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探访襄阳:「智能网联+智慧交管」深度融合第一城

从襄阳出发,“双智3.0”未来已来

微信截图_20230830091852.png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 智慧交管

“过去只为智能驾驶的汽车服务的思路现在要更多地转向为城市的交通服务,为城市的管理服务,甚至是交通管理的服务要优先于智能自动驾驶汽车的服务。”今年以来,车路城融合发展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数字中国”的顶层目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推进车城协同发展,在多地展开了试点。从价值而言车路城协同发展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与此前大力推动“新城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8月21日,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项目(智慧交管)经专家组全方位考察评估后,通过初验。

与其他先导区不同的是,在规划之初襄阳智能网联先导区便提出打造首个中心城区全域覆盖的车联网深度应用城市、“智能网联+智慧交管”全域融合应用城市、首个全域交通碳排放量化监测试点城市。

中心城区全域覆盖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效果?以往交管专网数据只进不出此次是如何实现与智能网联深度融合?融合后具备哪些优势,具体效果是怎么样的?

带着疑问,赛文交通网受邀来到了襄阳智能网联先导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1、“第一城”的落地

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支持各地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以来,襄阳市委市政府一直积极推动襄阳智能网联先导区建设,经审核批准,2023年4月襄阳正式挂牌国家级智能网联先导区。

襄阳国家级智能网联先导区项目总投资规模4.74亿。建设共分为三期,目前已经完成一期、二期建设任务,三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完工后,襄阳主城区448个路口将实现智能网联设备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中心城区智能网联设备全覆盖的地级市。

能达成这个成就,源于先导区项目创建之初,襄阳市对智能网联先导区建设的定位。

不同于绝大多数先导区在高新区、开发区、新区在做试点,襄阳市智能网联项目一期建设就选择了主城区人口密度最大,交通问题最复杂的区域。涉及20+平方公里,71个路口,并涵盖了一条10公里左右的公交线路。

交通流量大,道路情况更加复杂,相较于其他智能网联先导区,襄阳先导区的建设难度系数直线上升。项目建设初期,一些主流智能网联设备就出现了些许“不适应症”,以往用到的设备的算法、算力在襄阳主城区全量场景下有些捉襟见肘。

后期经过持续不断的算法优化与场景验证,实现了路侧设备能力的提升,才达到襄阳先导区建设标准,相关算法也在全国范围内的多座城市实现了复制应用。克服了全量城市场景下智能网联建设的种种困难,襄阳中心城区智能网联项目建设才得以进一步铺开。

不惜面对这么多困难也要在主城区开展建设工作,是因为襄阳智能网联先导区肩负着结合5G和智慧城市建设,实现重点区域交通设施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务。当然,襄阳面临的另一个实际需求是,要如何把先导区建设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在城市交通的实战业务中真正用起来。

相较于半封闭的测试场景,襄阳主城区的先导区建设更富有“实战出真知”的意味,也因此选择将其进一步与智慧交管深度融合。

2、融合,“智能网联+智慧交管”

作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汽车产业重镇,襄阳此前推行了“收支两条线”的财政改革,交通管理预算上并不宽裕,且由于产业区域相对集中,重点区域早晚高峰易出现拥堵现象,对人力警力依赖程度较高。

恰逢襄阳智能网联产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增长,“智能网联+智慧交管”深度融合发展的需求与设想由此而来。

融合发展最难的点在于,出于安全等多方面考量,公安专网内部系统相对独立,且数据一向是只进不出,如何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襄阳智能网联项目建设运营单位汉江智行执行董事总经理刘坤告诉赛文交通网,为什么全国只有襄阳做到了智能网联融合智慧交管,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决策层的支持和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愿意将平台开放出来建设打通是最核心的因素。

智能先导区建设作为襄阳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得到了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与支持。交管局、公安局、经信局、汉江智行等多部门领导就数据、设备开放复用的安全等问题展开了多轮磋商。

以此为前提,最终在保障安全的大基础下,将中心城区包括秒级信控自适应系统、统一信控平台在内的信号系统打包在了车联网先导区项目规划和建设里。这也是襄阳“智能网联+智慧交管”融合建设的一大亮点。

相较于其他城市统一信控平台大多由交警或信号机厂商建设,襄阳将统一信控平台交由先导区的建设方来建设。腾讯联合合作伙伴进一步助力汉江智行和襄阳交警支队推进车联网平台与交管部门核心信控业务系统对接融合,实现跨平台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

在边缘端,襄阳智能网联与智慧交管的路侧设备大多在同一个机柜中,结合路侧安全边界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设备的复用,构建了人工智能红绿灯治堵系统。

在中心端,通过搭建全市统一信控开放平台、中心安全边界等,实现车联网与交警专网数据互联互通以及业务系统能力复用,由车联网平台给交管统一信控平台提供信号,实现了数出一源,一数多用。

此外,还利用腾讯等产业生态的云计算等技术能力,建设交管业务云平台,并协同襄阳车联网先导区一期已建成的车联网云平台,搭建襄阳“车联网云”与“交管云”两朵云,实现车联网与智慧交管在云端的深度融合应用。

这样做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以较高的性价比提升城市交通运转效率。

至今,经历了两年时间的磨合,各部门、建设方、运营方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配合。

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伍吉辉表示,平台林立、系统林立导致很多壁垒不易打通,造成了大量的数据浪费,没有开发出其价值。襄阳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过程中,将包括交管、公交、停车在内的城市交通跨领域、跨部门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基础设施、数字平台等)复用作为重点工作,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据悉,本次襄阳智能网联项目中交管的部分大约只花费了1.23亿,就带来了非常直观的整体交通运行提升。相较于很多动辄数十上百亿的改造建设工程,无疑是性价比爆棚。

襄阳融合模式的成功给多地参观的业主单位带来了很大信心与启发。除了融合的安全保障与高性价比外,打动各地业主的还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3、应用,全面赋能

目前已经可见的成效中,已投入使用的自适应控制信号系统是最集中的体现。自适应感应路口不是信控行业的新鲜话题,但本次襄阳自适应控制信号系统有几点值得关注的因素。

首先是建设难度上,襄阳交警此前没有建设统一信控平台。借助“智能网联+智慧交管”融合发展的契机,襄阳同期叠加搭建了统一信控平台,打通了市内8家品牌的信号机,将路口的信号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联网监测,实现智能信号机的集中控制。

建设范围上,襄阳基于中心城区智能网联设备全覆盖规划,计划将中心主城区全部换成自适应控制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先例与参考。

建设中,襄阳基于设备虚拟组件化的能力,实现前端设备的串联以及智能网联、交管信号控制中心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对区域信控进行自适应优化。

腾讯智慧交通城市和网联行业总经理宋征表示,在智能网联、城市交通和双智建设中,腾讯提供了“实时孪生加交通OS”双轮驱动的数字底座。拿交通OS为例,向下在边缘端,将所有感知设备、信号设备、路侧的RSU、车端的OBU设备以组件的形式连接起来,生成的实时交通流数据支撑实时优化计算。再以SDK的方式向中心的应用进行开放和提供,以很小的成本、代价,开发各种丰富的应用。

目前,经历了3个月左右的磨合,襄阳已有244+路口成功上线自适应控制系统,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主城区448个路口将实现自适应控制系统全域覆盖。

由于襄阳自适应控制系统并非采用传统的单点自适应,而是将数个路口形成小片区进行区域的联调联控,再通过区域与区域之间影响传递,同时结合防溢出、弹性绿波等信号策略,确保整体通行效率,因此对整体交通面的通行状况改善有着更好效果。

微信截图_20230830091724.png

(襄阳主城区人民路前进路路口)

本次交管项目验收过程中,针对早高峰、晚高峰、中考、高考等特殊时间节点与场景进行了测试,通行效率取得了明显提升,整体结果获得了很高认可。

除自适应信控路口,“智能网联+智慧交管”融合的成果还应用在了智能网联公交上。当前该线路的35台公交中,25台在旧有基础上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剩余10台前装了OBU设备。通过智能网联公交车的场景部署,主机厂商和智能网联设备制造厂商也都得到了良好的场景反馈,对于成本和产品细节有了更好的把控。

为增强群众的出行体验感,在C端触达上,襄阳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借助腾讯等产业生态的泛V2X能力体系,将车联网的感知数据通过小程序、APP等泛 V2X 的方式,传递给C端的出行者。

先行试点中,腾讯与襄阳联手推出了高级版导航地图,结合车联网数据,可以实时推送路口灯态数据,引导绿波通用时间与速度,也可以推送“鬼探头”预警、左右车辆人员的预警等路面安全信息内容。

微信截图_20230830091714.png

(导航地图推送精准灯态数据)

相较于前段时间在交通行业受到大量关注的导航地图红绿灯预警功能,基于“网联+交管”融合应用推送的信息更全面,更准确,更实用,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据悉,襄阳智能网联先导区基于主城区全域覆盖和“智能网联+智慧交管”融合两大优势,还在无人清扫车辆,自动驾驶货运车辆,无人低速货运车辆等应用方面展开了研发。进一步拓展了智能网联城市化的应用范围与深度。

4、启示,车路城的未来

智能网联发展至今,不管是市场还是各行业、产业都对智能化和网联化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襄阳也成为了第一个全域交通碳排放量化监测试点城市,虽然功能还未完全上线,但不论是从环保还是商业闭环角度,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如何更好的利用数据价值,使建设有意义,投资有收获,项目有体验。襄阳在“智能网联+智慧交管”融合发展的探索中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为全国智慧交管建设和智能网联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智能网联建设打开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采访中,宋征提到了当前智能网联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城市网联化,网联城市化”。

从襄阳“智能网联+智慧交管”的成功融合中不难感受到智慧城市、智能网联建设的边界在不断模糊,两者在技术逻辑与应用逻辑上是趋同的。

在智能网联领域探索沉淀下来的高精地图、交通大数据、数字孪生、泛V2X等技术的融合,在解决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信号优化、统一信控、安全提醒等问题上同样有着良好效果。

网联技术的进步将为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最先影响到的就是交通与出行领域。“在我们的具体实践中,很多城市一些非网联的城市交通项目也深度应用了网联技术,采用的正是襄阳模式。”宋征表示,“这也说明,网联技术正在走向更加广阔的城市场景。”

从襄阳出发,“双智3.0”车路城协同发展未来已来。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