”即可看出,围绕着小汽车发展的战略布局有着不同的声音,此后的北京发改委和北京交委为是否限制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纷争最后以交委无言以对收场,以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经济下行和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下的购车优惠、汽车下乡政策等等,均表明交通治理在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和经济建设为中心背景下确需艰难前行。

不要忘了交通规划并非法定规划,除了道路网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只能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些法定规划中挣扎,对用地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尽管住建部高层曾支持将交通规划方案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且在相关编制办法中明确经技术审查的交通规划方案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并报批,但“交通需求源自用地”“交通与用地的深刻逻辑”仍未能在城市规划行业主导的总规、控规中得以有效落实。

规划职能归口自然资源部门后的“三区三线”划定也未充分考虑可持续城市交通要求下的城镇空间增长与边界划定,当前的区线划定仍限于部门需求及其知识背景,城镇空间仍趋向于“摊大饼”。

在城市规划领域仍在奋起力争以传统规划理论范式而非增量用地指标作为规划逻辑和约束条件开展编制工作的情形下,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严肃性更无从显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受关注度不够,当然也会预见此后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双碳承诺下的城市交通发展亦不容乐观。

由此可见,城市交通规划和治理的好不好,受到当前政策制度和规划体系的深刻影响。

再说,城市交通领域落在土木建筑学部毫无优势可言。建筑,强调的是单体设计(当然也有建筑群),给定外部环境,建筑本身的设计操刀可谓是“封闭的”。土木和道桥领域如出一辙,更具说服力和可视化的作品那就是“杀手锏”。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规划领域,由于涉及到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变量,规划难以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当然可以看做社会科学),因此规划是“开放的”,即会产生不可预见的、游离于理论方法外的影响因素和程度,从而导致多年后回看规划方案和结论的不严谨,因此,往往得不到评委们的青睐。交通规划通常被称之为“开放巨系统”,也不能例外。

但有一种情况,如某国家级新区、某国际大会的首席规划师、总规划师面对的实质上是“半开放系统”,其规划工作的开展有制度保障加持和行政力量相辅,即某些外部环境可控。城市交通则较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城市作为治堵、治理的典型案例,因为人的出行行为选择是多样的,难以管控。

所以,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在行政层面交通管理上所做的文章,这就使得城市交通学者因缺少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试验田”而似乎难以讲好“中国故事”。但,站在全球视角,毫不夸张的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世界级难题,我国的城市交通更为复杂,交通工具多样、城镇化加速、群体需求各异。

最后,谈谈学术。多位住建部高层曾经讲过,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为科学的分支领域,这一点实是业内共识。城市交通领域虽然年轻,但恰恰是这份年轻而显得更为重视技术等身。

即使是前文描述了多种困难(制度的、学科的、开放的、规划体系的等等),那城市交通领域近年来有没有成就?回答是肯定的。今年该领域的某候选人在国家三大奖中硕果累累(且为牵头人),已经证明了许多成果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并展示了候选人的硬实力。遗憾的在投票中失之交臂,只能说时代未能赋予。

诚然,年轻的城市交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交通领域需在学术和科学技术前沿站稳脚跟,面对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测绘遥感等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和一步步深耕,传统城市交通的学者们应调升紧迫感和压力值。

此外,城市交通及其学者们应能在城市群、都市圈及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中占据更为主动的地位,通过深度介入国土空间规划这一国家战略需求来引导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规划学会和城市交通规划专委会也不应是简单的一级学会与二级学会的关系。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对该领域领军人物的肯定!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